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瑞一直想问问宝爸宝妈们,对于跟宝宝的沟通,大家是否有去研究过呢?是根据自己当下的心情随机应对,还是用自己从小到大被沟通的方式继续延续到自己宝宝身上呢?
01
痛苦会留下痕迹
如果现在让大家回想一下,小时候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情,除了与童年小伙伴无忧无虑的玩耍之余,是否会不经意闪现出曾经妈妈的一句指责,或者是老师的一次不公平对待。也许只是一句话,或者一个态度,足以记住很久。
心理学有一个专有名词叫“印痕”,指的是人在某个阶段遭受过痛苦的经历后会留下一个痕迹,久而久之就会对一个人的内心造成损伤。这并不是性格所致,据说是人的一种自我保护能力,进化以来一直都有,当某种痛苦再次发生时,身体会发生警告,避免再次受伤。
因此,与宝宝的沟通,是一门大学问,并不是一件看心情的事情。尤其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下,每一个人都离不开手机,而它占据了一个人一天中除睡觉和处理必要工作外的大多数时间。经常在商场里看到,妈妈低头看着手机而无视身旁不安的宝宝的情景,这些行为都会造成宝宝内心的阴影。除了忽视宝宝之外,相信更多的爸爸妈妈是在沟通的方式上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表扬 ≠ 鼓励
02
对于已经开始重视孩子沟通问题的家长,第一点想到的可能就是要正向回应孩子。但是小瑞在这里想要强调两个概念,那便是“鼓励”和“表扬”。看似简单的词汇,在沟通的时候确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方式。
在生活中大家有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宝宝在考试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爸爸妈妈都非常的开心,于是就会表扬宝宝说“你真棒”,“宝宝真是个好孩子呢”,“你真聪明”之类的说辞。看似简单的话语背后,却隐藏着一定的逻辑。
宝宝在受到表扬之后,一方面也许会觉得这么做是为了讨得父母长辈的欢心而已,而非自己所想;另一方面也许会归结为这一次考的好是客观而非主观因素所致,比如是因为“聪明”才达到这样的结果的。那么,在日后的考试中,或者在生活中遇到问题,第一反应便会是“我不够聪明”、“我能力不够”等说辞冒出,从而影响了宝宝的性格和信心。
03
表扬让人上瘾,鼓励激发内在驱动力
我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沟通才是真正的鼓励呢?其实,应该围绕着宝宝做努力的过程进行强化。比如,用“宝宝这次是怎么做到这样的好成绩呢”,去引导宝宝找到真正获得这样结果的直接原因。也许是课上认真做了笔记,或是多做了几道题,又或是少看了一集动画片等等原因。当宝宝知道所有的结果都是因为自己的付出而得,之后再遇到困难的时候,就会让自己更加的努力,同时也不会觉得付出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除此之外也可以增强自信心。
最近小瑞刷到了一个TED演讲,里面也提到了这个话题。据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Carol Dweck和他的团队做了长达十年的跟踪研究中显示,不同的沟通方式所造成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长期受到表扬的孩子会对寻求认可上瘾,抗挫折能力差;而被鼓励的孩子,会被激发出更强的信心、勇气和乐于接受挑战的品质,激发孩子的内在驱动力。不同的沟通方式,最后培养了孩子不同的思维模式。
小结:
一个人的童年经历,尤其是原生家庭,可能会长期影响一个人的性格、行为以及心理,甚至更久。所以,宝爸宝妈们在与孩子沟通时,选用恰当的方式,是非常重要的。当我们想要去鼓励孩子的时候,不妨多去关注宝宝努力的具体行动和他在这段过程中的感受。这样才能够真正的让宝宝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和增强自信心。
*文章部分素材来源网络
如果有任何育儿方面的问题,都不妨留言分享出来,和大家一起交流和解决!小瑞也会尽力来帮你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