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游记丨实拍信阳平桥肖王赶集,真热闹!

2019-08-25   缘在信阳

肖王位于平桥区的东北部,平桥区、正阳县、罗山县三县区交汇处。1956年建肖王乡,1958年改洋河公社,1959年改肖王公社,1983年改乡,2015年撤乡建镇。辖肖王、许岗、刘湖、黄堂、梁湾、陈堂、新店、郭洼、梅黄等9个行政村。是平桥区辐射周边地区的一个重要边贸重镇和商贸枢纽。

关于肖王的来历,小时候听老人们讲,肖王集镇大概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据传在清朝顺治皇帝年间-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

当时一肖姓大户是清朝官场上的人,湖南某地一县官。因他看破红尘,深知当时官场上的黑暗。这老官有两个儿子,他不让儿子做官,凭着他的官位,两个儿子都成了生意场上的人物。他告老还乡后(老家是淮河北岸肖店陡沟一带的人),他把两个儿子一个放在肖店,一个放在肖王,让他们兄弟俩各自为阵,自由发展。

在肖王的老大做粮油布匹生意。要做生意就必须要有集市,于是他拿出了一大笔资金,又联络了一些当时比较有钱又有头脑的人,在现在肖王老街道那地方兴建集贸市场。在大家意见统一后,他们又根据肖姓和王姓两个大户的姓,把新建的街道起名为肖王。此名一直沿用至今。

文化大**期间破四旧立四新,曾经将肖王改为永红,叫永红人民公社。原肖王学校的老师余学胜的大儿子余永红,正巧逢公社改名时出生,因此起名叫余永红。永红人民公社大家都叫不习惯,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又改为肖王。

肖王街道在建了三四十米的时候,集贸市场就开张了。后来一些有眼光的人士看上了集贸市场的优势,也纷纷到街上盖房子做小生意,使集贸市场的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红火。肖王集贸市场的兴建和发展,这对当时肖王方圆一二十里地的经济贸易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较好地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肖王街上人多了,集市活了。各种商品也是很齐全,种类都分好了区域,这个大集市满足了周边村子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需求。

除了专门的赶集小贩,集市上还有出售自家种的蔬菜的村民。一只麻袋,一块方布,往地上一铺,摆上时蔬瓜果便是小小的摊位。

随处可见摆摊卖蔬菜的人,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在几米宽的街道上,密密麻麻的人群来回涌动,将马路挤得水泄不通。

这些蔬菜新鲜的很,价格公道!虽然样式看起来比不过超市里经过处理干净的蔬菜,但是却是她们辛苦亲手种出来的。这才是绝对放心的绿色食品,如果再去,一定买一箩筐回来!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还有自己种的老南瓜,抱一个,回家焖一锅,不需要花样烹制,只简单蒸煮,那种最原始、最纯朴的风味,便足矣~

旁边一位大婶说:“买点箭杆白回家腌制酸菜。”

远方的你,有没有想念妈妈做的那一盘酸脆可口,回味无穷的酸菜肉末?大鱼大肉吃多了,这个绝对下饭。能多吃好几碗呢!

香菜、生姜、大蒜、是日常生活中离不了的,多吃大蒜对身体好呀。

虽然不用电子称,但用杆秤也不会缺斤少两。

赶集,少不了割肉。早上集市上的新鲜猪肉,都是现宰的~

记忆尤新的是小时候赶集,肉卖几元一斤,那时家里条件不好,一个月能吃上几次肉就算很好了,那个馋劲就不说了。现在卖十几元一斤的肉算起来比吃素菜便宜哈,生活水平提高了每天都有肉吃了,现在的小孩真幸福哦。

瞧瞧,这是在干啥呢?

散养土鸡来一只!鸡鸭鹅是必不可少的一角。

萌态可掬的它们时不时引起路边人的观望。虽然不知道这些等待被某个买主买走的它们是什么感受,但是无法阻止吃货幻想的就是——这些散养的土鸡汤一定很鲜美。

劳动了一天,吃块地道的水豆腐早就成了当地人的习惯。这里的豆腐豆香四溢,口感爽滑无涩感,色泽略微发黄,切豆腐的刀口处会出水,“这就是最天然的豆腐”。

买块儿豆腐、称点青菜,中午回家烧个小白菜炕豆腐!

集市上一位大叔摆了个小摊,卖自己腌制的各种酱菜。现在有了超市商场之后,很难见到这种了,但我还是很喜欢这种买东西的感觉,真实,亲切。

冒着热气的炒栗子,信阳最出名的地产山货!

栗子,可是“干果之王”,不仅因为它好吃又营养,还因为它有无比丰富的吃法。煮粥、焖饭、熬汤、炖肉,各种各样的吃法栗子可是全能哟!信阳的特色美食,板栗焖鸡来一份!

甘蔗,是小时候的挚爱啊!买上一根能吃好几天。很多都是农民自家产的。

各种新鲜水果,应有尽有。从清晨开始,这里就人声沸腾了,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有些聪明的卖家还事先录好音,反复地播放:“橘子一块钱一斤”,“不好吃不要钱!”

卖葡萄的也不甘落后;卖小商品的更会编:“……百货大楼盖得高,可是人家不经销,抓住机会买实惠,买了才知不吃亏。”这些与时俱进的叫卖方式不仅省力,还烘托了市场的气氛。

要消失的老手艺——修鞋补鞋。鞋子坏了,可以来这里找修鞋的老师傅。

老师傅说,以前生意好,集日的时候都补不完要带回家补,下次再带回来。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来补鞋修鞋的人比以前少了很多。“赚多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份活在做了,就要坚持下去,不然我的老顾客上哪补鞋去?”

这可是匠人精神,为您点赞!

集市里的服装市场, 搭起架子用铁丝挂出衣服,有的没有遮阳遮雨,也没有柜台,衣服就放在小贩脚下的大包袱里。15元2件的秋衣,小编伸手触摸感受一下质量还不错,摊主说是纯棉材质,穿起来柔软又保暖。

赶集虽说是流动的,但诚信是坚实稳固的。摊主阿姨家经营的商品从干果炒货到日用小百货,小玩具等商品种类繁多。

谈到经营之道,她有一个坚持了很多年的原则:做有人情味的买卖。买回家不满意的商品只要不影响二次销售就可以调换,买到质量有问题的商品,无条件退换。这就是乡村集市的珍贵之处,讲价,也讲情。

走进肖王镇集贸市场,你会觉得时间在这里仿佛不曾流逝,记忆里的影像和此刻竟可以重叠。虽然沿街摊主的面孔多有改变,但依旧会有熟悉的面孔让你发出“原来他还在这里”的惊叹!这里仍旧有熟悉的气息让你感受到属于你的小城味道和家的味道。

秋天,寓示着收获和希望

赶集,象征着热闹与红火

你还知道其它集市上

有什么与众不同的特色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