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起未成年人杀人案件,受到广泛关注,十岁女儿在回家的途中惨遭杀害,凶手是个未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按照《刑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不予追究其刑事责任,将会被送到收容所教养三年。三年后,犯罪少年才十六岁,还可以继续读书,工作,开始新的生活,而那无辜枉死的女孩,再也没有机会了,这样的结果受害人家属无法接受,大部分群众无法接受。
这究竟是在保护未成年受害人?还是保护未成年罪犯?
其实这样的社会问题一直都在,未成年人犯罪本来就是件非常棘手的问题,因为未成年人心智不成熟,在成长的道路上,容易误入歧途,所以法律会给这些孩子宽大的对方,让他们拥有改过自新的机会,可是这样真的正确吗?适合所有的少年犯吗?法律给这些犯错人机会,那些没有犯错却失去生命的人,谁给他们机会呢?同时,求极端方式处理方法,以暴制暴,就正确吗?
日本作家东野圭吾,将视线放在了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问题上,小说《彷徨之刃》以未成年犯罪为故事,展开了一场对于人性与法律的探索,正义与现实的质问,当类似的情况发生在我们普通人身上时,该如何面对抉择呢?
小说《彷徨之刃》讲述了中年男人长峰重树,五年前妻子病故,他独身养育女儿绘摩,父女俩相依为命,过着简单温馨的生活,看着一天天长大的女儿,长峰的心中充满了对于生命的感觉,然而,父女俩的幸福生活忽然结束了,女儿绘摩在与同学一起观看烟花晚会后,迟迟没有回家,父亲长峰焦急担忧地等待,可最终等到的是女儿冰冷的尸体,而且死前惨遭凌辱性侵。
十五岁的花季女孩惨遭杀害,不仅是父亲长峰悲痛不已,就连旁人也不忍心,就在警察调查案件之时,一个陌生的电话联系到长峰,告诉他凶手的姓名和联系方式,原来女儿绘摩在回家的路上,被菅野快儿伴崎敦也还有中井诚三个不良少年掳走,中井诚因为是被胁迫参与,所以只负责开车,没有参与施暴,事后,他在新闻上看到绘摩出事的新闻,良心不安,主动给长峰打电话,得到信息的长峰没有告知警察,而是独自前往告知的地址,在那间屋子里,长峰找到女儿被害的录像带,自己被当成宝贝一样的女儿,居然被两只禽兽当成了玩弄的工具,被注射毒品,被侮辱,最后失去了性命,而这两只禽兽根本没有意识到过错,为了掩盖事情将绘摩的尸体丢弃到冰冷的河水中。
就在长峰痛苦愤怒之时,罪犯之一的伴崎敦也回来了,愤怒之下的长峰不计后果手刃了这只禽兽,伴崎敦也死了,但长峰的怒火仇恨没有消灭,他踏上了追杀菅野快儿的道路,很快,警察查明了来龙去脉,可是警察踏上的却是追捕长峰,保护菅野快儿的道路,讽刺又无奈,小说的结尾,长峰举着猎枪对准菅野快儿时,被警察击中身亡,菅野快儿被警察抓捕,等到法律的判决,但是,所有人都知道,不过是送到少年感化院,几年之后就会放出来,很多读者对于这样的结尾非常不满意,为什么不让长峰开枪击毙菅野快儿,我不认可以暴制暴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可是当问题已经无法处理时,除了以暴制暴普通人还能做什么?
1、情感与理智的对决
为什么长峰没有选择让警方处理案件,而是选择用自己的方式手刃罪犯呢?
小说中写的非常清楚,因为法律不会给予他公平的对待,日本的未成年保护法,根本不能让罪犯受到应有的惩罚,那些犯罪的未成年人只是被送到感化院关押一段时间,个人信息也会保护,放出来之后又可以重新生活,而无辜的女孩绘摩却失去宝贵的生命,原本平凡幸福的家庭也彻底被毁,明明是罪犯却受到法律的庇护,明明是受害人却得不到法律的保护,所以,这才导致长峰决定用自己的方式为女儿报仇雪恨,他甘愿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手刃了残害女儿的禽兽。
跟长峰有一样想法的人还有警察久冢,在调查案件时将菅野快儿行踪密报给长峰,作为警察他应该秉公执法,可是作为普通人他支持长峰,这是情感与理智的对决,也是一次质问,什么才是真正的正义?是不是所有的未成年犯罪都值得被保护吗?如果真的存在一定特殊因素,或许可以被理解,可是那些根本没有忏悔和歉意的罪犯,他们值得再给机会吗?
