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紫砂,稍微懂行的人都会直接联想到宜兴。而一提到宜兴,同样的大家也会联想到紫砂。这两个名词已经成为了紫砂的互相之间代名词。
紫砂艺术是宜兴的经济产业,更重要的是,宜兴的紫砂艺术已经形成了独有的艺术文化,成了世界闻名的城市文化名片。
而随着宜兴紫砂的“封矿”,紫砂泥的价格被炒的虚高,即使当地的紫砂泥囤货仍然很多,后续也开放了部分开采,但紫砂泥的交易价在市场环境的操作下仍然在不断增加。
随之而来的是正规紫砂产业链的整体涨价,从物料到人工再到各项服务都跟随涨价。一些劣质产品也加入到其中浑水摸鱼,“紫砂泥珍贵”反倒成为了他们的宣传口号。于是紫砂的价值体系越来越混乱,正规紫砂产品顺应涨价卖不掉,还被扣上了骗子的帽子。而劣质紫砂产品却在浑水中闷声发财。
不仅仅外行不懂一把紫砂到底值不值这个价,到底被坑没有。偶尔一些紫砂从业人员也看不懂形势了:都说紫砂涨价了,但怎么越来越难卖?
始作俑原因便是“封矿”,紫砂矿产资源的稀有性是紫砂价格混乱的原因之一。许多人认为,紫砂壶价格应该更透明,或者寻找其他替代品。
而近两年,喀左紫砂相关的文章也逐渐出现在壶友的视野里,先是“喀左紫砂矿和宜兴紫砂矿并无一二”,又是“宜兴大量的从业人员涌入喀左”,还有各类五花八门不成体系的对比。
整的消费者一脸懵逼,喀左是哪儿?喀左紫砂怎么样?喀左紫砂和宜兴紫砂到底什么区别?今天我们来简单讲讲,但尽量讲清楚。
图片来源:壶友网紫砂江湖
喀左,全称喀喇沁左翼蒙古自治县,隶属于辽宁省朝阳市。也有“北方陶都”“北方紫砂之都”的称号,当地蕴藏着大量的紫砂矿资源。
关于宜兴的介绍和紫砂泥的特点这里就不在描述,相信大家也都知道。
那么在紫砂泥两者有什么区别呢?
据中国科学院生态研究所检测,喀左县的紫砂(紫色砂质页岩)系产于二叠纪细砾岩之间,为紫色或绛紫色粉砂质页岩及其风化物,平均含铁10%左右,是高档陶制品原料。
在泥土的黏性和可塑性上与宜兴紫砂不分上下,烧成温度也同样在1100℃~1200℃之间。烧成后的色泽、烧结强度、气孔率、热稳定性和宜兴紫砂几乎相同。
所以,从自然资源的品质上来说,是不分上下的。
图片来源:壶友网紫砂江湖
从储量上来讲,宜兴紫砂的主要原料来源是丁蜀镇的黄龙山和青龙山,在喀左紫砂被发现开发之前,在全国范围内可谓独有的矿产资源。但随着近十多年的“封矿”,紫砂原料产出很少,虽然囤货很多,但也算是用一点少一点了。
而喀左紫砂的储量则是超出宜兴紫砂几个量级,喀左全县境内23个乡镇中,有12个乡镇有陶土矿,探明储量估计在10亿吨以上。
可以说在资源储备上喀左是具有较大优势的。
宜兴紫砂壶艺术开创于明代正德年间,明末至清初的发展较为繁荣。不但制作工艺飞速发展,文人雅士的加入也让宜兴紫砂壶开始拥有艺术价值。期间也产生了一大批杰出的紫砂壶名家。如陈鸣远、陈曼生,邵大亨等。
图片来源:壶友网紫砂江湖
全国解放后,政府引导下,政府也组织了一批老艺人成立合作社,从紫砂创作,科研到流派风格等方方面面都有了更新的发展,这一期间涌现了大量的紫砂名家。如朱可心、顾景舟、顾绍培等。
可以说历代紫砂名人,发挥了宜兴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创造了宜兴紫砂文化的历史。几百年的积淀与传承造就了宜兴紫砂文化的历史资源和文化资源。
而喀左紫砂几乎是没有沉淀的,甚至是零基础。不论是红山文化也好,辽瓷文化也好,都不能为喀左紫砂文化带来有用的文化背景。
在主打艺术价值的高端紫砂序列里,喀左文化往往会因为没有艺术价值而比较不及宜兴紫砂。
从紫砂的多样性来说,喀左紫砂由于没有技艺的、文化的传承性,导致喀左紫砂的做工精度不及宜兴紫砂。
图片来源:壶友网紫砂江湖
就现状来说,喀左陶瓷制品的类型多以廉价的生活器具为主。从艺术价值和文化附加值等方面都没法和宜兴紫砂壶的艺术价值和使用价值媲美。艺术形式和制品种类上比较分散,没有专一性,也很难到达宜兴紫砂的高度。
喀左紫砂的优点很明显:就是紫砂矿相当充足。同样的,弱点也很明显:产业链条很短,甚至,没有形成完善的产业链,也不能算是一个成熟的产业。文化底蕴很浅,当宜兴紫砂已经获得了国际地理标识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文化国粹时。喀左紫砂却处于“酒不香,巷子还深”的阶段。
但物质资源也决定了一定的基础,喀左县政府也致力于打造“北方陶都”,希望利用资源优势造福喀左百姓。从人才培养、市场培养、文化培养等方面发扬紫砂的优势。加上不少宜兴的紫砂壶从业人员转战喀左,建立市场。相信喀左紫砂未来一定是可期的。
关注紫砂江湖,和280000位壶友,一起学习讨论紫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