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和上一辈人一起生活的家庭,这个场景非常常见“长辈捧着碗坐在宝宝面前,一勺一勺的往宝宝嘴里塞东西,宝宝不吃把脸转到左边,勺子换到左边,脸扭到右边,勺子继续跟过去……”
而大一点的宝宝,则是长辈追在屁股后面一面追一面喊,吃点,再吃点……中国式长辈对于胖宝宝的追求,有着天然的蜜汁信仰。
宝宝必须欢快的吃下去,而且还不能“白吃”,必须胖出来,好像由此才能证明,自己把宝宝养得好,才能证明自己尽心带娃了!
可是,家长必须明白长得胖≠养得好,过度喂养的后果,可能成为娃日后不能承受的减肥之痛!
1.为什么中国长辈喜欢把宝养胖?
很多长辈都有“能吃是福”的观念,希望宝宝能多吃一口是一口,看着宝宝把自己准备的东西都吃掉,然后变胖,自己会很满足。
对于长辈的这种喜欢往宝宝嘴里塞东西、养胖宝宝的行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自己以前生活的条件比较差,没有好的东西吃,为了弥补遗憾,就想把自己认为好的东西都给宝宝吃,这是他们爱宝宝的一种表达方式。
还有可能是,长辈认为胖宝宝才是好的,瘦就是不健康。宝宝不胖,在外人看来就是自己带的不好,这种根深蒂固的思想直接影响了喂养习惯。
长辈之间总是存在攀比的心理,以养胖宝宝为傲,看着宝宝长胖自己就会有成就感。再加上他们接受的育儿信息比较陈旧,忽略了胖宝宝存在的危害,一味的希望宝宝胖一点才好。
殊不知,这种爱最后可能害了宝宝,同时也破坏了自己和孩子的关系。
大人总是强迫喂饭,长此以往,会使孩子对吃饭产生逆反心理,吃饭不再是享受美食的过程,而变成了一件抵触的事。这样对孩子将来的身体发育以及健康都埋下了很大的隐患。
强迫孩子做不喜欢的事,必然会使孩子产生逆反的心理。小小的人也有自己的情绪,他们也不喜欢被强迫,慢慢的长辈和孩子的关系就会受到影响。
这时候有些长辈可能会说,我为孩子做了这么多,孩子怎么还是不喜欢我?
而事实上呢,你认为的好,对宝宝来说并不是他想要的“好”,甚至还存在很大的危害!
2.过度喂养有哪些危害?
当宝宝摄入的能量超过机体代谢需要的能量后,就会出现过度喂养的情况。这时宝宝看着会比同龄的孩子“大一些”,肉嘟嘟的很可爱。
但这种可爱只限于婴幼儿时期,一旦到了学龄前还保持“胖墩”的状态,周围人就会变成“怎么这么胖啊,这样不健康啊”完全不同的态度。
有研究表明,大部分胖宝宝长大后还是会很胖,而肥胖带来的健康问题不容忽视。世卫已经将儿童肥胖定为21世纪最严峻的公共卫生挑战之一。
营养过剩的胖宝宝最直接的后果,是让孩子成年后患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心脏病、中风等疾病的风险增大很多。
而且,在现代俊男靓女扎堆的时代,就算不求自己宝宝变成男神、女神,也不会希望孩子成为别人眼中的“胖墩”吧!
如何判断宝宝是否太胖了?
虽然说过度喂养的胖宝宝存在一大箩筐的危害,但是家长也不要杯弓蛇影,马上怀疑自家宝宝是不是太胖或者不敢继续喂养。
宝宝的生长需要一些高脂肪含量的饮食供给。
有些时候宝宝可能只是稍微有点胖,随着身体机能的发育,身上肌肉开始增加,脂肪得到消耗,婴儿肥就会逐渐消失。
而且每个宝宝的生长发育速度都是不同的,家长可以对比世界卫生组织的宝宝生长曲线图,把宝宝每个阶段的身高体重记下来,标在上面绘出生长曲线。对比看看是否过胖。
一周岁以内的宝宝,需要充足的营养来保证发育。如果不是医生专业人士给出的喂养要求,家长不要给宝宝节食或限制食物的摄入。如果宝宝真心超重,那只能让他多活动多消耗了。
4.如何知道宝宝吃否吃饱?
有过度喂养担忧的家长,可通过加强母乳喂养来防止过度喂养。因为母乳喂养的宝宝对乳汁摄入多少是有自我调节能力的,自己想什么时候不吃就可以停止,不像人工喂养的宝宝,需要遵从他人的意志。奶瓶里还剩一些,家长都想宝宝全部吃完不要剩。
家长还可以通过以下来判断宝宝是不是吃饱了。
(1)看尿布
第1个月 每天至少尿湿6次尿布。通常有3-4次大便。随后大便次数慢慢减少到1天1次或隔天1次。
(2)听声音
宝宝吃奶的吞咽声,一般连续吸允几下后就有吞咽声。如果宝宝吃完奶后表现的很满足,说明宝宝吃饱了。
(3)体重增长情况
如果喂养充足,宝宝前3个月每月增加420~840g体重。宝宝在3~6月,体重每月增长在420g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