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会拍中国美食的人回来了,一出手就是9.4分,每一帧都要馋哭我

2020-04-30     福利电影社


2020年,许多人都不知不觉被“逼”成了大厨。


就算再不济,也会煎蛋煮泡面了,比如我本人。



在告别大吃大喝这几十天里,我想念那些一起吃吃喝喝的老朋友,想念那些好吃到爆排长长队的餐厅,想念那些香味四溢的美酿佳肴,还有我最爱的那些烤串烤肉.....


再比如,这些极度诱人、销魂蚀骨的“纵欲”时刻......


最会拍中国美食的人回来了,一出手就是9.4分,每一帧都要馋哭我



最会拍中国美食的人回来了,一出手就是9.4分,每一帧都要馋哭我


几乎人人都爱甜食,不止是因为甜味会让人上瘾,无法抗拒。


在原始社会,我们的老祖先最先认识到的味道,就是甜味。


因为在极度恶劣的生存环境里,无论是长途跋涉或者捕猎之后,甜食会快速补充糖分,让人脑分泌大量多巴胺。


如今,我们接触到甜味,早就不是树上的果子,而是那些看到就会感到幸福的“甜”美画面.....




最会拍中国美食的人回来了,一出手就是9.4分,每一帧都要馋哭我


四川,青城山。


婚礼坝坝宴上,最后一道压轴菜往往是——甜烧白。


最会拍中国美食的人回来了,一出手就是9.4分,每一帧都要馋哭我


这道菜的制成,相当不易。


最开始,要取最肥厚的猪五花,放入卤水中煮至八分熟。




切掉瘦肉,留下九分肥一分瘦,再切成连刀薄片,嵌入红砂糖。


就像做成一个小小的肉夹馍。



用红砂糖熬油,混入糯米煮熟,成品色泽红润。


最会拍中国美食的人回来了,一出手就是9.4分,每一帧都要馋哭我


肥肉片上淋一勺砂糖油,再放入糯米,让甜味深深浸入肥肉中。



然后放在蒸笼里,一碗叠着一碗,用文火蒸熟。



在起锅后,厨师随手抓一大把白糖,撒在上面,出炉!



肥而不腻,鲜香甜糯,唇齿留甜,意犹未尽,这就是甜烧白。



土耳其,古奥斯曼帝国,欧亚大陆的交接点。


在这里,有一道甜点,名为“巴克拉瓦”(Baklava)。


它由一层层酥皮包裹着各种坚果,撒上糖浆最后烤制而成。


最会拍中国美食的人回来了,一出手就是9.4分,每一帧都要馋哭我


想成为“巴克拉瓦”甜品师十分不容易,因为制作流程极其繁复。


二十多层面皮要用擀成极致薄,做成各种精巧的形状,薄如蝉翼,柔软飘逸,最后层层叠在一起。


最会拍中国美食的人回来了,一出手就是9.4分,每一帧都要馋哭我


加入开心果碎,拌入奶油。


最会拍中国美食的人回来了,一出手就是9.4分,每一帧都要馋哭我


用面皮包裹,塑成各种形状,放入烤箱里,在高温下起酥皮。


最会拍中国美食的人回来了,一出手就是9.4分,每一帧都要馋哭我


在整个制作过程里,最关键的环节,是熬好糖浆。


将白砂糖缓缓倒入热水,轻轻滴入几滴柠檬汁,用勺子均匀搅拌。



达到特定的粘稠度后,泼洒在刚出炉的酥饼上。


酥皮遇到高温的糖浆,立马发生猛烈“心动”反应,变成了甜美动人的瞬间......



