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0基础考注会过了的吗?零基础有哪些备考方法

2019-07-29   考证党

对于很多跨行跨专业的人来说,考注会一般都是零基础的,其实注会的考试难度非同一般,对于很对人来说基本都是零基础,都需要重新开始学,能否通过考试,主要还是看考生备考过程中的学习能力,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可以帮助自己事半功倍!

零基础的考生备考CPA一般主要关注这几点,一是注会的考试难度;二是报考科目该如何搭配才能有效;三是各科目如何备考;那就针对这几点能,小编做出以下回答:

一、注会考试难度

然对于考试难的这个问题也要辩证的看,注册会计师考试的难度在会计类的证书当中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普遍表现在以下几点:

1.要求在五年内通关6门科目,且书本厚知识点多

虽然乍一看五年内通关6科时间还是很充分的,但是要知道在这期间如果你有一科没能通过,就要面临重新考试及成绩失效的危机。所以很多考生为了避免这种情况都会在一年选择报考2-3科,要在几个月之内攻克三本厚厚的教材其难度可想而知。

2.备考周期长

其实备考周期长这件事考验大家的并非是知识而是备考的毅力,能够坚持一天两天甚至一个月学习都很容易,但是想要坚持半年甚至一年却需要很强大的意志力了。而且就算你通过了专业阶段,还有综合阶段在等着。

二、考试科目搭配建议

六大科目大体上可分为:理解类和记忆类。

会计、财管属于理解类,审计、战略、经济法属于记忆类,税法属于半理解半记忆类。

对于逻辑思维能力较好的理科生而言可以优先选择会计等理解类科目;记忆力强的同学可以选择记忆类。

会计是核心科目,与财管、税法都有交集;审计和战略的内容体系相通,最好放在一起复习。税法其实更偏向记忆类。找到适合自己的科目组合后,就得制定个备考策略了。

我个人的建议是:如果是同类的科目组合,最好混合复习;不同类的科目组合,将同类科目的混合复习,不同类科目的总次序上理解类优先于记忆类。

因为思维体系不一样,理解类的思维体系是非线性的,而记忆类则是线性的。你想不通会计科目的借贷方向为什么是这样,即使看上一百遍只要想不通就没法进入下一个领域,可经济法你一条背不会多看几遍也就会了,实在不行跳过背下个法条即可。但假如你不这么干,非把理解类和记忆类的混在一起复习,那结果必然是事倍功半、疲于奔命,每隔几天换一种思维方式学习有多痛苦,谁试过谁知道。

三、各科目如何备考

1、听课

以听懂、理解为目标;有些章节比如民法、证券法可能比较晦涩,第一次接触的考生可能需要2 遍甚至 3 遍的听课才能全部理解,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不需要怀疑自己,都是这么过来的。

2、记忆、做题

这两个步骤务必穿插,这是一个从输入(听课)到输出的过程,很痛苦且没有成就感(听课很容易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但一定要坚持,反复听课没有用,无法替代记忆和做题,所以听懂课以后的任务就是记忆和做题。

3、重点多记

学习就是一个反人性的活动,CPA 考试备考过程就是和自己的遗忘作斗争的过程(太多人说工作以后记忆力大不如前),所以需要不断重复,在遗忘之前再次记忆,等全部忘掉再重新学是非常低效率和痛苦的。

4、错题多练

个人的错题反复做,人类的学习过程往往呈现出之前做对的题目,以后也能做对;之前做错的题目,隔一两个月以后再做还会做错。所以我们必须要不断积累自己做过哪些错题,不断的练习,让自己再遇到同样的错误可以轻松应对,一考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