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好的冷门佳作,如果没人推荐,可能你永远都不会注意到它。
比如今天介绍的这部《寂静人生》,豆瓣上只有4000多个评价,但是却打出了8.8分的高分。
导演贝托·帕索里尼凭借这部片子获得70届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最佳导演奖。
整部电影如名字一般,寂静、灰暗,画面带着英国特有的冷酷疏离感,非常适合在深夜的被窝里观看。
主人公约翰,是政府殡仪馆里的一名普通职工,每天做着繁琐又重复的工作,帮助一些独居的逝者寻找在世的亲人,然后将死者的遗物交给他们,并联系逝者的亲友来参加葬礼。
这个工作看似简单,但是真正执行起来难度巨大,所以大多数时候葬礼都是由约翰和牧师在教堂进行的。
独居者本来就很少跟人交流,所以想帮助他们找到亲友是难之又难,而且一些亲友根本就没打算来参加告别仪式,大多数时候都由约翰代劳,导致他往返于墓地和殡仪馆的次数越来越多。
一天,约翰接到一个电话,一名独居男子死在了自己的公寓里。
约翰和同伴来到逝者的住所,房里堆满了酒瓶,约翰发现了一箱唱片,但是却没有发现唱片机,同伴推断逝者为了筹钱将唱片机卖了。
逝者生前是一个酒鬼,约翰在一堆杂物里找到了逝者的身份证和一本相册,他将逝者的信息全部录入了死者档案里。
但是这时候,政府新派来的上司觉得丧葬的成本太大了,于是撤销了约翰所在的岗位。
约翰就这样失去了待了大半辈子的工作,不过临走前他决定完成手上最后一个案子。
他翻着从逝者家里找到的相册,里面记录了一名女孩从小到大的照片,约翰拿着女孩的照片四处走访,却没有找到任何关于女孩的信息。
约翰又翻起了那箱唱片,仔细翻找之后发现了一盒胶卷,里面是逝者年轻时和朋友的合照,其中一个男子的头上印着一家烘焙厂的名字。
约翰来到了烘焙厂,并找到了那个男子,男子告诉他逝者生前脾气异常火爆,但是为人很讲义气,当初工作的时候经常为工友出头,所以常常惹祸,后来辞职跟一个卖炸鱼的女人走了。
约翰请求他参加逝者的告别仪式,但是男子摇了摇头,苦笑着拒绝了。
通过不停地走访,约翰找到了那个卖炸鱼的女人,女人一边忙一边跟约翰讲述曾经和逝者在一起的日子,她至始至终认为逝者是一个好人。
一次她被顾客骚扰,逝者将顾客的手按进了油锅里,为此吃了官司,最后导致两人分开。
约翰拿出相册里小女孩的照片,询问女子认不认识,但是女子对逝者的家庭一无所知,因为他从未在她面前提过自己的家庭。
最后她只是猜测说:可能在监狱吧。
于是,约翰又通过走访,找到了逝者生前待过的监狱,幸运的是典狱长对逝者印象尤为深刻,当初被关在监狱的时候,他曾因为义气咬住皮带掉在三楼高的地方,只为给狱友募集善款。
约翰从典狱长那里拿到了逝者服刑期间来往的所有书信,终于找到了一个和逝者同姓的名字。
约翰来到了书信上的住址,终于找到了逝者的女儿凯莉,相册上那个女孩,已经长大成人。
约翰告诉她父亲逝世的消息,凯莉拿着那本相册,说起了自己和父亲的故事。
她和父亲最后一次见面,原本是父亲刑满释放的日子,但是两人在监狱里大吵了一架,父亲恼羞成怒跟狱警起了冲突,于是再度被捕入狱。
说着说着,凯莉开始哽咽,这么多年来她一直没有跟父亲见面,但是即使如此,她也不想参加父亲的告别仪式。
约翰失望地离开了。
在回程的路上,约翰坐在车厢里,他很矛盾,这么多年来他做的这一切究竟有什么意义?
回去之后,约翰为逝者准备了棺材,准备和牧师跟以前一样完成这项工作,这时,凯莉打来电话表示愿意参加告别仪式。
凯莉约约翰到咖啡店里商谈父亲的身后事,凯莉看着眼这个成熟稳重又略带风趣的男人,逐渐产生了好感,她表示希望以后跟约翰能够长期保持联系。
春天来了,约翰一改严肃的面孔,微笑着迎接行的生活,他为自己即将到来的爱情去店里挑选了礼物,走出门时,却没有注意飞驰而来的巴士。
就这样,约翰走了。
教堂为他准备了告别仪式,只有牧师一个人为他祷告,装着他遗体的灵车缓缓驶入墓地,在他遗体旁边,埋着之前他一直打理的逝者,逝者墓碑旁边站着凯莉、卖炸鱼的女人、曾经的工友等人。
凯利等人离开了墓地,她们并不知道,其实约翰就在旁边。
而约翰的坟墓上,只有两个正在工作的人,那个曾经不停为逝者找寻亲友的男人,却如落叶般结束了自己寂静的人生。
电影最后,一些亡灵出现在约翰的坟前,他们曾经都是约翰的“顾客”,现在只有他们为约翰进行告别仪式。
《寂静人生》,整部电影犹如名字一样,干净的镜头,缓慢的节奏,简单的灰暗色调,单调的食物,平淡如水的剧情,一个平凡再不能平凡的主角。
全片只讲了一个孤独者的故事,他生时碌碌无为,死时寂静无声,有人说这是一部英国式冷幽默电影,但是却看不出任何幽默,只有孤独寂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