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华(左一)向村民发放关于惠民政策的资料
近日,接过好心人黄尊涛赞助的学费,吴桥县于集镇孙庄村的小丁姐弟不住地道谢。这对姐弟和黄尊涛本不相识,是扶贫干部李文华将他们联系到了一起。
2018年3月,李文华作为沧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驻孙庄村第一书记,开始了在孙庄村的扶贫工作。
组织全村老人外出旅游,帮村里卖出滞销的红薯,带领村民种树、打井、修广场……他捧出一颗热心,做了一串好事。
带老人们走出家门看美景
49岁的李文华中等身材,脸上常常带着笑容,孙庄村的乡亲们都喊他“老李”。
老李在于集镇十里八乡是“名人”,两次组织村里的老人外出旅游,一次去沧州逛植物园,一次去北京看天安门。说起这件事,外村村民都很羡慕,有人开玩笑地说:“咱把户口落孙庄去吧,还能跟着出去旅游。”
刚到孙庄村工作不久,老李和大家聊天时,得知村里的很多老人没出过远门。他和村干部沟通了一下,想带老人们出去转转。大家一商量,决定组织村里60岁以上老人去沧州市区旅游。
2018年7月份,李文华多方联系、筹集资金,组织96名老人来到了沧州市区。逛植物园、规划馆、博物馆,中午吃涮羊肉,那一天,老人们别提多高兴了。
看到老人们这么高兴,李文华决定再组织老人们去一趟北京。2019年4月23日,101名老人乘坐两辆大巴车,从孙庄村出发前往北京。“老李啊,没有你,俺到死也去不了北京。”80岁的村民孙战德激动地说。
参观天安门、故宫、卢沟桥,品尝北京烤鸭……从北京回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老人们之间说得最多的就是这次北京之旅。
帮村民卖了3万公斤红薯
孙庄村一直有种植红薯的传统。这次疫情发生后,村里有3万多公斤红薯滞销。
这头,村民们一筹莫展;那头,李文华开始四处联系销路。他第一时间向单位求助,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工作人员伸出了援手。你一箱,我一箱,仅仅几天的时间,大家就认购了3千多公斤红薯。
还有两万多公斤红薯没有销出去,李文华还是睡不好觉。他一天打几十个电话,在自己所在的各个微信群里发求助信息。就这样,孙庄村红薯滞销的消息传开了。很多单位和企业伸出了援手,其中一家爱心企业认购了1万公斤。
可是,还有5千多公斤没有卖出去。李文华又求助了他的初中同学。经过大家的努力,剩余的红薯都卖出去了,李文华终于松了口气。
村民孙武生看着空空的地窖笑了,他卖红薯卖了3万多元钱。
村民们都笑了,卖出3万公斤红薯,他们增收了近10万元。
给村里办了很多实事儿
“这里的路比以前宽了,村委会门前小广场也是新修的……”说起李文华做的那些暖心事,孙庄村党支部书记孙武军掰着手指头,一件件地罗列着。
“为了帮助贫困户脱贫,老李牵头引来了订单种植和养殖,免费给贫困户提供鸡苗和技术。”孙武军说,不仅如此,李文华还多次组织爱心人士,到村里看望孤寡老人和贫困户。
请医生来义诊、请书法家送福字……驻村两年多的时间里,李文华带领同事们,让孙庄村“大变样”。
据了解,去年,李文华被评为全省扶贫脱贫优秀驻村第一书记。
来源:沧州晚报 记者 张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