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自己都觉得没成长、没前途的工作,是很难得到提升、很难坚持的。
那么,一些基础岗位的工作,由于简单重复性的内容多,常常让人觉得没成长、没前途,就坚持不下去、想要离开,是不是也说得过去呢?
比如,我这周辅导的2位同学,就非常想离开正在实习或试用期的岗位:
——女孩A,在一家公司做招聘助理。
每天的工作有三块:一是给HR经理挑出来的简历打电话、约面试,然后制作面试进度表格,发给经理;二是接待面试者,包括让对方填登记表,引领到面试会议室,通知对方结果;三是HR部门的快递收发工作。
她说:一个月了,我觉得根本就没有成长,每天的重复和琐碎,都让我怀疑人生了。
——男孩B,是一家国际连锁商超的管培生。
他被公司安排在一个卖场的生鲜部门,负责库存管理、进出货记录。
他说:说是管培生,但实际上每天却做这么基础的工作,完全感觉不到价值;而且库存管理很混乱、员工流动也很大,觉得前途很渺茫。
显然,这两位同学都不怕苦、不怕累,而且愿意努力上进,本身是一个好苗子;但他们的工作状态并不好,对自己、对公司都是一种浪费。
通过吐槽可以看到,他们对工作的不满,主要是因为觉得自己做的事情太基础了,说白了就是“跑腿、打杂的”,没有价值感。可是,反过来,对于刚刚步入职场的职场新人来说,又必然从基础岗位做起,这好像是个死循环,怎么突围呢?
第一,认识基础岗位,它几乎是你必走的路径。
常常被同学们吐槽的基础岗位,到底是什么呢?其实,每个部门序列下,都有自己的基础岗位。比如,财务部的出纳;行政部的前台接待,以及各个部门的助理或者综合员,都是典型的基础岗位。它有两个判断标准:标准一是重复性,标准二是支持性。
其实,不必等到入职,当我们看一个岗位的招聘通知的时候,就应该知道它是否基础性岗位了,比如——
这是一家公司财务出纳岗的职责说明:
以上4份职责,核心词就是日常和记录,也就是天天重复,而且工作对象是已经发生事情,工作内容可以概括为抄录。
这是一家公司财务经理岗的职责说明:
以上4份职责中,核心词是建立,也就是工作对象是系统和制度,工作方式是策划和推进。虽然有定期的内容,但更多的不是简单的动作重复。
所以,抱怨自己的工作太多重复、太没有技术含量的朋友,不妨拿出自己的岗位职责看看,你应聘的就是这样一个岗位呀!而且,对于绝大部分的、刚毕业的你来说,并没有更多的选择:在毕业1-3年内,你会一直做具有重复性和边缘性的基础岗位。
第二,“基础岗位不等于可有可无”,这段必走路径将助力你未来的职业成长。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详细的讲述了什么叫分工协作。他说:一位哲学教授和一位挑夫,并不存在巨大的智商和情商差距,仅仅是分工不同让他们擅长有所不同。
不要以为我准备煮鸡汤啦,这句话可以从两个方面给我们启发:
一是,“分工不同”:那么,你知道自己的分工是什么吗?
在黄有璨的《运营之光》中,讲了这么一个例子:同样做客服及跟用户聊天,可能有两种不同的做法:
一个做法是把“客服”作为基础岗,去完成岗位任务,比如:入口放在产品或网站上,然后,有人来找就应一下,按部就班解答一下问题,没有来找就等着、耗着。
另一个做法是把“客服”作为整个用户体验链上的一部分,甚至整个营销的一个组成部分,完成分工任务,比如:借助客服这里所得到的用户反馈去反推你们产品、服务上的一些潜在问题,又或者要挖空心思给用户制作一些“超出他们预期的体验”、并想尽办法促使他们愿意帮助你去把更多跟你产品有关的信息分享、传播出去。
特别提示:所有的基础岗位,都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就是一定是这个业务线上最终端的点,也就是接触到大量的一手信息的点(一手信息当然是非常有价值的)。也就是,虽然不能如同研发和管理岗一样去设计业务如何存在,但是我们能够近距离见证公司业务如何存在的啊!