小说中的两个未成年罪犯,恐吓威胁施暴,多次利用迷药侮辱女孩,还拍成录像带作为要挟,其中有位女孩就是被辱后自杀结束生命,而他们俩也没有一点忏悔,依然不停的作案,他们根本不在乎别人的生命,只是担心自己被警察抓捕,小说结尾时,菅野快儿即将被抓捕,他根本逃不掉却依然在垂死挣扎,抓了无辜的女孩作为人质,对警察大喊大叫,他以为这样就能逃过抓捕,一个被娇纵养坏的兽,只是身体长大,却没有人的思想,披着人的躯体,做毫无人性的事情,这样的人有什么值得被法律保护吗?
保护了这样的人,只会给很多人一个观念,就是未成年人犯法也不用承担责任,这不是给未成年人机会,而是给罪犯可以钻的漏洞。
2、悲剧的根源在哪里?
少年犯有个相似之处,就是家长的不负责任,不能说完全如此,但至少占据了大部分情况。
小说中,造成案件的始作俑者是三个不良少年,他们三个人的家庭教育都存在很大的问题。
菅野快儿的父母离异,他跟着从事声色场所工作的母亲生活,母亲只提供金钱上的需要,一昧的溺爱纵容,案件发生后,也不承认儿子的过错,把对女孩的强奸说成是恶作剧,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伴崎敦也的父母也是同样不负责任,同样溺爱包容,儿子遇害死亡后,只会呼天抢地的哭诉自己儿子丧命,要求警察抓捕犯罪嫌疑人,对于自己儿子犯下的过错,没有一点愧疚,只是不停的狡辩否认,明明自己的儿子吸毒对父母使用暴力,周围邻居都知道,母亲还说自己的儿子是个好孩子,都是结交了坏朋友,所以的错都是别人害的,自己的儿子一点问题都没有。
中井诚没有犯案,只是被胁迫开车,而且事后他一直备受良心的拷问,可是在案件发生时,他一直在旁观,他明明可以救绘摩,但是为了自己不被伤害选择了沉默,他不是罪犯,却也是帮凶,而他的父亲知道情况后,只是松了一口气,并且教他面对警察询问时该怎么回答,如何将罪责降到最轻,只想着如何帮儿子逃避责任,没有管教指导只是不停的责骂。
事件发生后,媒体第一时间收到消息,四处采访调整,为了吸引人眼球,不顾被害人家属的心情,将受害人的信息曝光,受害人在承受悲痛之余,还要遭受社会议论影响日常生活。
这些父母的共同点纵容溺爱包庇,孩子犯错了,不是想着教导孩子认错接受惩罚,而是如何逃避处罚,把责任推卸到别人身上,他们口中的听话懂事的孩子,其实就是他们自己的投影。而那些媒体人,打着正义的旗号,说着冠冕堂皇的道理,践踏着受害人的痛苦,谋取自己的利益,普通群众们,只是把案件当成最近的新闻,发表自己不痛不痒的看法后,等到更有意思的新闻出现时,就会迅速遗忘,而无辜的生命就这样消失,没有一点意义。
父母不负责任,纵容包庇,养出祸害,周围人的自私冷漠,不想多管闲事,他们明明多次犯案,受到他们欺凌的人很多,光是找到的录像带就有十几卷,然而却没有一个人敢报警,如果能早点抓住他们,悲剧就不会发生了。
这些才是问题的根源!
3、结果不是杀戮,而是避免悲剧重复
小说《彷徨之刃》的结尾,我也希望长峰能够一枪结束菅野快儿的生命,但是,这样的结果也在传递一种极端的信息,就是遭遇问题无法解决时,就要用暴力手段来处理,可是,除此之外,还有更好的办法吗?
小说没有给出答案,让读者自己思考,我觉得,法律不是冷冰冰的条文,不是罪犯的保护伞,而是根据事实情况来作为案件处理的利刃,让那些违法犯错的人受到应有的惩罚,告慰那些受到伤害失去生命的受害人,让受害人的家属得到宽慰,警示那些妄图钻空子犯罪的潜在罪犯。
小说是作者笔下的故事,但现实社会中,这样的问题也在不断发生,或许很多人觉得跟自己无关,可是这样的事情并不遥远。已经发生的事情无法改变,但至少要弥补,不然悲剧只会不断重复。这是世界并没非黑即白,法律存在漏洞,所以才会不停修改法律,正如同最近的案件,很多人都在呼吁严惩凶手,做出如此残忍案件的罪犯,最终结果可能就是被收容三年,这样的结果,除了无法人接受外,也在传递一种让人恐惧的信息,只要未满十四岁,就可以不用承担法律责任,而且,未成年人犯罪事件,不断发生,今年年初,就有过十三岁未成年人弑母案件,这件事情在当时,让很多人不寒而栗,可是随着时间流逝又逐渐淡忘,以暴制暴绝对不是最好的处理途径,可是不采取行动,冷漠对待,忽视问题,只会是滚雪球越滚越大,最终造成更大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