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的真面目|这只是冰山一角

2019-09-28   深视新闻

2019年,华为外患重重

任正非却说这是华为最好的历史时刻

当大家都在关注华为的未来时

面对央视的专访

任正非却谈起了国家的基础教育

华为和任正非总会令人震惊

本文希望通过对2019年华为大事件的梳理,描绘出一幅任正非和华为的清晰图像,寻找到华为的精神和风骨。而在这过程中笔者逐渐发现,华为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华为,任正非也不是我们所以为的任正非。当然,这只是华为和任正非的“冰山一角”,既不是全部真相,也不是所有的光辉与荣耀。

(2019年1月19日,任正非接受深圳卫视专访)

如果和孟晚舟乘坐同一航班……

事情还要从2018年说起,华为正在酝酿“运营商BG”的组织改革,准备赋予华为在各国代表处更大的“作战权”,根据《华为基本法》,对于扩张性事业部要“充分授权,加强监督”。

BG(Business Group)即业务集团,华为共有运营商BG、消费者BG和企业BG三大业务集团。各国代表处是华为运营商BG在世界各国拓展业务的地区性业务部门,相当于“子公司”,目前华为在全球拥有大约55个代表处。

华为准备在阿根廷布宜诺艾利斯召开阿根廷、哥斯达黎加、纳米比亚和博茨瓦纳四个代表处的试点改革会议。计划会议由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主持,创始人任正非也将出席这次会议。可见华为高层对此次会议的重视程度。

2018年12月1日,作为会议的主持人,孟晚舟首先出发,她计划从香港乘坐国泰航空CX838航班前往布宜诺斯艾利斯,这一航班会在加拿大中途停留。

上午11点10分,飞机降落在加拿大温哥华国际机场,孟晚舟下机后就被加拿大警方扣押。据后来加拿大回应,是应美国司法部要求扣押孟晚舟的,怀疑她和她工作的企业违反了美国制裁伊朗的出口禁令。孟晚舟还将面临被美方引渡受审的局面。

(温哥华,孟晚舟前往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高等法院出席引渡听证会。)

任正非是12月3号得到这一消息的,被加拿大扣押的孟晚舟通过自己的丈夫告诉任正非:“爸爸,所有矛头是对准你的,你要小心一点。”

任正非选择在其它地方转机,避开了加拿大,继续前往阿根廷,出席代表处改革会议。他回忆道,后来跟女儿打电话,告诉她会议很成功,“你不在,会议也开好了。”

2019年3月13日,任正非在华为深圳总部接受了加拿大CTV的采访。当记者问,“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你和孟晚舟乘坐了同一个航班在加拿大转机,后果会怎样?”任正非笑着说,“那我就可以陪陪女儿,她就不用那么孤单了!”

假设一下,如果创始人和首席财务官真的都被扣押,对华为意味着什么呢?华为将面临怎样的局面呢?一击而中,一触即溃?

其实,关于这个问题,可以从任正非在2月19日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采访中找到答案。“公司的工作不受任何影响,因为我们已经流程化、制度化了,不会因为一个人,影响一个公司的运作。”

其实现在华为的决策权是在由7人组成的董事会常委会手里,任正非自己说了也不算。“人家不见得听你的,所以我要反复跟他们讲,直到讲通了,同意了。”

这重要的7个人的人选是由华为主要管理层共同推荐,并经由持股员工代表大会评选通过的。这7个人中有3个人可以轮流主持会议,即轮值董事长,有什么决策须常委会表决通过,达到4票即可形成董事会意见,报由17人组成的董事会讨论表决,表决通过了就是公司的决议,公司上下就要执行。

(华为在珠峰海拔6500米建设的基站)

华为坚持不上市、不为资本驱使的战略,而是把公司股份分给了员工。目前,华为共有持股员工96768名,2019年1月12日,华为刚刚完成新一届持股员工代表的选举。新的持股员工代表大会共有115人,他们是从华为在全球170个国家、416个投票点选举产生的,这个选举的过程繁杂程度可想而知,这一届选举经过了2018年整整一年才完成。

这大概就是华为能够凝聚员工,可以驱使10万多知识分子为其在全世界攻城略地、开疆拓土,在短短30多年,成长为全球第一大通信设备供应商的秘密之一,也是任正非不惧“一人之失”的底气所在吧。

