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云江湖”一个即将亡国的岛国,靠何起死回生,且成为经济强国

2019-06-12     半杯馊茶

众所周知,二战末期,日本的社会经济由于战争的拖累,几近奔溃。而其工业体系被老美的“战略轰炸”彻底打烂,两粒原子弹又抹去了日本两座大城市。战争结束时,日本国民经济可以用‘愁云黪淡万里凝’来形容。

战后日本一景

战后日本一景

战后的日本作为战败国,不仅失去所有的海外殖民地和国外投资,而且由于将大量的社会财富投入战争,造成国内经济濒临崩溃,整个社会处于破败不堪的境地。

战后日本女子与驻日美军来往

如何在废墟上重建和发展日本经济,成为政府面临的首要问题。吉田茂内阁在著名经济学家有泽广己等人的帮助下,依据“重点生产方式”的理论,提出了恢复和发展经济的重要政策—倾斜生产方式,即优先发展煤炭、钢铁等部门,促使重点产业首先复兴,以带动整个工业产业的恢复,从而推动整个日本经济的复兴。这便是日本的‘倾斜生产方式’。

吉田茂

​这个‘倾斜生产方式’虽然古怪,一个集计划经济和凯恩斯主义为一体的政策。但事实证明,“倾斜生产方式”的推行具有远见卓识,到1948年,日本经济复苏已初见曙光,为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当时老美慷慨的给予了日本人石油燃料以帮助其熬过寒冷的冬天,但日本人宁可忍受寒冷,而把这些燃料全部投放到钢铁产业上去了。虽然日本是个贫资源岛国,但在彼时,日本倒是并不缺铁矿石,为了战争,曾在战前和战时日本储存了大量的铁矿石准备用于战争,但是老美那些轰炸使得日本钢铁厂无法大规模开工。日本人就用这些铁矿石生产钢铁,把生产出来的钢铁投入煤炭产业,再把生产出来的煤炭重新投向钢铁产业,以此来扩大再生产,以后再把粮食和肥料的生产包括进来,就这样往复循环,逐步恢复被战争破坏得千疮百孔的产业和经济。

老美对日扶持力度也在日益加大,尤其是1948年后半年起,“经济安定九原则”及《道奇计划》的出台,标志着‘倾斜生产方式’圆满的完成了历史使命。

倾斜生产方式’为日本攒下了一点本钱,但是要想真正使经济复苏,是猴年,还是马月,日本人虽有计划和雄心,但也只能将希望寄托在将来的厚积薄发这一点上。

机会,总是不期而至,而且是天上真正掉下了一个大馅饼。朝鲜半岛,战争爆发了,作为东西方阵营在战后的一次热较量,老美匆匆又上阵了。

美军进入朝鲜半岛

作为朝鲜的近邻,日本很快成为美军的军事基地和作战物资供应地,战争 “特需”直接拉动了整个日本经济,也使日本在国际政治上获得了新身份。

要维持庞大的联合国军在朝鲜作战,每天都要消耗大量的军需物资。从美国运显然不靠谱,向日本人购买成了必然。据日本官方统计,从朝鲜战争爆发到1953年间,狭义的“特需”累计达12.8亿美元,广义的“特需”累计高达23.8亿美元。至1955年,“特需”累计达到了35.3亿美元。日本外汇储备余额从1950年6月底的2.86亿美元,增加到1952年5月底的11.8亿美元,增长了四倍。

只要看一下“特需”占日本出口的比重,就明白“特需”对日本意味着什么。

1950年日本的出口仅有18.2%面向朝鲜战场。

1951年,这一数字上升到43.7%;至1952年和1953年,该数字分别是66.1%和63.5%,一个国家60%以上的出口都来自“特需”,而这还不是全部。由于朝鲜战争,美国的出口量锐减,被卷入“冷战”体制的西欧各国也因加速扩军而急需扩大进口,这也为日本商品进入世界市场大开方便之门。

1950年7月份的出口总额即为7400万美元,比6 月份增加18%,创造了战后日本月出口额的最高纪录。

岛国的经济形势就在这一刹那豁然开朗。时日本首相吉田茂道:“朝鲜战争的发生对日本经济安定将给予良好影响。”

当然,“特需”的收入里面还搭着相当多的日本‘苦力巴’滴干活,日本人实实在在的为美军做牛做马。在日本境内2600多个美国三军后勤保障基地内,都有日本人提供服务的影子。在战争爆发后的第二个月,日本就将三千枚反坦克地雷送到前线。

美国人在日本不仅购买物资,还需要维修设备,光给美国人修汽车就拯救了日本汽车工业。在朝鲜战争期间为美军修理、改装各种武器装备更是不计其数,尤其在军事运输车辆方面。战后几乎崩溃的日本汽车业,由于接受了美军要求为其生产大量军用卡车的订单,得以起死回生,仅在1950年夏季的一个月内,日本汽车企业就为美军制造及修理军用卡车达六千多辆。

以此为基础,到1961年日本汽车产量超过意大利跃居世界第五位,1965年超过法国居第四位,1966年超过英国升为第三位,1968年追上西德居世界第二位,1980年日本汽车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大关,占世界汽车总产量的30%以上,一举击败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朝鲜战争时期,老美更是征集了大量日本劳务。战争爆发初期,驻日美军四个师能够以最快速度投入战场,就得益于日本在劳务方面的支持。美军实施仁川登陆时,在其47艘坦克登陆舰中,有30余艘是由日本人驾驶的。整个战争期间仅福冈县芦屋町的美国空军基地就在日本的协助下,空运了300万兵员、30万伤病员和70万吨物资。

麦克阿瑟曾得意地说:“调兵去朝鲜,速度不可或缺。每一只船,每一架飞机,每一列火车都被征用。如此迅速走上作战前线的动员我还从未见过。”

美国驻日大使墨菲也公开称:“日本人以惊人的速度,把其列岛变成了一个大兵站。没有它,朝鲜战争就打不成。”

日本经济复苏期一景

历史不是公式可以计算出来的,一个因为战争本以为可以长期瘫痪的国度,又因为一场战争,迅速的重新站了起来,还小步快跑,仅仅用了二十余年时间,又成为了世界经济强国。

同样,岛国的财阀家族与黑社会也在这一时期得到空前的发展。同样成为岛国的经济崛起样的‘支柱’。

日本电影《阿西们的街》海报

曾经七,八十年代的日本三部曲《华丽家族》、《啊,野麦岭》,《阿西们的街》成为日本社会经济的写照。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M-gwRGwB8g2yegNDXig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