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包邮区的人,都是天生的糯米控(菲李漫画)

2019-08-02   菲李

菲李始终相信,

南北方人的最大差异,

是体现在饮食习惯上,

北方人将面食做的出神入化,

南方人则将米食做到登峰造极。

而在南方的芸芸众米中,

糯米是一种特别的存在。

它资历够老,据《齐民要术》记载,

古时候黄河流域栽培了24中水稻品种,

糯稻就占了11种,

可以说是撑起了米界的半壁江山。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如果没有糯米的存在,

中国美食文化将会黯然失色不少。

糕点、主食、饮酒等都将失去不少经典产品。


古人从很早开始就食用糯米,

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

都有自己的糯米美食。

早期的糯米还被作为干粮,

用于行军打仗或者出门远行。

到了南宋时期,爱吃爱玩的宋人,

更是对糯米进行了深层次的开发,

光是在南宋都城临安,

乳糕、重阳糕、枣糕、巧粽、汤圆……

各式糯米美食就数不胜数。

当然糯米在美食界还有一大贡献,

它创造了古今最大的话题之一:

南北咸甜粽子之战!

而在古人眼中,

糯米除了好吃,还非常好用

在那个没有502的年代,

糯米可称得上是最强粘合剂之一,

装裱书画、糊窗户,贴春联……

都会用到糯米做成的浆糊。

甚至在明朝时期,

人们曾用石灰糯米浆涂抹城墙,

以此增强城墙的稳固性。

据说用糯米浆砌的墙面非常坚固,

因此后来还有人用它来修建自己的墓穴,

不仅能防止盗墓贼入侵:

可以说,在中国人眼中,

糯米有着万般好处,

却也有一个“小缺点”,

依旧还是它黏糯的性质。

不会少人吃完糯米后。

常常会感觉胃会不舒服,

简单说,没有足够强的糯米胃。


但是这样的情况,

在江浙沪这些包邮地区,

却似乎从来不是问题。

或许是因为江南自古是鱼米之乡,盛产糯米,

因此江南人很早就练就了一副糯米胃。

每一个包邮区的人,

都是天生的糯米控,

他们早餐千千万,

其中一大半可能和糯米有关。

平时吃的零食糕点、特产美食,

也是处处有糯米的身影。

嘉兴的粽子,宁波的汤圆,

无锡的玉兰饼,温州的糯米饭,

上海的八宝饭、粢饭团,

就连苏州的绿豆汤里都要加糯米饭!

在江南地区,还有一种甜酒酿,

是用蒸熟的糯米拌上酒酵,

发酵而成的一种甜米酒,

味道非常不错哦。

包邮区的糯米美食,

可能说上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江南地区的温婉气质,

配上软糯香甜的糯米美食,

或许是任何人都难以抵挡的诱惑。

上海早餐的“四大金刚”之一,

也是上海人记忆中最温暖的早餐之一。

又甜又糯的条头糕,

是连鲁迅先生都能征服的存在,

据说是鲁迅先生最爱的宵夜之一。

蒸熟的糯米饭,

撒上切碎的油条和肉末汤,

就是最经典的温州早餐。

糯米的外皮,

包裹着豆沙、芝麻、枣泥等馅料,

这就是香甜软糯的方糕,

是属于扬州的特色味道。

其实糯米不仅在江浙沪地区很火,

在整个南方地区都有着极高的人气,

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福建等地,

都有着自己的特色糯米美食哦~

你的家乡有哪些美味的糯米食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