任正非在华为的持股占总股份的1.14%,不过任正非依然保留着作为华为创始人的“一票否决权”,虽然他从来都没用过这个权力。

据说,在2016年左右,华为修改公司章程,本来准备取消这个“一票否决”权的。但是刚好遇到的英国脱欧事件,公司认为多数人的意见也可能是错误的,整个公司的命运完全交付在多数人的意见手里也是具有巨大的风险的,于是继续保留了任正非的这项权力。

任正非说,这项否决权以后要交到一个精英委员会手里,这个委员会集体表决来行使这个权力,“或许,这个委员会根本没有我的家人”。

现在孟晚舟事件依然没有结束,但任正非说,华为的接班人绝对不会是孟晚舟,因为华为的领袖是为企业指路的“灯塔”,一定要有技术背景,对未来技术要有洞察力,而孟晚舟不具备这样的背景,“孟晚舟永生永世都不可能做接班人。”

据说,与任正非打过交道的人如此评价他:意志极为坚定,身段极为柔软,手段极为狠辣。笔者觉得,如果“狠辣”是指这种决绝,那么这种这种制度式的冰冷,恰恰是华为的生命力所在。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

任正非的狠辣和冰冷,不仅仅是对女儿,对华为、甚至对自己也是如此。1998年,为了改变公司靠技术英雄和加班文化致胜的华为模式,他力排众议、孤注一掷,花20亿引进IBM的研发管理系统,强力推进华为管理制度的改革;2003年,在意识到自己的专权已经成为华为管理的障碍时,果断“交权”,引入经营管理团队系统,华为从任正非大权独揽变成8位高管集体决策制;2011年,更进一步,实行了轮值CEO制度。

任正非说,西方公司历经百年锤炼出的现代企业管理体系,凝聚了无数企业盛衰的经验教训,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的宝贵财富。我们应当用谦虚的态度下大力气把它系统地学过来。一直在向西方学习最先进、最卓越的东西,学会你,超过你,这才是现代华为精神真正的内核。

现在的华为,早已不是1998年以前的华为。华为的产品研发体系是IBM的帮助设计的,人力资源体系是Hay Group帮助设计的,组织结构是Mercer 咨询帮助设计的,财务体系是普华永道帮助设计的,销售体系是埃森哲帮助设计的,供应链体系又是IBM帮助设计的……华为向美国20多家公司付出了上百亿咨询费。

这是一家学习美国成长起来的公司,逐渐成为一家被美国忌惮无比的公司。任正非和华为用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庞大的工程师队伍,在先进的管理制度保障下,能够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会抹平一切关于人种、民族和文化差距的谬论,让中国的企业可以真正屹立于强者之林。

特朗普是位了不起的总统

2019年3月7日,正值全国两会期间,华为深圳总部外媒云集,北京时间10时,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宣布,华为已向美国联邦法院提起诉讼,指控美国2019年国防授权法第889条款违反美国宪法。

(华为决定起诉美国政府)

华为在德克萨斯州普莱诺的联邦地区法院提起诉讼。根据起诉书,第889条在没有经过任何行政或司法程序的情况下,禁止所有美国政府机构从华为购买设备和服务,还禁止美国政府机构与华为的客户签署合同或向其提供资助和贷款,这违背了美国宪法中剥夺公权法案条款、正当法律程序条款;同时,国会不仅立法,还试图执法和裁决有无违法行为,违背了美国宪法中规定的三权分立原则。

大概美国政府不会想到一个中国企业,行事风格却跟美国企业如此相似,敢于起诉政府。其实华为并不是第一家这么起诉美国政府的外国企业。2017年12月,俄罗斯的知名软件公司“卡巴斯基”也曾在被美国政府以“间谍”为由封杀后,起诉了美国政府,认为“卡巴斯基”被封杀的做法是违反美国宪法的。

然而,卡巴斯基最终输掉了官司和后续的上诉。2019年,首席财务官被加拿大扣押,面临美国政府的引渡的局面,在这个貌似十分不利的时刻,华为为何主动出击,不怕火上浇油吗?

