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快时尚服装品牌凭借“快速、优质、低价”的优势,迅速抢占大部分的市场份额,比如ZARA、H&M、优衣库这些国际时尚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后,很快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与之伴随的是,本土品牌受此影响,业绩大幅下滑,有的一年关掉数百家门店,有的直接被淘汰退出市场。可现如今,曾红极一时的国际时尚品牌也陷入了十分困难的局面。
真维斯作为澳大利亚的本土品牌之一,后来被杨钊、杨勋两兄弟收购后才开始进军中国市场,当初品牌的定位就是让年轻人都买得起,凭借“物超所值”的优势,迅速吸引到大量的客户,销量一路高涨,曾一度是休闲服装行业的领头羊。在最巅峰时期,真维斯在中国内地有2500家门店,年销售额达到50亿港元。
此后,真维斯对市场充满了信心,将年收入目标提升至100亿港元。却不曾料到,公司业绩不增反降,一路大幅下滑,短短的5年内,营收跌至巅峰时期的四分之一。而现在,真维斯母公司旭日集团将其业务剥离,位于澳大利亚的真维斯公司进入破产清算程序。这个曾是一代人青春回忆的服装巨头,就此落幕。
对于真维斯的没落,一方面是因为产品设计跟不上时代潮流,另一方面是没有及时转型做电商。而H&M这个作为全球快时尚行业的鼻祖,同样在中国败给了“电商”。
H&M来自瑞典,创立于1947年,主要经营平价女装,产品遍布28个国家,在全球设有15个办事处,3000多家门店。它从2007年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凭借时尚大方、百搭平价的优势,很快受到年轻人的追捧。
但是,从2017年开始,H&M在中国市场经历长达十年的稳健增长之后,首次出现业绩下滑。而此时,H&M还在不断扩张门店数量,导致企业的利润和毛利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值得注意的是,H&M在鼎盛时期,拒绝马云的“邀请”,其实就是拒绝让品牌加入电商平台。
正因为如此,H&M失去了提升业绩的重要机会,等觉悟之后,为时已晚。销量大幅下降的同时,库存大量积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H&M选择一个非常极端的方式,直接烧掉,5年内烧光了60吨库存。
其实,很多国际大品牌都是采取这样的方式,目的就是为了保存品牌的声誉和形象。如果打折促销的话,就会有很多消费者专门等到打折的时候才买,那样H&M推出新产品时,销量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加重库存压力。不过,很多消费者觉得这样销毁服装的方式不环保,且浪费资源,于是逐渐弃它而去。
又一外企“败走”中国,宁愿烧掉也不降价?5年烧光60吨库存。其实,H&M不仅在中国市场出现销售疲软,在其他国家和地区也遇到同样的问题。为了转型,H&M推出服装租赁业务,而且是会员制,这能否成为该品牌的救命稻草呢?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