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经过艰苦努力,中国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逐渐走出了最困难、最艰巨的阶段,与此相对照,中国境外却呈现扩散蔓延趋势,在多国多点暴发。3月11日,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宣布,新冠肺炎疫情从特征上可称为大流行,意味着这次疫情已经发展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紧急事件。面对如此严峻形势,中国在做好国内疫情防控的同时,帮助他国做好疫情防控,积极推进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构建,是具有国际治理体系变革意义的战略大事。为此,中国政府正在积极协调国际社会各方面力量,推动国际合作联防联控机制的建立,凝聚全球抗击疫情的共同合力。
重情义,鼎力相助其他国家
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具有极大不确定性,给各国政府和人民带来了极大威胁和挑战。面对全球复杂严峻的防控形势,我们唯有统筹国内共同外抗疫的两个大局,加强团结、合作和协调,不断破解新问题、开展新思考、形成新方案,才能从根本上扭转当前世界疫情不断蔓延的危险状况。
一方面,关注国内疫情的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做到全国一盘棋。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领导、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下,中国共产党充分发挥强大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最大优势,举全国之力,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对象,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和阻击战。经过中国人民的艰苦努力,目前中国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但境外输入性风险在增加,中国必须加强对入境人员的核查与管控,采取更为全面、严格和彻底的闭环式管理方式,着力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中国的做法既是对本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也是对世界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为世界其他国家抗击疫情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另一方面,关注国际疫情的防控。在抗击新冠肺炎的全球阻击战中,中国是一支不容忽略的重要战略力量,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愿同世界各国在双边和多边层面加强协调合作,共同维护全球和地区公共卫生安全,保护双方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在疫情发展期间,习近平主席进行了30余次的外事互动,通过直接会面、电话、致慰问电、致函、回信等方式,与各国际组织和各国政要保持沟通交流,在介绍关于中国抗击疫情措施和成果的同时,及时了解国际社会疫情发展的最新情况,感谢国际社会对于中国抗击疫情的援助,对于各国政府和人民就疫情发展表示慰问和支持。随着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的新变化,中国逐渐成为了世界抗疫的经验分享中心,迫切需要科学统筹国内外两个大局,更加自觉地从世界维度审视自己的国际角色和历史责任,更加自觉地把中国的抗疫实践与其他国家、地区的抗疫实践紧密联系起来,重新定位中国对世界及世界人民的使命与担当,努力为全球的抗疫进程做出应有的贡献。目前,中国相关专家已与国际组织、其他国家进行多场抗疫经验视频会议,陆续整理并公开发表了中国在前期抗疫期间形成的科研成果,建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网上知识中心,向有需要的国家介绍中国在病例排查、检测、隔离和收治、医护人员保护、社会治理方面的经验。此外,中国向世卫组织捐款2000万美元,支持世卫组织开展抗击疫情的国际行动,向出现疫情扩散的一些国家增派医疗专家组,尽力提供医疗防护物资等方面的援助,帮助公共卫生体系薄弱的发展中国家做好防范和应对准备,承诺将加大力度向国际市场供应原料药、生活必需品、防疫物资等产品。除中央政府层面,中国地方政府、企业、民间机构也已经行动起来,积极向有关国家提供捐赠。中国更多考虑别国的利益,对这些国家的援助不附加任何条件,体现负责任大国的担当和使命。
讲仁义,积极寻求国际合作
习近平主席在2月20日给比尔·盖茨的回信中强调,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战胜关乎各国人民安危的疾病,团结合作是最有力的武器。中国逐步完善同有关国家的防控策略协调机制,联合多个国家,推动多个领域的科研攻关,与国际社会实现在科研人力、物力和技术等方面的对接。病毒的出现是全人类需要共同面对的挑战,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中国需要和世界各国建立传染病学信息互通、互享机制,进一步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合作:第一,加强全球疫情变化分析预测。加强“数据采集、风险预警、监测监控、反应处理和信息发布等方面”的国际合作,公开本国疫情实时动态,做到不迟报、不瞒报和不漏报,结合其他国家的疫情最新数据进行全球疫情发展趋势的分析预测,积极构建世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机制。第二,共享科研数据和信息。加强同世卫组织沟通交流,同有关国家特别是疫情高发国家在溯源、药物、疫苗、检测等方面展开科研合作,在保证国家安全的前提下,共享科研数据和信息;在口岸管控、卫生检验检疫、措施共建等领域展开合作,协调各方面力量积极采取策略应对,避免疫情的进一步扩散。第三,整合多学科力量。组织各国公共卫生安全、传染病学、生物医学和病理学等方面的专家,综合多学科的量,在全球疫情防控机制的统一领导、协同推进下,确保安全性的基础上加快研发进度,尽快攻克疫情防控的重点难点问题。