“为了今后华为能够顺利发展,必须和美国通过法律把所有历史问题解决。过两年,新一届议员和政府出来,又翻老账,那我们就没完没了迎接官司。所以,我们要彻底搞清楚这段历史,让美国的法院作出结论,大家以后就不要再翻了。”2019年3月14日,任正非这样告诉美国洛杉矶时报记者,美国政府打击华为十几年了,以前华为能忍则忍,但沉默不是懦弱,忍耐不是麻木,这次华为选择不再忍耐。

虽然状告了美国政府,但任正非提起美国总统特朗普却总是先交口称赞。“他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总统,他在短短的时间内通过法律,把美国的税收降了下来,这对美国今后100年的经济发展都是有好处的。”

(新华网截图)

任正非指的是2017年12月2日,美国参议院以51票对49票通过的特朗普政府税改法案。该法案将企业所得税从35%大幅降至20%。此外,对跨国企业目前为避税而囤积在海外的2.6万亿美元利润,只需一次性缴纳14%便可合法汇回美国。

任正非说,中国改革开放重要举措之一就是降税,税收降下来,外资大批涌入,经济就繁荣了。他希望政府继续优化税收政策,把企业的负担再降低一些,给实体企业更大的发展机会。

“如果特朗普就坐在你对面,你想对他说什么?”2019年3月13日,美国CNN记者这样问任正非。

(新华社图片:白宫,特朗普就国会通过税改法案发表讲话)

“我会告诉他,他的降税政策很了不起,但是有些做法也不对,比如,今天吓唬这个国家,明天吓唬那家企业,这样即使税收降下来,别人也不敢来美国投资。如果他能以更开放包容的心态对待世界,也许投资会不断蜂拥而至,真的可以造就美国百年的繁荣。”

任正非接受外媒记者采访时,还经常严肃认真地说,希望记者转达他对美国政府的感激。一是因为美国到处游说盟友禁止华为,使得华为在世界上的名誉度急速提升;二是因为外部的压力,使得华为内部更加团结。

有记者诧异地问,这是不是在讥讽美国政府?任正非说自己是真心的,“堡垒最易从内部攻破,我们这支队伍正在惰怠、衰落之中,很多管理层、员工有了钱,就不愿意努力奋斗了。但是现在美国对我们的压力,使得我们内部万众一心,现在员工的喊声、干劲很高,我们现在的管理很潇洒。现在是华为最好的历史时刻。”

方舟子怎么会懂华为?

2019年5月15日,美国商务部宣布,把华为及其70家附属公司列入管制“实体清单”。这意味着,没有美国政府的许可下,美国企业不得给华为供货。

(海思总裁何庭波)

5月17日凌晨,华为旗下的半导体公司海思总裁何庭波的一封内部信刷屏网络。何庭波在信中称,华为多年前已经做出过极限生存的假设,预计有一天,所有美国的先进芯片和技术将不可获得,而华为仍将持续为客户服务。她宣布,之前为公司的生存打造的“备胎”,一夜之间全部“转正”。

海思这个原本在华为内部异常低调的部门,在华为陷入巨大生存危机的关口,站出来为华为正常开展业务保驾护航。

同日,方舟子在微博上发文质疑:“备胎如果好用,何必等破胎了再用?”

5月21日,在华为深圳总部,任正非在中国媒体圆桌会议上回应了这一疑问。任正非说,“方舟子不理解华为的战略思维,我们不愿意伤害朋友,我们想朋友遍天下。”

华为的战略思维是什么呢?其实华为高层早就预料到随着公司在5G领域的攀升,早晚会与美国狭路相逢,因此早就作出了打算。

不过一开始,任正非选择的是退一步海阔天空。2003年,曾经准备以100亿美元的价格,把华为卖给美国企业摩托罗拉。据说双方已经把意向书签完,换上沙滩裤逛沙滩了,但摩托罗拉临时易帅,新任总裁否决了这一收购。

面临这一情况,华为高层集体表决,还卖不卖?少壮派一致表示“不卖”。任正非对他们说,不卖的话,早晚要与美国在山顶相遇交锋,我们要做好准备。海思就是因此而起。

2019年,海思虽然已经可以生产制造华为所需的芯片,但是华为依然坚持“1+1”政策,即一半用自己的芯片,一半买美国公司的芯片。甚至还把芯片开发研究成果告诉对方,交给对方生产。

华为是不是傻?任正非说,华为不能孤立于世界,而应该融入世界,只有大市场才能孵化大企业,只有和世界所有企业一起把市场做大,才能成就未来的华为。

这一点,任正非是跟苹果学的。这两年,华为在磨练产品质量的同时,也悄悄把销售价格提了起来,有些手机系列的价格甚至超过苹果。“华为有点儿贵了”,许多人可能都感觉到了。

