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普照》:偏爱和缺爱,关于成长的脆弱故事

2021-01-04     水煮闲娱

原标题:《阳光普照》:偏爱和缺爱,关于成长的脆弱故事

世界上什么是最公平的?

是太阳

这是电影《阳光普照》中的答案

去年入围金马奖的电影《阳光普照》,这部有关于青少年犯罪的电影,恰恰表现了身处于一个家庭中,两个偏爱和缺爱的孩子的成长道路和截然不同的结局。

相信看了这部电影的人都会引发自己对于亲子关系,对于家庭教育的重新思考,如何平衡好孩子之间的关系,平衡好对孩子的爱?

//

那些偏爱和缺爱的孩子怎么样了

//

从影片中阿文对于两个孩子截然不同的态度或许可以洞察一切,阿豪和阿和结局对我们也会有所暗示。

父亲阿文将所有希望都寄托在资优生大儿子阿豪身上。每年都会把驾训班里写着“把握时间,掌握方向”的笔记本送给阿豪。把握时间,掌握方向,阿文将自己的人生理想寄托在阿豪的身上。每次有学员询问阿文的家庭状况,阿文都会自豪的讲出只有一个即将上大学的大儿子,对小儿子闭口不谈。

被送进少年辅育院的阿和原本可以在家里教育,但阿文执意要把阿和送进辅育院,并放言,我不想管他,希望他关到死。阿和女友小玉怀着孕找门来,对于妻子琴姐提出想要照顾小玉的提议也极力反对。阿和从辅育院出来回到家中,阿文宁愿住在驾训班小小的员工休息室,也不愿意回家面对自己的儿子。

偏爱的大儿子阿豪阳光高大帅气,从小受人喜欢,他是父亲口中唯一的儿子。

缺爱的小儿子阿和瘦弱矮小,反叛暴力,是父亲在外人面前永远规避的存在。

一个家庭的两个极端,势必推向无法避免的深渊。

阿豪在一个漆黑的晚上从高楼跳下自杀,在此之前,他意想不到的行为也有迹可循。阿豪和女同学讲了一个不一样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故事的结局隐喻了他的结局,他找到了暗处的自己,而死亡就是躲进黑暗的方式。

他给同学发的最后一条短信,离开这个世界的绝笔,可以推断出他的内心世界,长期暴晒在阳光下他,感到的不是温暖,而是灼热。

阿和看似在经历了送进辅育院,哥哥的自杀,朋友的报复等变故坚强的活下去了,但也在心里留下了不可修复的创伤。他喜欢使用暴力去解决问题。反叛和暴力是他逃离这个家,抵抗的方式。缺少爱的他生活在阴暗的世界只能朝着犯罪的方向前进。

他偏执,坐上脚踏车的他可以玩一整天,用尽各种方式缠着妈妈载他,因为在脚踏车上才能自由地徜徉在阳光下,享受着片刻的温暖。女友小玉十五岁便怀了他的孩子,阿和的早熟与他的家庭脱不了干系,或者说偏心的父亲让阿和感受到的是孤独和忽视,或许他在女朋友的身上才能感受到缺少的爱。

每个身处于极端环境的孩子都是司马光,一生只为了砸破那口缸。而这里的光就是他们感受到的爱。身处光明中,想找块有阴影的地方休憩。身处阴暗就想获得阳光的照耀。有人想破缸而入,有人想破缸而出。

多少人想在中间寻求平衡,但往往用力过猛,让原本无条件的爱变得有条件,重重的压在被爱者的身上。

//

别让爱成为负担

//

费洛姆在《爱的艺术》里谈到,“父爱代表着私有制的产生,因为家庭中的父亲需要选择最优的子女继承家族财富、完成家族延续的使命而做出选择。孩子相应依据此等条件发展出适应性,以满足父亲需要的爱来获取更多父爱。”

生活在底层的阿文一家人生活的意义是来自后代,希望后代能改变平凡的生活。阿文选择了从小就表现优秀的阿豪完成自己的理想。

阿文的偏爱间接害死了阿豪,究其根本,这是阿豪自杀的最大原因。这份沉甸甸的父爱是负担,全家的希望和期待是压迫。阿豪的死亡悄无声息,他的潜意识里,永远保持健康阳光的形象,不可以给家人添麻烦。

阿豪死后翻出从未用过,保存完好“把握时间,掌握方向”的笔记本,是阿豪不想触碰的希望巨石。

原本接受一切只想好好生活的阿和遭到菜头的威胁,父亲阿文用他以为可以替儿子解决麻烦的极端的方式——杀死菜头,电影没有给出阿文的结局,但我们在唏嘘阿文的这份父爱实是在太过于沉重了。

阿和如果知道了这样的结果,他还会坦然的生活下去吗?

当爱成为负担时,就失去了它真正的意义。

爱的负担是在以爱之名,行恶之事。很多父母都会用“这是为了你好”这样的字眼去强迫孩子做不愿意做的事,我想这就是某种爱的负担,父母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孩子,忽略了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

//

爱需要理解和沟通

//

在阿豪的葬礼上,从他的同学口中得知阿豪自杀前的一个礼拜没去上课,而在此之前,他们全家都以为阿豪每天按时上课,按时放学。

阿和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与家庭的沟通有关。

当小玉要与阿和结婚时,小玉的养母询问阿和的母亲,阿和是一个怎样的人。琴姐讲了一个阿和喜欢做脚踏车的事,对她来说是阿和很陌生的,仅仅停留在小时候的记忆上。阿和从辅育院出来回到家中,阿文一连两个星期不回家,更谈不上交流,最后发现阿和被菜头要挟,偷偷跟踪,用他以为理想的方式解决。

这些种种,都是这个家庭的存在的问题。

导演钟孟宏说,父母不以了解为前提的爱,是不会让子女幸福的。阿文一家缺乏沟通是造成家庭分崩离析的原因之一。导演的这句话同样适用于任何家庭。

中国的孩子在成长道路上接受的爱是他们所需要的吗?父母是否真正的了解他们内心所在意的?

我们身边或多或少都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

父母工作养家,没时间好好教育孩子,和孩子的心灵沟通,更是接近于零。

运气不好的孩子,就走上歪路,除了打骂,束手无策的父母不知道还能做什么。

运气好的孩子,顺利地升学、就业,看似没什么问题,但其中有些人,却在心里留下了严重的问题。

这样普遍的现象无疑给了我们警示,爱是要建立在理解和沟通的基础之上的。

婚姻生活无法避免的要去谈论家庭关系和教育的问题,家庭中父母所扮演的角色,孩子所扮演的角色。都值得的每个家庭成员细细的去分析,适应并做出改变。

人与人的之间的关系很复杂,但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却是简单纯粹的。或许只有消除芥蒂,将自己亲手建立的围墙打破,事情可能就迎刃而解了。

正如《阳光普照》的监制叶如芬所说:“不管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希望就像我们的片名一样,无所谓黑夜、阴影,太阳终究会来,祝福大家永远阳光普照。”这段话就像一个满怀憧憬的故事。

阳光永远可以照在每个孩子的身上,这是美好的愿景,也是我们对于真实世界的希望,希望总有一天爱能像太阳一样普照大地。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N8lwz3YBetPpsA5Ijiy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