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么别玩了,要么像“北上‘骚’资金”那样,面对全球暴跌“露出獠牙”(科创板打新的“无风险‘超额收益’”自然会继续,近期所谓的“风险”,更多谈的是“缺乏政策关怀”的主板;反倒是在当前这种“内外风险”齐至的恶劣环境下,反倒可能凸显“隔离于外部贸易风险,也与传统经济的衰退‘无多大纠纷’的科创板的安全性”;而对于部分追求更高安全性,不太纠结于短期收益的投资人而言,高收益债等固定收益品种,也是不错的选择)……
从“贸易谈判”超预期利好后的“高开低走”,到欧美经济超预期的萎靡,全球暴跌之后的“低开高走”,对那些“早有准备”的“精明资金”而言,是又一次“磨牙”的机会来了!
周三(14日)早间,美国2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较10年期国债收益率高出1个基点,为10余年来首次出现二者收益率倒挂现象。
2年期与10年期国债收益率倒挂,通常被视为经济衰退的可靠而强烈的预警讯号。
在此之前,美国3个月期与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3月份开始就已经出现倒挂现象,并持续到现在。
不计周三这次,自1978年以来一共出现过5次2年期与10年期国债收益率倒挂现象,全都是经济衰退的可靠先兆。
受上述利空消息的冲击,14日“高开低走”的A股15日毫无意外的玩起“低开”,但却“出人意料”的实现了“高走”……
这对那些在此前下跌当中“抄底”,又趁着14日高开之后“获利了结”的“精明资金”,估计又要悄悄的“踅摸哪些是‘带血的低成本筹码’”了……
在此前的研究当中“逢暴跌就加仓”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生存法则、获利策略”;
究其原因,关键就在于,中期角度看,无论是一波三折,短中期内“幺蛾子不断”的贸易博弈,还是“面临下行压力加大”,同时又被刻意“向着‘各种断崖、崩溃’程度去解读”的经济形势,都会成为“空头发飙”的契机;
而一度被“寄予厚望”的7.30会议,不仅没有寄出部分人YY的“‘宽松’的大杀器”,反倒更明确了“不依靠房地产刺激短期经济增长”,仅仅“技术性的强调 ‘针对民生、短板,尤其是高科技产业’发出增加‘新基建’的信号”,而政策重心仍然在于“通过深化改革”继续激发国内消费,更多通过新经济、新动能来“弥补传统经济下行带来的‘增长缺口’”。
一方面内外不确定性风险在叠加、集聚,一方面,政策并没有如“一般预期的那样‘走老路’”,给部分投资人带来“廉价的炒作机会”。
在此背景下,主板市场即使喜获“贸易博弈降温”的利好,也仅仅以“高开低走”聊以自慰。
14日、15日,A股市场又开始“蹦极”,16日或许继续“大开大合”,那么,该如何应对当前这种“高度不确定”的市场?
那么,该如何应对当前这种“高度不确定”的市场?
无非两种态度——
要么,因为看不到贸易风险化解的希望,也不太确定国内经济增长前景,如今又遭遇全球经济,尤其是美国经济“可能的再次衰退”,干脆“一拍两散”,割肉离场(运气好一点的算是“获利了结”吧),等看清楚形势,尘埃落定,再做决策;
要么,像“北上‘骚’资金”那些“精明的家伙”一样,等待着“暴跌”的契机,继续“越跌越买”(当然,人家也是很注重“标的安全性”的,类似茅台这些个“大白马”,或者“有政策、故事”加持的“科技股”)。
而这也就是近期再次强调的:从“超预期的贸易博弈‘缓解’利好”,转瞬间变成“超预期的‘美国经济衰退’的利空”,短期内预期层面的“大开大合”,又一次给精明资金提供了“低吸高抛、做足波段”的收割契机;
对所谓的“长期投资人”来说,继续执行“逢暴跌就加仓”策略,等待“下一次”的反弹,再获利了结,持续降低持仓成本……
再次强调,三季度,对主板而言,缺乏“趋势性机会”(反复“逢低抄底、逢高了结”倒是可以多做做),而“超额收益机会”,则仍然集中在新生的、没有太多历史包袱的科创板上(对于部分追求更高安全性,不太纠结于短期收益的投资人而言,高收益债等固定收益品种,也是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