(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库比蒂诺市的苹果飞船总部大楼,2019年5月19日正式开园。)

按照任正非的思维,华为提价是为其它企业留下生存空间, “如果苹果卖白菜价,全世界就没有其它手机了”,华为就是要学苹果,在上面撑一把大伞,让更多企业活下来,让市场生态更好、更大,大海才能出鲲鹏。

细心的人会发现,美国每次发布实体清单后,还会给华为发一个临时通行证。这其实与美国企业向美国政府的申请和诉求有关。英国的ARM更没有与美国政府亦步亦趋,多次宣布与华为的合作意愿更加坚定。华为已经和这些贸易伙伴形成了一个合作共赢的生态圈,一损俱损。

任正非说,只要美国政府允许,华为还会一直购买美国企业的芯片。未来,大家在5G技术的顶峰相遇,也希望彼此能够放开胸怀、彼此拥抱,建设成统一的5G技术标准,为全世界的客户,提供更快捷、更安全的网络联接。

他说,5G带宽的网速可以得到极大提升,而价格只有现在的1/10到1/100。即使是世界最穷的地区也能用得上、用得起5G,可以在网络上放眼看世界,再也不会有封闭的世界。

任正非爱说“真相取决于你看问题的视野”,如此看来,华为的世界,方舟子,你真的不懂。

(9月26日,任正非在访谈《与任正非咖啡对话》中重申,华为可以将5G技术授权给美国企业,与美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

未来,未来,未来!

2019年1月7日,华为发布基于ARM架构的业内最高性能服务器处理器鲲鹏920芯片,以及基于鲲鹏920的泰山服务器、华为云服务,将计算性能推向新高度。

8月9号,华为发布自己的操作系统——鸿蒙。

8月23日,华为发布了算力最强AI处理器Ascend 910及全场景AI计算框架MindSpore。这标志着华为已完成全栈全场景AI解决方案(Portfolio)的构建,华为AI战略的执行进入了新的阶段。

9月6日,华为在德国柏林和北京同时发布最新一代旗舰芯片麒麟990系列。

(2019年8月9号,华为正式发布鸿蒙系统)

有位日本记者十分忧虑地说,“近年来,华为发展得非常好,好像华为什么都能做,什么都要做,这让一些日本的企业很恐惧。”

是啊,华为近些年如同打通了任督二脉,干啥啥行,任谁都会很好奇,未来的华为,会不会变成十八般武器样样精通的巨无霸?

其实华为的未来都写在《华为基本法》里,其中第一条就是华为的未来——“华为的追求是在电子信息领域实现顾客的梦想,并依靠点点滴滴、锲而不舍的艰苦追求,使我们成为世界级领先企业。为了使华为成为世界一流的设备供应商,我们将永不进入信息服务业。”

任正非说,未来的华为是有边界的,绝不会跨界。未来的世界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但信息流需要安全的管道,华为就是要专注做信息管道。未来5年华为将投入超过1000亿美元研发资金,做成全世界最好的网络联接,最安全可信的信息管道。做好这一点就足以把华为成就位跟苹果一样伟大的企业。

未来的世界,是永不退去的信息海啸,也是令霍金、马斯克十分忧惧的人工智能时代。未来,一条很大的自动化生产线可能仅有1到2名博士毕业的工程师,机器人可以取代农民日夜不休地劳作。西方国家头疼的社会福利、罢工问题、工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未来的发展越来越有利于高文化、高素质的国家,人口逐渐失去了优势,人才才是真正的优势。能够实现人工智能制造的高端产业会重新回到西方国家,不能使用人工智能的低端产业会向东南亚人口成本更低的国家和地区转移。

而中国恰好属于“夹心层”,未来将会对中国提出巨大的挑战。中国想在未来生存下来,或者想活得“体面”一些,必须现在就下定决心,迎难而上,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

任正非直言,虽然华为在自己的领域做到了世界领先,但我们的国家整体水平和美国相比,差距还很大。他觉得,近些年我们经济发展不错,也使得经济上、思想上产生许多泡沫。这严重影响我们对形势的判断。

“我们为什么不先洗个冷水澡呢?最重要的是冷静、沉着,口号满天飞、热血沸腾,最后打不赢也没用。一个基础理论的形成需要几十年,我们还是要踏踏实实做基础、做学问。”

