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加强北极军事存在的现实路径

2020-05-07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20年3月5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命令,正式批准出台《俄罗斯2035年前国家北极政策基础》。该文件是俄罗斯国家安全保障领域的战略规划型文件,旨在保障俄罗斯在北极的国家利益。众所周知,近年来随着全球气温的不断升高,对人类而言曾经是环境恶劣的北极,开发和利用难度正在逐步降低,因此成为国际热点地区。此次俄方在文件中指出,由于外国试图修改涉及北极经济和其他活动的国际条约条款、扩大在北极的军事存在,以及外国及国际组织阻止或诋毁俄罗斯在北极从事合法的经济和其他活动等,导致地区冲突风险增加,俄罗斯在北极地区的国家安全正面临威胁和挑战。因此俄方在文中提出了保障北极地区军事安全的几项主要任务。无疑,该文件的出台,不但凸显了俄罗斯对于北极的重视,也将再次唤起全世界对于北极军事化问题的关注。



  北极地位日渐提升

  北极地区是指以北极点为中心的广阔地区,北极之所以成为焦点,与其丰富的资源和关键位置有关。从北极航道战略价值来看,据预测,到2040年北极冰川将融化殆尽,届时在通过北极的三条航线就会开通,即北海经俄罗斯北极沿岸和白令海峡到达日本的东北航道,从加拿大东北部戴维斯海峡开始沿该国北部海岸到美国阿拉斯加州的西北航道,以及穿越北极点的中央航道。这些航道将有助于形成一个囊括俄罗斯、北美、欧洲、东亚的环北极经济圈,并对世界经济、贸易和地缘政治格局产生深刻影响。如一旦西北航道和东北航道开通,会成为联系东北亚和西欧,联系北美洲东西海岸的最短航线,不仅可以节约大约40%的运输成本,还可能成为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马六甲海峡的替代选择。

  从大国军事博弈来说,根据当年“航天学派”秉承的以北极投影为基础的地球观,美苏本土隔着北冰洋相距最近,因此该学派创始人亚历山大·德塞维尔斯基设想的东西方对抗将越过北冰洋,而不是越过大西洋和太平洋,所以北极才是“决定性地区”。现在北极广袤的冰层为美俄战略核潜艇提供了极佳掩护,而且北极弹道也是双方以弹道导弹打击对方本土的最短路线(对于轰炸机理论上也是如此),因此北极对大国的战略安全也极其重要。

  俄罗斯与西方国家的传统安全问题再度升级

  冷战时期,北极地区是美苏两家军事对峙的前沿阵地。冷战结束后,传统安全矛盾得以缓解,北极国家开始探索在该领域的合作与治理,北极一度成为全球治理和国际合作的典范。但是近年来国际局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尤其是2014年乌克兰危机后,美国和欧洲国家开始对俄罗斯进行一系列严厉经济制裁,引发西方与俄罗斯关系的逆转和恶化,进而导致全球各地区地缘政治矛盾重新凸显,传统安全问题再次成为焦点。而“隔冰相望”的美俄也在北极地区开始针锋相对,使得北极再次成为地缘政治对峙的焦点和新竞争热土。

