苏曼殊(1884~1918)今广东珠海人,民国时期著名的作家、诗人和翻译家。
据载他一生写了三百首诗作,但绝大多数已失传,现在我们能看到的只有一百来首。小说有七篇——《人鬼记》、《断鸿零雁记》、《天涯红泪记》等……
苏曼殊多才多艺,在绘画和语言方面有特殊的天分,他精通日文、梵文、英文和法文。著名的法国小说《悲惨世界》就是由他翻译过来的。
(苏曼殊)
讲真苏曼殊的文学成绩单还是蛮不错的,毕竟这只是他十五年来创作的一部分。
原来苏曼殊英年早逝,35岁时就暴死街头。如果老天假以时日,其文学作品肯定比他的人生还要丰富。
35岁正值盛年,苏曼殊为何突然去世呢?
苏曼殊英年早逝是因为家庭变故,恋爱受挫,继而造成他的愤世嫉俗纵情人生、暴饮暴食,最后造成了短寿,用他的师傅的话说就是:“不修身必遭祸秧”。
先说一下苏曼殊遭受的家庭变故和恋爱受挫的事。
苏曼殊出生于日本,他的父亲苏杰生是个广东茶商,早年在日本经商,然后娶了一位日本姑娘若子,不久生下了苏曼殊,苏曼殊的母亲属于妾室,身份并不高。
(苏曼殊和母亲)
在苏曼殊15岁时,父亲苏杰生投资失败,在日本的生意破产,他只好带着儿子回了广州,母亲若子不能签证所以留在了日本。小小年纪的苏曼殊经历了母子分离的痛苦,还有就是和他青梅竹马的恋人从此天各一方。
常言道:“屋漏偏逢连阴雨”。回到中国后的第二年,父亲苏杰生忧郁而死。苏曼殊从一个衣食无忧的富家子弟,一下子跌入了贫穷行列,仿佛经历了“一脚天堂一脚地狱”两重天。
为了求学,他只好寄居在亲戚家,所受的冷遇和白眼,苏曼殊只能默默含泪承受。
家庭的变故和初恋的受挫,让具有天赋的苏曼殊变得多愁善感。18岁时,他不能排解心中的幽怨,毅然在广州长寿寺出家当了和尚。
苏曼殊的这种行为是一种本能保护自己反应,是一种避世的行为。其实他内心炽热,就好比《水浒传》里的花和尚鲁智深五台山出家一样。越是压抑反而越是爆发。
当初为苏曼殊受戒的师傅曾看出他慧根未尽,想劝苏再考虑考虑,还说“如果违背心愿出家会折寿命”。但苏对时局和一切均不如意,愤然说道:“与其浑浑噩噩活着还不如早死,生而何欢,死又何惧?”
谁知道苏曼殊一语成谶。
苏不是当和尚的料,他也不会约束自己心中的欲望。
他想当和尚时就去寺里穿上袈裟,吃斋念佛,他不想当和尚时脱下袈裟就去妓院嫖妓,去高档酒楼大块吃肉、大碗喝酒。比当年的济公、花和尚鲁智深有过之而不及。
济公和鲁智深只是喝酒吃肉。而苏曼殊却吃花酒、嫖娼下馆子样样俱占。顺便一提,在民国时期,文人吃喝嫖赌是一种时尚,和人品道德没关系,这是一种奇葩的景象。
苏曼殊生活在撕裂的精神世界里,现在我们看来苏不拘小节,他是一个精力充沛的人,他就像燃烧的火炬,拼命发出灿烂的火苗。
苏曼殊还是一位革命者,他的反清热情始终如一。比如他曾加入了陈少白开办的反清《中国日报》报社。当时苏要效仿汪精卫刺杀康有为等拥护帝制的领袖人物,但被陈少白制止了,这让苏曼殊很不理解,革命热情被兜头泼了一盆冷水。(实际革命党人要利用康有为)
苏曼殊不明就里,再次受到打击,他变得越来越离经叛道,举止有点癫狂,经常身着袈裟在闹市里丑态百出。其实他是发泄心中的不满,游戏人生,这样做无疑是作践自己的身体。
苏性情大变,变得越来越暴饮暴食,比如他喜欢吃糖,他就无节制的吃糖,他喜欢吃牛肉包子,一顿能吃两人的饭量。这和某些网红作践自己的胃如出一辙。
苏曼殊一边是清高的文人,一边是脱离尘世的僧人,最终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饮食男女”,在这种混乱思想中撕裂着他的身体。再年轻的人,再好的身体也经受不住这样的作践,35岁时苏曼殊突然暴病而死。我认为苏曼殊死于胃病,死于梅毒,死于精神分裂症。
后人对苏曼殊津津乐道的更多的是他这种桀骜不羁的“酒肉和尚”行为,其癫狂行为数之不尽,人们反而对他的文学艺术知之甚少,我不知道这算不算一个文人的悲哀?
文/秉烛读夏秋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NN9MuXQBURTf-Dn5VTg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