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可以,希望每个妈妈都能够将母乳喂养进行到底,但是总有那么多的妈妈母乳分泌量不足,或要忙于工作,或因身体原因,不得不选择奶粉喂养,在喂养中难免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疑惑,来这瞧瞧,或许就豁然开朗了。
奶粉喂养中宝妈们可能会遇到一些疑惑,今天主要和大家分享关于宝宝健康护理与奶粉相关的疑问。
1、吃奶粉吐奶怎么办?
奶粉喂养的宝宝更易吐奶,尤其是从新生儿期就开始喂奶粉的宝宝,新手爸妈没有喂养经验,常常因喂奶的姿势不正确,奶嘴选择不合适等导致宝宝吐奶。
胃肠道发育不成熟:
宝宝喝完奶后,由于胃里下部是奶,上部是空气,会造成胃部压力,出现溢奶、吐奶,要及时帮宝宝拍嗝,把气体排出。
预防和护理措施:喂完奶粉,不能立即平躺,需要竖抱拍嗝,排除胃部的空气,竖抱20-30分钟,再让宝宝侧卧或头偏向一侧,防止再次吐奶引起呛咳。呛咳奶液会浸入支气管,中耳道引起发炎症,严重者引起窒息。
喂养过度
有的妈妈总担心宝宝吃不饱,一哭就喂;或者母乳流出太快,奶嘴出奶孔过大,都会造成宝宝吃奶过多,从而容易吐奶。
改善方法:减慢喂养速度。
奶瓶喂养时,每喂 30 ~ 50 毫升的配方奶就停顿几分钟。喂到一半时给宝宝拍个嗝,既有利于胃内气体排出,又能减缓喂养速度。选择出奶孔小些的奶头,也能增加宝宝吸吮的力气,延长喂养时间。
喂养不当:
喂奶粉时,奶嘴过大易使吞入气体过多,婴儿打嗝、活动会排出气体,导致部分奶水溢出,绝大多数婴儿在 8 ~ 10 个月时症状自动消失;
改善方法:避免吃奶过急、过快。
- 妈妈按照宝宝月龄定时喂养,不要等宝宝饿太久才喂奶,以免吮吸过急,又来不及吞咽而呛奶吐奶。
- 不要宝宝哭闹后立即喂奶,防止因哭闹带入空气
- 奶瓶中奶液要充满奶嘴,预防奶瓶中的空气被宝宝吸入胃部;
- 奶嘴孔大小合适,太小宝宝吮吸用力,吸入的空气增多,太大宝宝来不及吞咽,容易吐奶和呛奶。
- 将奶瓶倒立,每一秒一滴奶的流速合适,平时要观察奶嘴,如果用的时间过长,或者奶嘴被宝宝咬破,需要更换奶嘴。
如果宝宝吐奶严重
每次吃完奶吐奶量或次数较多,总是喷射状吐奶,有难闻的异味儿,体重没有增加,就需要带宝宝看医生了。
2、宝宝湿疹与奶粉有多大关系?
湿疹性皮炎:
很多宝宝自出生10天左右,开始长出一些小红疙瘩,先是长在眼眉上,然后在前额、肋部相继出现,呈对称性分布。严重者可及双耳根后和前胸部,耳根后常呈糜烂状。每天室温过高或晒到太阳时,疙瘩就会多些,凉快下来,就会减少,这个就是湿疹性皮炎。
这是一种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无论男婴、女婴,人工喂养还是母乳喂养,都会出现这种湿疹,只是程度不同,发病时间也不一。目前针对宝宝出现湿疹的原因是多种解释的,但最常见的主要是以遗传、宝宝自身的过敏体质、环境因素、护理不当时等等是有直接关系的。
约7.5%宝宝存在牛奶蛋白过敏,60%牛奶过敏宝宝会出现湿疹的症状。
护理方法:轻微的湿疹不需要治疗,只要在洗脸、洗澡时避免用肥皂,以防刺激皮肤,必要时可涂一些10%氧化锌软膏。如果湿疹较严重,或出现水泡,而且流黄水,直到结痂,造成婴儿因痒痛而躁动不安,这时就应该去正规医院皮肤科诊治。妈妈应该应母乳开奶,坚持母乳喂养直至6个月,降低食物过敏发生率!
3、吃奶粉期间腹泻如何护理?
吃奶粉期腹泻,原因比较多,个体原因是对奶粉不适应,比如奶粉过敏,乳糖不耐受。外部原因:喂养量过多引起的消化不良,卫生没做好或者误食已经变质的奶粉引起胃肠道感染,其他疾病引起的并发症。
预防措施:
- 判断宝宝体质特点,选择合适的奶粉。
- 注意奶具卫生,照顾宝宝的家人个人卫生也要考虑在内。
- 不能嘴对嘴亲吻宝宝,成人口腔中的细菌病毒,宝宝是抵御不了的。
- 小心奶粉的正确保存,罐装1个月内食完,袋装或盒装半个月内吃完,舀取奶粉后立即密封,放阴凉干燥处保存。出现硬块,霉臭的奶粉不能吃,过期的奶粉不能给宝宝食用。
出现腹泻根据严重程度选择护理的方法
- 如果大便不太稀、次数不多,其他无异常,适当减少单次喂养量,减少肠道负担,观察宝宝的恢复情况;
- 如果出现水样大便,次数8次以上,需要预防脱水,可以补充宝宝专用补液盐溶液,不要直接喝白开水或果汁,并补充益生菌平衡肠道微循环。
- 精神不好,食欲下降或者发烧需要看医生。
- 腹泻期、乳糖不耐受期可以选择无乳糖配方奶粉暂时代替普通配方奶粉。
- 牛奶蛋白过敏期,必须选择深度水解配方奶粉或氨基酸配方奶粉代替普通配方奶粉。
4、吃奶粉就上火便秘,是奶粉不好吗?