最后的成品是这样,千层叠嶂,恰似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扬州,翡翠烧麦。


大厨把绿色蔬菜剁碎,把多余的水分挤掉,撒入白糖。




在底层的翠绿苦味上,盖上了一层甜味。


在包馅的时候,拌入猪油和盐,放入咸肉沫。



这样出来的烧麦,“甜中带咸,咸不压甜”,可口宜人。


最会拍中国美食的人回来了,一出手就是9.4分,每一帧都要馋哭我


就这样,翡翠烧麦成了唤醒扬州人一天的早餐餐点。


以上这些美味,都来自《风味人间》第二季,目前豆瓣评分高达9.4。



上线两天播放量就突破5988万,将近七成的人直接给出了五星好评,看来大家在家真的是憋坏了。


第一集专讲大家都喜欢的甜味,名字都起得这么清醒文艺——《甜蜜缥缈录》。



这些美味,隔着手机屏幕,我都已经闻到了那些令人欲罢不能的香味。


强烈建议你不要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观看,因为外卖小哥都休息了。


最会拍中国美食的人回来了,一出手就是9.4分,每一帧都要馋哭我


第一集短短50分钟里,就闪过了全世界37道美食,还丧心病狂地定档在夜晚9点播出。


不知道“可恨”的胖蜀黍陈晓卿又打碎了多少人的减肥计划,太可恶了,我之所以现在这么胖全都是他害的.....



剧中看似简单的美食,往往都来自于辛苦繁复的制作,而有些珍馐美味的食材更是来之不易。


比如马来西亚的巴瑶族人,作为地球上独一无二生活在海上的种族,他们的日常觅食,就是潜入海底寻找海胆。


他们经常要寻找白棘三列海胆,这种海胆黄富含游离氨基酸,味道甘甜仿若新鲜芒果。


最会拍中国美食的人回来了,一出手就是9.4分,每一帧都要馋哭我


年轻人们潜入海底,寻找合适位置,就能收获颇丰。


但也常常面临着被水母蜇到,失去生命的危险。



再比如人迹罕至的悬崖缝隙里,藏着一道无比珍贵的食材——


喜马拉雅巨峰酿造的尼泊尔蜂蜜。


喜马拉雅巨峰,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蜜蜂种类,它们的蜂巢往往位于200米高的山崖上。


得到这种蜂蜜,向来都不是简单的事,尼泊尔采蜂人们至今还在用最原始的方式去采集蜂蜜。


全程需要徒手攀岩,在没有任何防护的设施下爬上高山。



他们用藤梯徒手攀挂在悬崖峭壁上,拿烟雾把喜马拉雅巨蜂逼出来。


右脚支撑刀具,仅凭左脚脚站立,站定后便开始切割蜂巢。



在高空上用火驱赶蜜蜂,既要抵抗蜜蜂的攻击,又要小心烧着滕悌。



最后还要徒手割取蜂蜜,一点一点从蜂巢中取出。


整个过程需要勇气,也需要耐心,个中艰辛只有“翻山越岭偷过蜂蜜”的人才能知晓。


最会拍中国美食的人回来了,一出手就是9.4分,每一帧都要馋哭我


这么危险的工作,每年都有人因此丧命,还是有大量的村民去做,因为这是当地人养家糊口最重要的生活来源。


在得到蜂蜜后,他们会“奢侈”地畅怀来一大口蜂蜜,这是对自己的嘉奖,也是在辛苦劳作之后的小确幸。



在风味人间里,我最喜欢这句文案,来自Y·A·冈察洛夫的名言:


“人无疑是大地的主人,却又是肠胃的奴隶”。



人类位于地球食物链最顶端,吃不仅是本能,也是最美好的享受。


为了美食,再艰辛也是值得的。


在辛苦劳动之后,这片刻的惬意,就是人间最美好的风景......



最会拍中国美食的人回来了,一出手就是9.4分,每一帧都要馋哭我


最会拍中国美食的人回来了,一出手就是9.4分,每一帧都要馋哭我


陈晓卿在专栏中写了一段文字,言语朴实,一点都不像纪录片里那样华丽,但正是当下许多人的愿望。


“我们的工作室,紧邻着一个住宅区的大门。过往人群的喧闹,变成了今天人烟稀疏。


空荡荡的大门口,偶尔有行色匆匆的人带着口罩经过,喇叭里无限次重复着“请出示出入证请出示出入证……

而我们的屏幕上,却是另一番风景:温和的微笑,紧握的双手,深情的拥抱,亲密的接吻以及家庭的欢宴……

看着节目,再看看窗外。有一刻我会想,节目里的生活,才是生活应有的模样,希望疫情早一天过去吧,让我们的世界重新充满美味和欢乐。”






ps.自制力差的同学请自重,请在18岁+家长朋友陪同下方可观看。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28uYzXEBnkjnB-0z7ym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