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直播倒闭后,危机四伏的“娱乐直播”,何去何从?

熊猫直播 COO 张菊元于19年1月份在成都市的东郊记忆演艺中心举办的公司年度盛典说过这么一句话:目睹了资本风口的疯狂,见证了千播大战的硝烟,也体会了互联网寒冬的残酷,无论经历多少风雨,熊猫直播始终保持初心。

熊猫直播 COO 张菊元

初心不初心我不知道,反正国民老公王思聪这一次确实跌的很惨。

我们先来看一下娱乐直播的历史,它可能要比你想象的久的多。

一、娱乐直播的历史

其实早在 PC 时代,便有了以主播们展现才艺为主的秀场直播。 YY、9158 等上市公司都在里面掘到了第一桶金,游戏直播在那个年代还处于萌芽期。

网络直播真正意义上的爆发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移动互联网这股大风,2015 年 9 月,来自台湾的直播应用“17 ”冲上了 App Store 中国区免费榜榜首,自此直播之火已呈现燎原之势,轰轰烈烈的千播大战就此打响。

紧接着到来的2016年因为资本不断涌入这个赛道,千播大战如火如荼,“融资、IPO、美港股上市”的热词不断刺激人们眼球而被大家公认为是“网络直播元年”。

熊猫直播也正是这个时候入场的,起初熊猫直播还叫熊猫 TV,虽然入局晚于斗鱼、虎牙等竞争对手,但王思聪亲自下场宣传、凭借着自己的雄厚资本一掷千金买下韩国女组合 EXID、重金挖角其他平台主播等事件让熊猫TV迅速打开知名度,迅速成长为行业第三。

韩国女组合 EXID

但是这种商业模式实际上自从诞生之日开始就危机四伏...

二、危机四伏的娱乐直播

长期以来,娱乐直播行业的盈利模式都一直非常单一。

平台收入主要是先依靠人气主播获得粉丝打赏,然后平台从里面抽成,像平台广告等只占总收入的一小部分,这就使得直播平台对人气主播的依赖非常强。

2016年,背靠各大资本的直播平台开启疯狂挖墙角模式,像熊猫直播这样后入场的玩家,想要跑赢别人就不得不从竞争对手挖角。这种挖角不仅要负担主播的高收入,还要承担主播对原来直播平台的违约金。

某TOP游戏主播收入

此次导致王思聪被法院“限高”,正是熊猫之前从斗鱼挖过来的一位游戏主播,因为跳槽之后熊猫没有负担他的违约金而提起诉讼,并申请对王思聪“限高”。

也正是因为人气主播是平台生产力这一根本原因,使得主播在平台面前很强势。

平台除了为挽留人气主播付出巨大的成本之外,还面临着高昂的设备投资成本,宽带投入是其中的一大部分,以虎牙TV为例,其投资方欢聚时代2015年四季度财报显示,欢聚时代2015年第四季度来自虎牙直播的营收为人民币1.336亿元,第四季度带宽支出(包含虎牙直播与其他业务)为人民币1.611亿元,每月带宽开支超过5000万元人民币。

在这两大成本压力之下,直播平台很难实现盈利,只有依靠“融资”支撑,熊猫倒闭的一个很大原因也是因为缺乏外部资金的注入。

2017年,监管层真正开始对直播平台重拳出击,一大批像蜜汁直播、龙猫直播、猫耳直播、光圈直播这样大打擦边球的平台被关停。

在监管形势越来越严峻的形式下,各路资本也趋于冷静甚至开始大退潮,熊猫直播最后一笔10亿元的融资就发生在这一年里。

资本冷静的原因除了政策层面以外,还有就是靠着持续烧钱构建内容护城河的平台运营模式始终没有让它们看见收获回报的可能,各个平台内容的越来越同质化也难以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内容壁垒。

盈利方式过于单一也是其中一个原因,虽然行业发展了很久,但是这些平台始终是靠着土豪打赏主播赚取收入,一直没有找到适合的转型路径。

三、短视频VS直播

之后papi酱的走红意味着短视频时代的正式来临了。

它的视频内容和使用方式比起直播来更加的简短和快捷,比起动辄几个小时的在线直播,短视频可以触达更多的用户场景,地铁上、晚饭后、睡觉前这些原本属于直播的场景已经被短视频抢走了。

它这种去中心化的模式更加满足年轻人的用户体验,娱乐直播已然被很多人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