任正非判断,未来,西方发达国家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还会长期领先,更加先进的量子计算机最有可能在谷歌或者IBM实验成功,量子计算机的算力可以轻松超过现在最先进的超级计算机。

中国想在未来与西方国家竞技,唯有用五六十年的时间,踏踏实实振兴基础教育。中国只有从人口大国转变成人才大国,在未来的竞技场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国家应该把基础教育提到国家的最高纲领,才能迎接未来的科技革命。”

基础理论研究有什么重要的呢?比如说数学吧,对于华为有什么意义呢?任正非透露,美国十分忌惮的华为5G标准,其实就来自于土耳其一位数学家的论文。

(2018年7月31日,任正非在华为深圳总部为Erdal Arikan颁发特别奖项)

2008年,土耳其 Erdal Arikan 教授公开发表了Polar码论文,开拓了信道编码的新方向。华为敏锐地发现了这一数学论文的重要性,在论文发表两个月后,华为就投入数千人,以这一论文为中心研究各种专利。

整整用了10年,华为把这篇数学论文,变成了5G技术和标准,如今华为的5G专利数量占全球27%左右,位列第一。现在,华为不但反过来为Erdal Arikan 教授的实验室提供资金,还成立了一个战略研究院,用大笔资金无偿支持世界著名大学实验室和教授的研究。

华为还准备用比谷歌高五六倍的薪水抢夺世界各地的人才,据说,目前华为至少有700多个数学家,800多个物理学家,120个化学家,几千名基础研究的专家,和数万名工程师。

“华为有什么?一无所有!华为既无背景,也没有资源,除了人的脑袋,一无所有。”任正非经常对人这样说。“但只要有这些人才,华为这架战机即使千疮百孔,只要能成功返航,就能重新很快成长为世界一流的公司。”

那如果有一天美国的制裁再次升级,对准了华为的国际人才军团呢?“人才是制裁不了的,虽然美国政府可以控制美国的人才,但除了美国,全世界人才都是我们的。”

既然华为有实力招揽世界各地的人才,“为何还要操国家基础教育这份也许在别人看来是闲心的心呢?”央视面对面记者董倩这样问任正非。

“我不能只站在华为的角度,那太狭隘了。我也爱这个国家,希望国际繁荣富强,不再落后。”其实,任正非还是一位共产党员。这也是每一家外媒都喜欢揪住不放的问题。

“你是一位中共党员,如果有一天党和政府要你在给客户的设备上装后门,你会怎么办?”

“我们的党和政府从来没有提出过这样的要求,而且我们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一再表态,要我们企业一定要遵守各国的法律。”任正非回答。“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杨洁篪在慕尼黑会议表态,中国一贯要求企业遵守国际规则和运营所在国法律,中国也没有任何法律要求中国企业安装后门或者收集外国情报。李克强总理在今年全国两会上答记者问,又再次强调,中国政府不会要求企业去监听他国信息。”

“我们提供给客户的是全裸的设备,上面没有任何意识形态。”任正非补充说,但外媒还是不依不饶,“假设有那么一天,政府提出这样的要求呢?”

“那我情愿把企业卖掉或者关闭。装后门是会被技术检测到的,那样华为一台设备就卖不出去,早晚是倒闭,我还不如一开始就关了了事。过去30年,华为在170多个国家,服务30多亿客户,保持了良好的信用记录,以后还是一样。这句话,你可以二三十年后再验证。”任正非坚定地说。

有记者问任正非,未来有没有打算进军政界。任正非说,“我永远只是一个商人,永远不会做与政治有关的事。”

(2019年5月20日,任正非接受德国电视一台纪录片采访)

结语:任正非2019年1到9月份近20篇采访实录,笔者看了不下三遍,也看了他的传记。有时觉得他是一位高尚的理想主义者,有时又觉得他是一个极端的实用主义者;有时觉得他霸气十足,有时又觉得他深谙妥协的艺术;有时觉得他是一位思想家,有时又觉得他是一位商人。但是,无论怎么试图去了解他,他总是给人们留下一个神秘的背影。

参考资料:

1.华为心声社区2019年1-9月份任正非采访实录。

2.中国企业家《华为百日自救:任正非手段狠辣,让不行的员工下岗让道》。

3.田涛、吴春波《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

4.环球时报2019年3月7日消息《华为刚刚宣布起诉美国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