扬正义,传递抗疫必胜信心
“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疫情危机时刻,防疫不是某个国家的责任,而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中国积极倡导世界各国必须以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思维来应对、处理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暴发的现实问题,以负责任的态度同舟共济、共同面对挑战,携手应对危机,自觉把本国融入到世界抗疫同盟之中,不断加强互动和合作,共同维护世界卫生安全和发展。为推动全球形成合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国首先加强与世卫组织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系统、医疗卫生系统建设、公共卫生法制体制改革等领域的合作。其次,中国积极倡导各国联合起来,尽快构筑包括东亚、亚太和全球专业组织三级层次的国际疫情防控合作机制,拉起最严密的联防联控网络。再次,以最大可能帮助公共卫生体系薄弱的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疫情的能力,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最后,积极支持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发挥引领作用,协调各方面力量,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控措施,尽力阻止疫情跨境传播。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上提出了一系列重要主张:一方面传递了中国战胜疫情的坚定信心。中国是有信心、有能力、有把握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国可以在疫情全球预警、卫生科研攻关等方面与国际社会进行更好的合作;另一方面树立世界抗疫胜利的必要信心,国际社会有能力携手同行,以合作开放的态度共同应对疫情冲击,共同维护国际卫生安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树道义,维护世界经济秩序
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利益、发展和命运共同体,面对诸多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的挑战,各国只有秉承多边主义承诺,守望相助,携手应对,才能加强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共同应对各种风险挑战,重构“共商共建共享”的世界经济新秩序。疫情暴发后,众多中小企业面临着停工停产的压力,全球产业链也面临严峻挑战,中国宏观经济运行遭到前所未有的危机。为此,在科学推进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积极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工作,就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中国致力于建立与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有序推动复工复产,使人流、物流、资金流有序转动起来,畅通经济社会循环。中国致力于进行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高风险地区主要集中精力做好疫情防控,中风险地区依据防控形势有序复工复产,低风险地区全面恢复生产生活秩序。中国不仅思考如何在疫情之后恢复国内经济,而且积极推动国际社会形成新共识,避免全球经济产生过大跌幅的风险。中国强调通过新冠肺炎国际联防联控机制,提振全球经济发展信心,协调抗击疫情与社会经济停摆之间的矛盾,引领世界尽快恢复全球贸易与产业供应链,增加经济增长的内在驱动力,避免疫情给全球经济带来深层次、长期性伤害。
中国积极呼吁二十国集团成员,应该采取减免关税、取消壁垒、畅通贸易等有效措施,发出有力信号,提振世界经济。与此同时,中国提出倡议,积极促成二十国集团同世界卫生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集团、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合作,一方面推动国际疫情防控和抗疫援助机制的建立,保证国际社会及时分享信息,保障医疗物资供应,为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提供支持,完善全球公共卫生体系,为应对未来疫情做好准备。另一方面,提出适当的国际应对措施和金融援助,维护全球金融市场稳定,保障全球贸易和产业供应链的稳定,保障就业民生,抵消大流行病对社会、经济和金融的影响,重振全球经济。中国正在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引领国际社会树立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意识,守望相助,携手应对风险挑战,共建美好家园。
【本文系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研究”(项目号:18XKS007)阶段性成果和2019年四川省社科规划一般项目“恩格斯晚年政党自我革命思想研究”(项目号:SC19B028)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成都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乔丹丹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科学网微信公众号 cssn_cn,获取更多学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