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坐落在河北省易县县城西南,由五坨三十六峰组成,主峰莲花瓣海拔1105米,山势险峻,挺拔陡峭,犹如长短不齐的巨齿狼牙,故名“狼牙山”。主峰莲花瓣海拔1105米,西北两面峭壁千仞,东南两面略为低缓,各有一条羊肠小道通往主峰,“阎王鼻子”、“小鬼脸”等险要之处仍需贴壁而过。登高远眺,群峰林立,峥嵘险峻,状似狼牙,涧浃之雾飘渺神奇莫测。
抗战期间,日军扫荡狼牙山,为掩护主力部队撤退,八路军战士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等五人,激战5小时,打完最后一颗子弹,英勇跳崖。
1942年为纪念五壮士壮举,在狼牙山主峰棋盘陀建有五壮士纪念塔,1958年重建,聂荣臻元帅亲笔书写“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狼牙竞秀”为古燕都古景之一,素有“北方小黄山”之称。主要景观有红玛瑙溶洞,棋盘陀等,狼牙山为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级森林公园、全国百家经典红色旅游景点之一。
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
1942年1月,晋察冀一分区决定,在棋盘坨顶峰五勇士跳崖处修建纪念塔。在边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建筑民工的艰苦努力下,三层楼高的"三烈士纪念塔"于当年9月底基本建成。威严雄壮的“三烈士纪念塔”鼓舞着革命人民抗战的决心,同时招来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时刻想摧毁它。1943年9月,在日本帝国主义再次大扫荡中,“三烈士纪念塔”遭到敌人山炮的轰击而被毁。为继承和发扬五勇士的英雄业绩,1959年易县人民重修纪念塔,聂荣臻亲自题写了"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的塔名。但由于"文化大革命"和地震的破坏,六十年代末再次遭到毁坏。纪念塔两次修建、两次被毁,但毁不掉人民对五勇士的怀念。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1986年第三次修建了"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新塔呈乳黄色,全部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占地69平方米,底座直径3、06米,高21、5米,塔身5层,呈正五边形,塔顶设凉亭式黄琉璃瓦塔帽,塔身正面(南 面)嵌有聂荣臻题写的"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9个金黄色大字。五勇士浮雕像镶嵌在与塔底同高的一面汉白玉旗上。与塔底层相连,向东有一碑廊,碑廊东端是一碑亭,亭内有一个六棱大理石碑,碑上刻有彭真、聂荣臻杨成武、刘澜涛、陈正湘、史进前等12位领导人的题词,纪念塔周围还有浇筑的栏板、牌房和围墙。
五勇士陈列馆
一九九三年五月份,狼牙山旅游区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前来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党员、团员。军人、学生等络绎不绝。尤其是"七一"、"十一"期间,由当年老党员、老八路所作的专题报告更是吸引游客驻足倾听。于二OO一年落成由杨成武将军亲笔题写的狼牙山五勇士陈列馆,占地面积816平米,建筑面积300平米,馆内设有图片,历史资料,抗战文物,战斗场景等四个展厅,生动再现了我抗日军民在党的领导下,抗击日寇,保家卫国的英雄业绩和悲壮历史,也进一步揭示了日寇在我根据地犯下的滔天罪行。陈列馆已于二oo一年五月份进入试运营阶段,从而成为狼牙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又一革命传统教育场所。
狼牙山玻璃观景台
狼牙山,不仅以巍峨险峻的雄姿屹立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更是因狼牙山五壮士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而闻名天下。而狼牙山玻璃观景台,就位于狼牙山景区内,坐落在狼牙山棋盘坨峰顶、五勇士纪念塔北侧的悬崖上。
狼牙山玻璃观景台采用高强钢和高强钢锁建造,观景台面采用多层水晶玻璃叠合而成,晶莹剔透,坚固无比。观景台下临450米深谷,平台面积为466平米,可容纳200余人。
观景台底部由几根钢柱支撑。远远望去,令不少游客胆战心惊。
《狼牙山五壮士》课文和党旗雕塑
抗日战争时期,狼牙山是著名的抗日根据地。1941年9月25日,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一团七连六班五名战士为掩护主力部队转移,牵着2500人的日本侵略军上了狼牙山,狡猾的日本鬼子还以为追上了我军的大部队。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和战士胡德林、胡福才、宋学义5人,发扬自我牺牲精神,把敌人引到悬崖绝路。在战斗中他们的子弹打光了、手榴弹也只剩一个、就用石头砸,最后活动的石头也没有了,他们坚持了整整一天的时间,我们的大部队已安全转移,胜利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这时,他们也到了狼牙山的顶峰,面对黑压压的一片鬼子,他们扔下了最后一颗手榴弹!他们砸烂了枪支,挺胸走向悬崖绝壁,面对空中高呼着:"共产党万岁!乡亲们:永别了!"纵身跳下悬崖。这就是著名的狼牙山五勇士。
《狼牙山五壮士》收入自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22课、北京课改版六年级上册第25课、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22课、人教统编版五年级上册22课、沪教版四年级上册13课和鲁教版四年级下册14课,作者为当代作家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