  目前北极国家开始重视北极的传统安全意义,重新在北极加强部署军事力量。从特朗普上台后开始,美国的北极战略出现了较大转折,开始强化军事存在。在“美国优先”理念的驱使下,特朗普不但退出了《巴黎协定》,前任政府的北极气候政策也被旁置,阿拉斯加及其北极海域的能源和资源开发得到进一步重视。同时特朗普政府将国家安全战略重新调回大国竞争,对于俄在全球关键地区拓展影响力的行为十分忌惮。在这种背景下,美国认为与他国在北极发生碰撞的可能性在增加,因此其北极政策中的军事意味渐浓。2019年6月,美国国防部发布新版《北极战略》报告,明确将中国、俄罗斯定义为在北极地区的战略竞争对手。报告指出,在国防战略实施的大背景下,国防部将继续准备和部署联合部队,以确保北极是一个安全和稳定的地区,美国的国家利益得到保障,美国的国土得到保护,各国合作应对共同的挑战。2019年11月,美国北方司令部司令特伦斯·奥肖纳西上将在加拿大召开的“哈利法克斯国际安全”论坛上发表讲话时表示,美国需要在北极投资打造预警系统。2020年3月,美国海军向国会表示,海军与海军陆战队对北极地区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强,以加强美国在北极的军事存在和兵力投射。按照这样的趋势,只要美国政府依旧用冷战眼光来看待其他大国的发展和崛起,那么未来美国军事力量在北极地区的扩大化和常态化只是时间问题。另外,北欧国家丹麦于2009年宣布组建北极联合指挥部,在格陵兰岛建立“图拉”空军基地,组建北极快速反应部队。挪威紧随其后,将军事指挥部大本营移到北极圈,并从美国采购F-35战机以加强在北极的军事部署。此外,挪威、英国、芬兰、瑞典等北约国家每年都举行代号“忠实之箭”的演习,为介入北极冲突做准备。这其中,由于俄美两国的北极关系构成一直是推动北极国家关系发展的主导型力量,因此在一系列军事化步伐中,美俄的动作也最为引人瞩目。

  俄罗斯不断加强在北极的军事存在

  在乌克兰危机后,面对从西而来的围堵,俄罗斯更加注重东向和北向的发展。为了争夺和保护在北极的利益,俄在北极的军事存在也迅速扩大。2014年俄罗斯在北方舰队基础上组建了北极战略司令部,以协调俄罗斯在北极地区部署的所有军事力量。同年俄罗斯完成了北极“三叶草”军事基地的建设工作(该基地是俄在北极的最大军事基地,能起降包括远程战略轰炸机在内多种战机)。从2018年起,俄罗斯开始大规模翻新扩建北极地区的机场和军事基地,并计划重启苏联时期的13个航空基地。同年2月,俄罗斯国防部宣称俄军已成立了一支专门负责北极考察的集团军。目前俄军已经在北极地区部署了极地版“棱堡”岸舰导弹防御系统,以及“铠甲”-SA 、“道尔”-M2DT以及S-400防空导弹系统。

  此外,作为北极地区行动的必要装备之一,俄罗斯本就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破冰船队(40艘左右),而俄方并未就此满足,近来还大力研发新型破冰巡逻舰与核动力破冰船。现在俄已经研发了三艘极地版核动力破冰船,分别是“北极号”、“西伯利亚号”以及“乌拉尔号”。其中首艘“北极号”的反应堆装置已于2019年启动,计划于今年交付使用。而俄罗斯首艘23550型破冰战舰“伊万·帕帕宁号”与常规破冰船不同,它既能独立在北极地区执行破冰和科研任务,还具备作战能力,俄方打算用其参与北极军事争端的用意十分明显。而就在不久之前,俄防长绍伊古在国防部部务会议上表示:“俄罗斯正在完善北极地区和北部边界的防空系统。北方舰队编制内又新建了一支防空师。”

  据报道,此次《北极政策基础》中对未来俄在北极的军事动向提出了更为细致的指导,主要包括:实施一系列综合举措防止对俄使用军事力量,保护俄罗斯主权和领土完整;提高俄军部署在北极地区的部队、其他军事单位和机构的战斗能力,维持其一定水平的战斗潜力,确保能完成击退侵略者及其盟友的各项相关任务;完善对俄罗斯北极地区空中、水面和水下态势状况的综合监控系统;建立和升级现代化军事基础设施,为俄军部署在北极地区的部队、其他军事单位和机构提供生存与活动保障。

  可以看出,随着相关文件出台,俄罗斯于北极的军事建设步伐会迈得更大也更快。综上,随着未来美俄等大国都将北极视为己方扩张的重点方向,再加上传统安全观念的回归,两者都将加强军事力量建设作为其强化对于北极影响的重要手段,因此北极军事化必将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对此中方应予以充分的重视。

  (作者系远望智库特约研究员、察哈尔学会研究员、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会员)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兰顺正

获取更多学术资讯 请关注中国社会科学网官方微信公众号cssn_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