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强!更美!更富!广饶这些年农业发展看这里

2019-07-26     东营大众网

农为邦本,广饶是农业大县,农业一直是发展的“重中之重”。建国以来,尤其是近些年以来,随着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我县农业由传统走向现代,农村由落后走向繁荣,农民由贫困走向小康,广饶农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改革迎来农业增长“黄金期”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为全国农村打开了一扇改革的窗口,广饶也由此迎来了农业增长的“黄金时期”。

1979年2月17日,我县提出全面建立生产责任制的意见,并下达试行。同年2月,县委在斗柯公社李斗大队进行“大包干”(家庭承包土地,收获后,完成国家定购任务、交足税收和集体提留,余为己有)生产责任制试点。1980年,全县普遍实行“大包干”、“家庭联产计酬”、“联产承包”等多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1983年,全县普遍实行了“大包干”生产责任制,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1982年全县农业总产值比1978年翻了一番多,成为全国工农业总产值首批翻番的县。

1984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提出了土地承包期延长到15年。当年,县委、县政府组织30余名干部,分赴各乡镇宣传中共中央《关于1984年农村工作的通知》,向全县农民发放了《土地使用证》,明确规定,土地承包期由原来3—5年延长到15年以上,解除了农民的后顾之忧。为保证政策的连续性,鼓励农民增加对土地的投资,我县开始推行合同承包等改革措施。此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提高,并初步推向林、牧、副、渔各业。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形式也由包干到户逐步发展为集体统一经营与农户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李文华/摄

随着农民对土地使用权的长期稳定,在市场机制的引领下,各地开始探索农民支配土地使用权的不同形式,以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增加农民收入。2008年11月26日,大王镇在全市率先成立了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下设9个农村土地流转服务站,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变革,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农田地块成了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和现代农业企业等争相看中的“香饽饽”;而放下锄头的庄稼汉,纷纷变身企业、农场的合约工,有了“双份收入”。昔日单打独斗的传统农业耕作模式,逐渐向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迈进,激发出现代农业发展的“无限活力”。

惠农政策释放改革红利

2001年,农村税费改革试点;2002年4月,农村税费改革工作全面推开……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让越来越多的农民享受到了改革“红利”。

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了三提五统、屠宰税等税费,并有效遏制了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农村“三乱”,农民整体负担得到了减轻。全县应缴农业税人口40.9万,改革前全县农民负担总额5854万元,人均负担143元,改革后全县农民负担总额4246万元,人均负担104元,人均减负39元,平均减负率27.5%。2004年,全部取消农业特产税,农业税减半征收,税率为3%,农业税附加为农业税征收税额的40%,征收农业税及附加1965.6万元;2005年,全县全部免征农业税及其附加,全部取消统一规定的农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2003年以来,国家和省、市也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种粮直接补贴、良种补贴、政策性农业保险、农业补贴“三补合一”等一系列补贴彰显了惠农力度。

刘国梁提供

农业机械的发展代表着一个地区的农业生产水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县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从“耕牛遍地走”到“农机显身手”,农机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助推器。从1998年开始,中央财政开始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这一惠民政策带动了农机行业的“黄金发展”。今年“三夏”期间,我县上阵各类机械12000余台套,小麦机收率、小麦秸秆综合利用率、玉米机播率都在99%以上。

现代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李聪聪提供

农业要振兴,就必须走现代化农业之路。近年来,我县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精致农业、特色农业,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格局,拉动了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按照“每个产业都有龙头,每个龙头都能带动产业发展”的思路,坚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主线,我县形成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的生产格局,带动70%的农户进入农业产业化链条,我县成功创建为全国首批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县。同时,坚持精品化、特色化、园区化发展方向,加大精准农业推广力度,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张林提供

今年以来,我县高标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聚焦典型带动,抓好大王、稻庄码头、李鹊、广饶街道杨庙4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集中要素资源,挖掘特色亮点,培育放大优势,打造为乡村振兴的广饶样板。聚焦产业兴旺,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精致农业、特色农业,打响广饶优质农产品品牌。大力培育现代农业园区、田园综合体,深入发展乡村旅游、农产品精深加工,打通“产加储销游”全产业链条,促进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双提升。同时,坚持以工哺农、以城带乡,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做出广饶贡献。(吕宁)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MdCoL2wB8g2yegNDeON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