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眼看不到的学区房,拼的全是阶级!

2020-07-15   澳嘉集团澳宏移民

原标题:​肉眼看不到的学区房,拼的全是阶级!

地和房子是农耕文明的图腾;

读书和教育是儒家文化的图腾;

两张图腾印在一起,叫“学区房”。

很多人在孩子还没出生,甚至还没怀孕的时候,就开始考虑学区房的问题。

然而,政策在变,你永远不知道,若干年后,当年斥巨资购买的房子,能不能顺利让你的孩子进入想要的学校。

1

学区到底能上与否,

这场豪赌到底赌还是不赌?

北京,全国公办学位最贵的地方,甚至可能是全球最贵的地方。无数人冲着清华北大的可能,花最多的钱,抢最破的房。

2016年北京西城区一个仅有11.4㎡的破房子,卖出了总价格530万人民币的天价,仅仅是因为这个房产对口的小学为北京实验二小。

当“多校划片”正式降临北京西城区,这个全北京教育资源最集中最优质的地方,教育规则也随之改变。

学区房迎来有史以来的最大变革,各地教育新政五花八门,高举教育均衡的大旗,政策所到之处,天价买到的就不再是学区房,只是赌一把能否进优质学区的“筹码”。

对新近置办学区的家长而言,学校发布录取结果前,无法确定学区房里的孩子能否上得了对应的学校。

再多的钱也无济于事,只能被教育均衡。

即便自家赌运昌盛,顺利被摇进了中意的学区,但此时此刻也很可能接到了学区房价的历史最高一棒。

放眼未来,还有谁愿意高价接手这样的房?

可到了时间节点的家庭,又必须迅速做出抉择。学区到底能上与否,这场豪赌到底赌还是不赌?

有着入学需求又重视教育的家长们,注定会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痛苦与纠结。

学区房的价格是一条护城河,能把6岁的小学生提前分了层。

2

但没有学区房,教育能够均衡吗?

中国的学区房,众所周知,是因为中国教育资源的分配体制不均而衍生出的社会万象。

天价的学区,表面看是学区资源的失衡,往深处体会却让人感受到社会分配的巨大差异。

各级政策一番操作,精确打击学区房的预期,隐隐有消灭学区房的意图。初衷是好的,想要拉平教育资源的层级,平抑整个社会的焦虑。

但对于这种教育均衡政策带来的公平,却有可能加速教育的不公平。干得掉的学区房,干不掉的学校差异。

比起明码标价的教育,当代中产更怕的是肉眼看不到的“学区房”,拼阶级的“学区”。

3

移民直接奔赴教育的终点

自古以来,教育都是加大社会流动性的重要手段,是普通人实现社会阶层跨越的可靠途径。

打破社会阶层日益固化,也是推动教育均衡的深层动机。而今中国的教育均衡,能否能成功迟滞阶层固化的节奏,结局难料。

眼下用以精确打击学区房的“多校划片”政策,并没有发挥应有的效力,反而带动了北京多个片区的房价全部走高,向学区房靠拢。

在高房价和政策的不确定性中,很多家长们还在放手一搏,有些却已经开始选择其他教育途径。

近年来中国人移民海外热度不减。多拿一个身份,有些人是为了换一个更好的工作环境和追求更好的生活,有些人是为了更好地管理资产,有些人是为了将来到其他国家度假养老。对于大部分家长来说,是为了孩子的教育。

拥有世界领先的教育资源的国家,近年来成为中国家长们的移民首选。拥有该国移民身份,就可享受与该国居民同等的教育资源和待遇,名校录取几率大大提升。

即使只是规划国际身份,并未前往海外求学,华侨生身份也能在获取中国顶尖教育资源上,取得极大助力。

一纸外国国籍,轻松跑赢学区房千万考生;一张国外绿卡,获取全球更多、更优秀教育选择。

学区房,本质上就是一套房子+一张门票(好小学或好初中)。比起高溢价和不知道能不能拿到门票的房子,通过移民直接奔赴教育的终点,成为很多家长的选择。

台湾身份获取途径——台湾特殊人才引进项目

1、出行便利:146个国家免签落地签

中国台湾护照免签全球146个国家和地区。例如美国、加拿大、香港、新西兰、英国、瑞士、法国、德国、挪威、意大利、瑞典等。拥有台湾护照即可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公民,真可谓是一本“黄金版世界通行证”。

2、美国协约国,持台湾身份在美国经商可获E2签证,移民美国的黄金跳板

3、审理快捷:申请条件简单,审理速度2-3个月,无需登陆

台湾特殊人才入籍计划申请门槛低,手续简单快捷,2-3个月即拿护照,不用资金来源证明及营商要求。

4、同根同源,护照真实性可验

台湾富有浓厚的中华文化色彩,又受到欧美及日本文化的影响,使台湾与香港同样呈现多元并立、兼容并蓄的文化面貌,同根同源,使得台湾护照真实性更加强大,更容易免签各大发达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