所以,“每个岗位都值得尊重”并不只是一句道德要求,单纯从职业的角度看,我们需要理解:这个岗位在分工中应该承担的责任到底是什么,公司为什么要设置它,我们怎样才能发挥这个岗位最大的功效。
当你理解“它是基础的岗位,但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岗位”时,你对这个岗位才算吃透啦。换句话说,你才有资格说自己适合不适合、自己在这个岗位上有发展没发展;那些干了两天,就说“这个岗位没发展”的人,并不会找到所谓“有发展”的岗位。
二是,“擅长有所不同”:那么,你知道自己应该擅长什么吗?
理解了自己从事岗位的“分工不同”,接下来,就很容易找到自己这个岗位上“应该”擅长什么了。
比如,我们前边提到的招聘助理,这个岗位放在招聘的整个链条,甚至人力资源的整个链条上看,至少需要擅长以下内容:
1.沟通协调能力:保障面试工作的顺利开展,并且在安排上让应聘者感受到良好的企业文化。
2.统计分析能力:提供面试进度以及数据分析,为经理对招聘工作改进提供信息点。
3.一手信息收集能力:汇总简历信息、整理经理面试人选以及联系、安排面试者、通知入职等各个环节都有大量的信息,并且信息之间是有逻辑关系的。比如——你会看到这家公司最近正在招聘什么人,招聘到人都是什么条件,哪个部门招聘的最多或者流动最多,哪些岗位最难招聘到合适的人等等。
这些积累下来的信息,既可以用于为经理的决策提供支持,也可以形成自己职业晋升的基础。
特别提示:这里的“应该擅长”指的是:你需要具备这样的能力,而且你的领导、以后换工作时你的面试官都希望你具备的能力。
如果你恰好积累了,就很容易过关升级;如果你在这个岗位上做了N久但没有具备,也就是并没有在这个岗位上得到成长,面试被拒、升职无望也是正常的哟。
第三,基础岗位上,如何实现成长?
读到这的朋友已经准备摩拳擦掌了吧?那么,到底怎样做才能真的实现基础岗位上的成长呢?我这里有3个具体的建议:
1、把重复最多的工作,变成你的技能点。
不管是做表、编辑还是打电话,找到你每天重复的工作到底是什么?然后,将这件事凝结成你的技能点。
或许,这不是你喜欢的事,但这是你已经花时间在做的事。既然时间已经用了,就必须有结果。前面我们分享过:你在这个岗位上,有些技能就是你的主管、你跳槽时的面试官认为“你应该具备的”。
当然啦,这样做本身就可以提高你的自信和充实感,也能帮助你在琐碎中有具体的目标和方向,是一件完全不会吃亏的事呀。
2、从你每天必做的基础工作入手,弄清楚为什么这样做。
比如,流程上为什么要做这个表格,为什么需要记录这个信息?管理制度上,为什么有这个要求,不这样做会出现什么后果?自己做这项工作为什么速度比别人慢,别人有什么好办法?等等。
这些思考会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岗位在分工中扮演什么角色、有什么用,自己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提升,现在的工作什么才是重点,帮助你在工作中越来越找到事半功倍的方法。
3、一个特别具体的技巧:别让人感觉到你心浮气躁的看不起这个岗位。
“没干两天,就说工作没发展、没成长”的人,无论是在公司内部还是求职时,都是很让人讨厌的行为。所以,如果你现在还是看不到自己工作到底有什么价值,可以自己再想想、可以跟朋友聊聊、也可以找为好优姐姐分析分析,但千万千万不要在工作场合抱怨,这对你百害而无一利!
最后,对基础岗位上的朋友说一句:只有在地上留下足迹,才能走到前面去。预祝你的这段路,走出自己的足迹,并帮助你打破天花板,实现成长。
特别声明:图片素材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即删。
我是为好优姐姐,专注职场领域,努力分享更多职业成长干货,关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