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16日讯(通讯员 苏志敏 张文闻)11月15日,由浙江省交通集团、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浙江省公路学会联合主办的“2019 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在宁波举行。本次活动邀请了国内桥梁领域专家,和业主、设计院、施工单位代表共聚一堂,共话桥梁工业化、装配化快速施工及大跨径桥梁管养技术,共谋迈向新型桥梁工业化时代。
全国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公路学会副理事长、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理事长、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总工程师张喜刚,中国工程院郑皆连、杨永斌、王景全、聂建国、陈政清5位院士,以及浙江省交通运输厅总工程师李志胜、浙江省交通集团相关领导等3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浙江作为桥梁大省强省,素有“万条千隧”的美称,一座座桥梁穿山,越海,天堑变通途,有力地改写了时空格局,一系列桥梁建设自主核心技术,推动着 “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跨越,其中最具代表意义的就是由浙江省交通集团投资建设运营的舟山跨海大桥和正在建设中的宁波舟山港主通道大桥。其中,舟山跨海大桥的西堠门大桥建成时是世界上跨径第二、国内第一的钢箱梁悬索桥,也是世界上首座分体式钢箱梁悬索桥。舟山跨海大桥向东与省交通集团投资在建的宁波舟山港主通道相连,舟山连岛工程将成为世界上最长的连岛高速公路和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跨海桥梁群,大桥的建设运营管理经验成果在我国桥梁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本次大会专家学者汇聚浙江的重要考量因素。
本次会议活动安排了学术交流和现场观摩两项内容。学术交流环节设有主会场报告、分会场报告和工作组会议。其中,在主会场中,中国工程院院士等桥梁专家围绕“桥梁工业化、装配化快速施工及大跨径桥梁管养技术”主题,分别作学术报告。聂建国院士在做《工程实践的启示与结构创新》报告时表示:“创新是促进高性能桥梁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高性能、长寿命、低消耗是桥梁工程创新的目标;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是桥梁工程创新的基础;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是桥梁工程创新的手段。”
黄昏下的富翅门大桥
分会场围绕宁波舟山港主通道工程,跨海大桥建设,大跨径桥梁养护与运营,装备制造、新技术、新材料这四个主题分别进行。两个工作组会议分别就桥梁养管技术和桥梁产品标准这两个主题展开热烈讨论。现场观摩环节,与会专家将实地考察浙江交通集团宁波舟山港主通道项目和舟山跨海大桥。
建设中的舟岱大桥
据了解,宁波舟山港主通道项目位于中国东海之滨、美丽的舟山群岛中部,由富翅门大桥、舟岱大桥和鱼山大桥组成。项目连接富翅岛、舟山本岛、长白岛、岱山岛、鱼山岛等5座岛屿,全长36.777公里,按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批复总概算163.24亿元。据专家介绍,项目桥址地处东南沿海高风速带灰鳖洋海域,环境恶劣施工难度大,为桥梁建设史上罕见。
鱼山大桥
截至目前,鱼山大桥于2018年12月31日建成,富翅门大桥于2019年9月28日建成通车,舟岱大桥建设进度过半,计划于2021年底全线建成。大桥与甬舟高速相连接,连岛工程跨越8个岛屿,总里程达到86.68公里,将成为世界上最长的连岛高速公路和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跨海桥梁群,未来与上海相连,构成沪舟甬大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