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宁夯实乡村振兴产业基础!走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新路子

2019-07-06     独秀怀宁

怀宁县把蓝莓产业列为县域经济发展支柱型主导产业,采取“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机制,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着力构建地域特色鲜明、业态类型丰富、利益联结紧密的产业体系。

一份调查报告 催生百亿产业

我县是个农业大县,但进入新世纪以后,农业发展面临着劳动力外流、土地利用率低、持续收益低、发展方式粗放等“瓶颈”问题。

2004年,省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在对我县土壤调查时发现,这里的土壤呈微酸性,有10.5万亩面积适宜种蓝莓。一份关于在怀宁发展蓝莓产业的报告,引起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开启了怀宁百亿蓝莓产业的序幕。

从2004年起,黄墩镇就开始试种蓝莓。目前,该镇蓝莓种植面积已达1.2万亩,从事蓝莓种植加工人数已达2000多人,黄墩还被省蓝莓协会授予“安徽蓝莓第一镇”称号。

“通过两到三年的努力,来打造独秀故里、蓝莓之乡、生态福地、魅力黄墩的新名片,把我们的蓝莓产业真正做强做大做优,让乡村更美丽、百姓更富裕。”黄墩填党委书记郝春林说。

据了解,我县20个乡镇中有19个乡镇都有不同规模的蓝莓种植,种植面积达到4.5万亩,已成为长三角最大的县级蓝莓种植区。预计到2025年,全县蓝莓将完成10万亩的种植规模,年深加工能力10万吨,能接待游客100万人次,实现100亿元的产值。

政府+市场 攻克“水土不服”

从无到有地发展蓝莓产业,容易遇到“水土不服”。我县在推动蓝莓产业发展过程中,把蓝莓产业列为县域经济发展支柱型主导产业,采取“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机制,通过政府之手和市场之手,共同托起蓝莓产业。

为吸引民间资本投入,我县以蓝莓种植、深加工、庄园、特色小镇四大招商方向为突破口,千方百计引进国内行业领军企业投智投资,主动对接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和省、市政府一系列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政策,积极争取农业扶持项目,有效整合财政资金,改善蓝莓产业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并创新产业融资体系,设立3亿元的蓝莓产业发展基金。“农业回报慢,周期长,政府给了一系列的政策过后,对于我们企业来讲,是个机遇。”黄墩镇独秀山庄负责人陈宏兵说。

一系列政策叠加,让社会资本不断涌入蓝莓产业。秀山乡独秀村叶屋组青年叶毛头,一直在外从事装修行业,看到家乡蓝莓产业效益好,就想在家乡种植蓝莓。今年,他投资300多万元,流转了130亩荒地种植蓝莓,挂果后预计亩均收入3万元。

通过招商引资,加大产业政策支持及技术服务,我县培育了146家蓝莓产业化企业,3家深加工企业。

“三产”融合 业态更丰富

围绕蓝莓产业,该县从蓝莓种植入手,向精深加工、文化旅游、休闲健康养生拓展,以产业融合增强乡村产业发展聚合力,初步形成以良种繁育,规模种植、游客采摘、遇冷保鲜、食品加工等较完整的产业体系。

“深加工后,蓝莓附加值可提升4到6倍。美林蓝莓公司负责人黄冰霜说。该公司蓝莓种植面积有1万多亩,并投资一亿多元在三桥镇建设了深加工基地。“60%是卖鲜果,40%是做深加工,开发了蓝莓酒、蓝莓酵素、蓝莓果干等十几个产品。”

蓝莓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该县旅游业的兴起。怀宁盛丰蓝莓公司500亩基地,每天有大批游客前来采摘。去年采摘季,仅盛丰一家蓝莓公司就吸引游客达6000多人。

“来这边主要是这边交通比较方便,现在天气也很凉爽,在这边感受一下大自然的风光,身心很愉悦。”游客李纪军说。

我县还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利用原有道路升级改造,建成17公里生态景观绿道,把几十家蓝莓公司的点串联起来,同时还作为马拉松、自行车骑行的赛道。

“我们怀宁蓝莓发展的理想状态,首先是企业有钱赚,其次是农民有活干,第三是乡村有得看,第四是游客狂点赞。”副县长胡勇说。(张文涛 李根)

更多精彩请点击

1.

2.郭家满主持召开重点工作碰头会

3.2019环江淮万人骑行大赛怀宁站暨怀宁县首届国际自行车赛火热开赛

4.好消息!现在预缴电视费,回送电视费啦!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主 管 / 中共怀宁县委宣传部

本期编辑 / 陈朝霞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MwJzY20BJleJMoPM4oH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