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的皇上们都吃什么?答:好像不咋地诶......

2020-06-08     南京生活研究小组

原标题:南京的皇上们都吃什么?答:好像不咋地诶......

天气越来越热

人中午吃饭越来越没胃口

唉......

我要是皇帝就好了

这种天

皇上肯定在寝宫里凉快着

吃饭有爱妃伺候

山珍海味有御厨装成精美的食盒

哪还有没胃口这种事儿啊

对了, 你说,当年生活条件那么好的皇上

每天的饭盒里都装了些啥呢?

装了些啥呢?......

舌尖上的皇帝

《南京光禄寺志》卷二《膳羞》当中,记录了一则洪武十七年六月的御膳单。

早膳:羊肉炒,煎烂拖虀(jī,捣碎的姜、蒜、韭菜等)鹅,素熇插清汁, 蒸猪蹄肚,两熟煎鲜鱼,筭(suàn)子面,撺鸡软脱汤,香米饭,豆汤,泡茶。

除了羊肉炒,其他都不知道是啥......

午膳:胡椒醋鲜虾,烧鹅,火贲羊头蹄,鹅肉巴子(肉干),咸豉芥末羊肚盘,蒜醋白血汤,五味蒸鸡,元汁羊骨头,糊辣醋腰子,蒸鲜鱼,五味蒸面筋,羊肉水晶饺儿,丝鹅粉汤,三鲜汤,绿豆棋子面,椒末羊肉,香米饭,蒜酪,豆汤,泡茶。

绿豆棋子面现在还有人做

砖家:咦?太祖爷不吃pork,有说法。

太祖爷:说你大爷!猪撞树上了,你撞猪上了吧?

皇上怎么可能不吃pork呢?

《南京光禄寺志》中还记录了一份永乐元年十月的膳单:

按酒四品,焚羊肉,清蒸鸡,椒醋鹅,烧猪肉,猪肉撺白汤。饭用鹅一只、鸡三只、羊肉五斤、猪肉五斤、白粳米二斗,茶食九斤,香油饼九十片,雪梨鲜菱并二十斤。

茶食就是糕饼点心

按照明代宫廷膳食制度,早膳、午膳不进酒,永乐帝的这份膳单里有“按酒四品”,应当是晚膳的菜单。

从这两则膳单来看,明初的宫廷饮食是比较简朴的。

此外朱元璋为了“示子孙知外间辛苦”,规定御膳里必须有百姓吃的野菜、蔬菜和粗粮,包括苦菜根、苦菜叶、蒲公英、芦根、蒲苗、枣芽、苏子、葵瓣、龙须菜、蒜薹、匏瓠(葫芦)、苦瓜、虀芹、野薤(xiè)等。粗粮类则有麦粥、荞籸(shēn)、蒸炒面、 苜蓿、榆钱、杏仁、干糗饵、杂豆、艾汁、高粱、稗子、仓粟小米糕、稷黍枣豆糕等。

然而明朝后期的画风,也没好的哪里去......

宋起凤《稗说》卷四《 中外起居杂仪》中,记录了明朝末年皇帝膳食的部分内容。

主食有:蒸香稻、蒸糯、蒸稷粟、稻粥、薏苡粥、西粱米粥、凉谷米粥、黍秫豆粥、松子菱芡枣实粥。

蒸糯大概长这样

点心有玫瑰、木樨、果馅、洗沙(豆沙)、油糖、诸肉馅、诸菜馅类蒸点,面食有发面、烫面、澄面、油搽面、撒面。

从上面这些膳食来看,明朝宫廷饮食基本上能注意到荤素、粗细搭配,迁都北京后,御膳中逐渐减少了各种米饭的供应,各色花卷,馒头,面饼等面食多了起来。

皇上:“来人呐,是哪位御厨,给朕上这么多主食,不让吃菜的嚒,拖出去咔擦咯!”

明朝宫廷菜的口味

四个字:咸、浓、厚、重

明末太监刘若愚曾在《酌中志》里说“凡宫眷、内臣所用,皆炙煿煎煠厚味”“其香油、甜酱、豆鼓、酱油、醋,一应杂料,俱不惜重价自外置办入也”。

万历年间谢肇浙的《五杂俎》也有过这么一段:“今大官进御饮食之属,皆无珍错殊味,不过鱼肉牲牢,以燔炙酿厚为胜耳。”

翻译成白话就是说:“今天皇帝所吃的东西没有什么山珍海味,不过是鱼肉猪羊牛,多加调味品罢了。”

万历、天启年间曾担任翰林院检讨、詹事府少詹事、南京礼部右侍郎的张鼐在其《宝日堂杂抄》中,曾经抄录了一份万历年间的光禄寺膳单,御膳的标准为:

猪肉126斤,驴肉10斤,鹅5只,鸡33只,鹌鹑60个,鸽子10个,熏肉5斤,鸡蛋55个,奶子20斤(emm....奶制品的意思),面23斤,香油20斤,白糖8斤,黑糖8两,豆粉8斤,芝麻3升,青菉豆3升,盐笋1斤,核桃16斤,绿笋3斤半,面筋20个,豆腐6连,腐衣(油豆腐皮)2斤,木耳4两,香蕈4两,蘑菇8两,豆菜 (豆芽)12斤,茴香4两,杏仁3两,砂仁1两5钱,花椒2两,胡椒2两,土碱3斤......

额,是不是看着皇帝吃的也挺家常的?

鸡鸭鱼肉说有都有

就是没见个稀罕玩意儿

别慌,更纠结的还在下面呢

明朝时期,太庙和皇宫奉先殿每月要举行“荐新”仪式,向列祖列宗献上时新果菜鱼牲

图是清朝的,将就着看吧

荐新完毕后,这些物品即成为御膳的菜色。其中所需的子猪、鹿、雁、西瓜、樱桃、杏子、青梅、藕等物在北方就近采买,而鲥鱼、刀鲚、鳜鱼、枇杷、茭白、橙子、鲜糟笋等物均赖南方贡船进贡,鲥鱼要用冰块和猪油保鲜,以最快的速度递运。

古代由于运输问题,很多现在常见的美食,没办法第一时间送到皇帝的餐桌上。就”鲥鱼+猪油“这种保鲜方式,估计得整出黑暗料理来。

这就导致了皇帝吃的东西很受路途地区限制。更要命的是,这些食品的采办是由专门的机构”光禄寺“负责。这个机构自秦代出现以来就是个大肥差,食品一路运送过来,一路抠抠减减,等送到皇帝面前时一般不会剩下多少。

景泰朝至正德朝“五朝元老”马文升曾上疏说,光禄寺备办的外夷朝贡酒宴“每样肉不过数两,而骨居其半;饭皆生冷,而多不堪食;酒多掺水,而淡薄无味”。

崇祯十五年,张岱曾在中元节时随南京太常卿朱某去祭祀明孝陵,也见享殿内“祭品极简陋。朱红木簋、木壶、木酒樽,甚粗朴。簋中肉止三片,粉一铗,黍数粒,东瓜汤一瓯而已。暖阁上一几,陈铜炉一、小箸瓶二、杯棬二;下一大几,陈太牢一、少牢一而已。”

说到这里,对于皇帝的美食

酒食客已经不再羡慕了......

吃的食材就那样,

做的东西也没见有啥特点

偶尔收到个进贡来的好货

也被光禄寺给光了

感觉还不如自己点个黄焖鸡来的自在

部分文案、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L1QblHIBd4Bm1__Yqmq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