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春节,国家对高价猪肉再下“狠手”,过年吃肉的保障来了

2019-12-23     陆水新知

冬至之后,国内又将迎来猪肉消费的高峰期,因此有不少人在担忧:春节时国内的猪肉足够供应吗?肉价又能否回归到正常水平呢?

对此国家给出了一个“漂亮”的回应:12月23日,也就是今天,又将有4万吨的中央储备冻猪肉投入市场,这是进入12月以来,国家投入的第3批总量为4万吨的储备肉,这一个月共投入市场12万吨储备肉。

并且商务部的新闻发言人还回应称,接下来会进一步加大投放力度,大家春节吃肉“稳了”。

今年受到猪周期、环保以及非洲猪瘟的影响,国内的生猪存栏量在短期内锐减,造成了极大的供应缺口,在生猪产能跟不上需求之后,市场上猪肉的价格开始疯涨。

从以前的十几元一斤,涨到了30多元、甚至40多元一斤,在猪肉供应最紧缺的地区,肉价甚至曾超过50元,简直成为了一种“奢侈品”。

猪肉要恢复原价,首先要经过“猪周期”,也就是目前的能繁育母猪繁育出的猪仔,再繁育出母猪的这一阶段,大概需要一年半的时间,因此国内可能要等到2020年中后期肉价才能恢复往常的水平。

好在根据现在生猪价格的走势来看,全国各省的下行趋势明显,市面上的肉价也逐渐开始下跌,大部分地区的肉价在20元~30元左右一斤,部分地区的肉价已经跌回了十几元的水平,虽然与同年同比依旧偏高,但这已经是一个好的开端。

在生猪产能还未完全恢复的时候,猪肉的价格能够有所回落,全因为中央连下三招“狠手”。

第一,猪肉进口增长,并且降低了猪肉关税。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表示,预计今年全年的进口肉量将超过600万吨,创下历史新高。

而且12月23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通知,称从2020年1月1日起,进口冻猪肉的关税将下降至8%。进口税率的下调,不仅能加大供应力度,还能降低市场上的肉价。

第二,鼓励恢复生猪产能,加快生猪出栏。导致肉价上涨的根本原因是供应不足,因此国家除了加大进口量应急外,还运用各种优惠与补贴鼓励养殖户恢复养猪。

各个地方积极响应号召恢复产能,养猪第一大省四川就表示一定会完成今年4008万头生猪出栏的任务,相信随着产能的逐渐恢复,肉价也会进一步回落。

第三,加大储备肉的投放。据了解,中央和地方上已经建立起了较为完备的储备肉体系,截止到现在,中央已经投放了6批储备猪肉,用来应急供应,并且调控市场。

​在猪肉需求量较大的12月份,中央已经集中投放了3批总计12万吨的储备肉,预计年前还会加大投放量,确保春节期间猪肉能够充足供应。按照这个趋势,年底的猪肉价格可能会出现较大的回落,或许能够跌回“10元”的区间。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MuLSNG8BMH2_cNUgwJV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