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女林徽因不喜欢她,张爱玲不待见她,而她却活成了诗人般的模样

2020-10-21     趣说历史观

原标题:才女林徽因不喜欢她,张爱玲不待见她,而她却活成了诗人般的模样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

王昌龄的这首《芙蓉楼送辛渐》,不仅表达了自己与辛渐的深刻友谊,更表达了自己初心不改仍谨守本心的高洁志向。其中“一片冰心在玉壶”更是常为后人乐道。而我们熟知的儿童文学大师冰心便是以其中“冰心”一词作为自己的笔名。

冰心,原名谢婉莹,生于世纪之交的1900年,成长在一个物质条件优厚的家庭,因此她从小就开始读书,不仅读国内的各种名著,还读包括狄更斯在内的国外大家的著作。

1918年,冰心考入协和女子大学,一度想要当医生,但之后“五四运动”兴起,紧接着又发生了新文化运动,冰心便弃医从文。跟鲁迅发现“学医救不了中国人”转而学文不同,冰心是抱着对文学的向往与力量的殷切希望而开始转为文学系的。

而在此期间,冰心就先后发表小说《两个家庭》和诗集《繁星》等,在当时的文学圈内已渐渐崭露头角。1923年,冰心前往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深造,在这段时间里,冰心切身体会了西方的新潮思想。

1929年,归国三年的冰心与自由恋爱六年的吴文藻结婚,婚后又取到欧洲各国游历,吸收了各国各地各种人事的思想。而在这段时间内,其作品《我们太太的客厅》中就影射讽刺了当时全国闻名的才女林徽因,两人之间的梁子就此正式为外人所知。

在60年代末,冰心曾被关进了牛棚受到了批斗,直到1971年才与丈夫一同回到北京,开展一些翻译的工作,并先后翻译了《世界史》《世界史纲》等。80年代,冰心开始了第二次创作高峰,在这段时间里,她先是得了脑血栓,之后又不慎骨折,但即使如此,冰心仍然坚持写作。

1999年,99岁高龄的冰心最终逝世于北京。回顾冰心一生,除了上世纪60年代末受了些苦之外,其他大部分的人生中,是相当幸福的。她先是出生于一个幸福的家庭,之后又遇到能够托付终生的爱情,在求学和文学之路上也相当顺遂,因此写出来的作品,颇有些理想化的期许,总是能够温暖人心。

而跟这样优秀的冰心齐名的才女,在当时居然还有林徽因和张爱玲,可见这乱世真是常出英雄。同为众人公认的才女,三个女人却因为性格、经历、思想等等因素,相处之间并不融洽。

在上文中,就已经提过冰心曾作文《我们太太的客厅》讽刺林徽因乐于与男人交往且太过开放。林徽因虽然向来不拘小节,但从来也不是忍气吞声的主,便寄给冰心一瓶醋,讽刺冰心心有醋意,气量短小。

而张爱玲则是一生悲情,在她眼里看来,从小到大没受过什么苦的冰心的文字只是在描绘一栋空中楼阁,看起来美好,其实虚幻且无法落地。而且张爱玲认为冰心的文字适于世俗,却不高明。

除了这两位才女对冰心有此种评价之外,梁实秋也曾说冰心虽然适合写散文跟小说,但却不适合写诗歌,像《繁星》之类的诗集,水平其实一般,他人切忌效仿。

但巴金对冰心的评价却十分温和,他说冰心的文字里有温暖,爱国爱家,爱世界爱生活,而年轻人都该读一读冰心的文字,都该培养一颗真诚温暖的心。

但无论他人如何评价,至少冰心本人的一生是非常幸福的。她不仅有快乐的童年,精彩的青年,也有安宁的晚年。不仅在事业上获得了很多人的认可,达到了很高的成就,而且在爱情中,更是在邮轮上邂逅了自己的真命天子,从此一生受到宠爱。

这样看来,这三位民国才女中,倒是只有冰心真正活成了众多诗人都向往的模样。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MSVvSnUBd8y1i3sJCX2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