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预售垫底到4天票房超10亿,这部国产超级英雄片凭什么逆风翻盘

2019-10-05     福利电影社

国庆档期,高手如云。 三部华语大制作电影,个个卯足了劲,都拥有着不容小觑的实力。

估计很多人要问了,三部电影中,哪部最好看?

老实说,三部电影,各有各的风格和方向,哪部最好看,估计每个人心中的答案都会不同。

但是,可是肯定的是,最具有现实意义的一部,绝对是它:

《中国机长》

2019年10月

一开始,《中国机长》并不占优势,预售票房在三部国产大片中排名垫底。

不过上映之后,口碑逐步发酵,排片占比稳步上升,上映四天票房超过10亿,让许多人都看走了眼。

我们很多人都像朱亚文那样有一个疑问:“怎么这么牛呢?!”

为什么会这么牛?下面就是答案。

一\\\\铭记

蓝天上的平民英雄

《中国机长》的故事,改编自真实事件:5.14四川航空奇迹。 2008年5月14日,机长刘常健起早执行重庆飞拉萨的任务,航班出发不久后,前风挡玻璃却出现了一条裂纹,接着,驾驶舱的右挡风玻璃爆裂。 简单点说,就是飞机正在9800米的高空中,飞着飞着,驾驶室的窗户没了。

机舱内,机身颠簸使得乘客东倒西歪,正在派发食物的空乘人员也难以站稳,餐车、行李倒了一地。 机内除了乘客的尖叫声,就是一片狼藉。

驾驶仓内更是生死时速。 窗户破裂的一瞬间,驾驶舱内气流狂奔,副驾驶的半个身子都被吸出了窗外,要不是系着安全带,整个人都会被卷走。

控制面板遭到损害、按钮开关和仪表盘失灵、巨大的风噪、极低的温度... 在这样的境况下,人能够保持清醒都几乎是不可能的。 可刘常健机长,愣是凭借自己过硬的专业素养和坚韧的意志,迅速分析出了当时的情况。 为了避开地形险峻的高原,他强忍着零下四十多度的极寒气温和巨大的狂风,仅仅依靠目视水平仪来操控飞机,在8000多米的高空飞行了将近10分钟才进行迫降。

飞机在下降过程中,幅度是每秒钟51米,如果没有优秀的身体素质,估计早就昏迷不醒... 好在,刘常健机长做到了。 飞机在当天7时42分安全落地,飞机上128位人员,除了副驾驶受轻伤和一位空乘人员被餐车砸伤腰部外,其余乘客无一受伤。 此次事件,在世界航空史上,被称作一次“不可能完成的奇迹”。

而我们国内的大多数人,却对此知之甚少。 这部电影的出现,正是给了我们一次去了解,去铭记的机会。 正如这句话所说: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二\\\\挑战

本土英雄故事

空难题材的影片,在国际影坛上数不胜数,在中国,却是个很大的缺口。 追忆起上一部同类型影片,还是2000年邵兵主演的《紧急迫降》,距今,已经过去了19年之久。

(《紧急迫降》片场照)

所以,单一看《中国机长》的题材,就足够让我们被吊足胃口,双眼一亮。 可越是新鲜的题材,越是富有挑战性。 一来,空难题材的电影场面宏大、情节紧张,对导演和演员的功底都是极大的考验。 二来,《中国机长》这个片名,很容易让观众拿去和另一部电影作比较:《萨利机长》。

还未上映前,有网友就担心道:这不会是山寨版的《萨利机长》吧? 其实,只要走进电影院看过的观众,一定都会知道,这个问题,纯属担心过头了。 在《萨利机长》中,成功挽救了乘客生命的机长,却被指控操作有误,面临着重重压力和一次又一次的审判,他不得不反复思考个人的价值意义。

而和着重刻画个人形象的《萨利机长》不同,《中国机长》,将整个影片的着力点,放在了集体身上。 在这部电影中,我们看到的不只有刘机长一个人。 事件突发时,在客舱休息的第二机长,顶着狂风和颠簸,第一时间赶回危险至极的驾驶舱协助;

坐在风口,半个身子被吸到窗外的副机长,千辛万苦坐回驾驶舱后,依旧用受伤的手去按动每个需要的按钮;

乘务舱内的乘务长,沉着冷静,用坚定的言语和专业的应对能力,安抚好乘客的情绪;

同样处在危险中的空姐们,都在第一时间选择了保护乘客的安全;

各大信息中心,到处响彻着“四川8633,我们在叫你”;

迫降前,所有消防员和医护人员全体待命,早早的赶到机场,就为了拯救每一个可能受伤的乘客和机组人员...

这次的奇迹,是刘机长的奇迹,也是属于中国航空的奇迹。 而这部电影,也是独一无二,切切实实扎根在我们本土的电影。

三//致敬

每次起降,都有无数人在守护

那么,有了新颖的选题和足够的本土特色,这部电影,够完美吗?

说实话,并没有。

在紧张刺激的迫降情节的里里外外,它都有着许多国产电影的通病:

人物脸谱化、配角乱加戏、时不时还给你来点鸡汤浇灌一下...

如此具有开创性的题材,和一堆优秀的主演,这部电影,完全可以拍的更好。

但是,尽管它不够完美,我还是一样会向所有人安利这部电影。 就像豆瓣网友说的:

“暗淡的地方很多,我却只看到光。”

作为一部在内地极具开创性的电影,它不仅向我们还原了一场航空奇迹,更重要的是,它讲述了太多值得我们去尊重、去了解的事情。

电影开始到结尾,从机组人员的预备、登机后的全面检查,起飞后的安全预防,到降落后的收尾工作,几乎面面俱到。 机长和副机长们,素养过硬,态度勤恳,连最细致的检查都当做头等大事去认真完成;

很多人以为的“端茶送水”的空姐,实际上是最勇敢、最全能的“女战士”;

信息网络的完善,让所有的塔台都可以网络联通,一旦有异样的情况出现,四面八方都会用最高效的方式进行支援...

机组人员、管制室、控制室、气象中心... 这些对我们来说或陌生或熟悉的名词,连成了一张最让人放心的“空中防护网”。

对于我们来说,坐飞机只不过是一种出行方式,睡一觉,看会电影,可能就飞完了全程。 可对于这些工作人员来说,每一次的登机,都是无数个日夜的学习和训练才换来的资格。 他们的能力有多强大,就意味着他们肩负的责任有多重。

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我们可能从未想过,我们所经历的每一次起飞和降落,背后都有无数个人,在默默无闻的守护着。 所以,《中国机长》这部电影的现实意义,早已超越了题材本身。

劫后余生,四川8633的所有乘客和机组人员,都获得了第二次生命。 而荧幕前的我们,也更应该懂得生命的珍贵,和每一次飞行的不易。 下次再搭乘飞机时,请一定要对每一个机组人员道一声谢,对他们说一句: 你们辛苦了。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MDV5mm0BMH2_cNUgBqv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