奶粉的蛋白质分子结构较母乳大,形成的奶凝块不好吸收,高钙的配方奶粉由于钙难以吸收完全,容易形成钙皂,天然的消化酶及低聚糖不及母乳,都是导致奶粉喂养的宝宝较母乳更易便秘的原因。
宝宝便秘引起的原因也是多样的,如何预防和改善?
在选择奶粉时,可以选择添加丰富的益生菌,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等能预防便秘的营养素的配方奶粉。
- 不正确的冲调奶粉方式:过浓或过稀都会引起便秘,参照说明冲调即可。
- 饮食结构不合理:该添加辅食的宝宝,膳食纤维摄入量不足,饮食过于精细化。
- 饮水量不够:6个月后可以每天额外补充300-500ml的水,1岁后可以增加到每天800-1000ml。
- 运动量不够:肠蠕动减慢,大便推出力度不足,导致便秘。
- 精神因素引起:孩子经常哭闹、被经常用吓唬恐吓的方式哄逗宝宝,都容易造成便秘。
- 脂肪摄入不足:有的家长怕宝宝消化不良,一点油都不给宝宝沾。实际上缺乏脂肪也会导致便秘,宝宝可以吃辅食后,不要总是吃白水蔬菜,蔬菜中可以添加一些植物油。
5、吃奶粉时宝宝拉绿便正常吗?
宝宝绿便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 铁吸收不全,主要发生在6个月以内开始添加奶粉的宝宝,此时宝宝体内的铁储备充足,不要要太多铁的摄入。
- 对奶粉中的脂肪消化不完善,脂肪的消化依靠胆汁,利用不全的胆汁随大便排出便氧化成胆绿素了。
- 奶量太少,宝宝肠道中的胆红素利用不全,变为胆绿素,带粘液,大便绿色带少量粘液,便次增多,常表示为肠蠕动亢进,见于饥饿时,家长就需考虑增加奶量了。
- 喝奶粉的宝宝出现绿便不一定是异常现象,当大便为淡绿色或青色,带奶瓣,可能是消化不良或肠道被感染了,则需要参考本文第3点进行腹泻的预防和护理方法。
6、宝宝龋齿与奶粉有关吗?
宝宝出现龋齿,不仅仅是因为奶粉中含有甜度高的蔗糖、白砂糖,就算选择的全乳糖配方奶,没有做好预防仍然会出现龋齿。
如何预防:
1)出牙期间注意口腔的卫生,每次喝完奶,喝一小口水漱口。宝宝开始长牙后可以用纱布清洁牙齿,1岁半后训练刷牙。
2)尽量不用安抚奶嘴,或者不要将安抚奶嘴浸上奶液或糖水。
3)不能含着奶瓶入睡,奶粉中的糖类与牙齿接触时间过久会引起龋齿。
7、宝宝吃着吃着就睡着了
这种情况多发生在新生儿时期,宝宝总是吃着吃着就睡着,可以用手指碰碰宝宝的嘴角和脸蛋,激发宝宝的觅食反应,TA会继续吮吸。
奶粉喂养的宝宝,如果奶粉所剩不多宝宝就睡着了,也没有必要弄醒宝宝继续吃。母乳喂养的宝宝,喂奶的时间超过半小时得考虑母乳是否充足。
8、奶粉中可以混合其他营养吗?
原则是不和奶粉混合为好,以免影响奶粉的营养均衡,导致宝宝营养过剩或营养不良。实在需要混合喂养宝宝才能接受,可以少冲调一些奶粉,作为味道调配剂,比如需要补充鱼肝油、DHA、钙铁锌等,单独喂养宝宝不接受,可以暂时用少量奶粉冲调,掩盖宝宝不喜欢的味道,逐渐减少奶粉量,让宝宝直接接受。
宝宝的辅食,比如米粉,粥等一定不能和奶粉冲调,米粉和粥主要成分为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含量较低,长期混合冲调,导致蛋白质摄入不足,影响生长发育(智力发育迟缓,体格不达标、免疫力低下、虚胖等),严重者危机宝宝生命。
不能用果汁、蔬菜水冲调奶粉,会影响矿物质的吸收。
9、吃完奶粉后口臭
吃奶粉期间,宝宝醒来,发现口气难闻,常有酸臭味。
有的宝宝吃的最后一口奶,不会吞干净,残留在口腔的奶粉(母乳一样)在口腔消化酶及细菌的作用下发酵,便产生了异味。
在喝完奶后喂一口水,可以到达漱口清洁口腔的作用,还可以预防宝宝龋齿。和预防龋齿一样,宝宝开始长牙后可以用纱布清洁牙齿,1岁半后训练刷牙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