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酿酒的国家之一,
千百年的酒文化在中华神州大地上生根发芽,
逐渐发展出了各地的特色,
因此在中国,喝酒分南北:
早期北方人一般喝白酒,
常常是大碗喝酒;
南方人一般喝黄酒,
往往是小杯慢酌。
不同的酒和饮用方法,
使得中国人虽然爱喝酒,
但酒量却常常是天差地别,
慢慢竟然形成了中国喝酒鄙视链。
在一般印象中,
北方人普遍比南方人酒量大,
而东北、内蒙、新疆、河南等地的人,
更是出了名的能喝。
南方人也有不服的,
于是有了坊间段子:
东北虎,西北狼,
喝酒喝不过江苏小绵羊。
可是要说大多数人心中的酒量第一,
可能还得是山东人,
众所周知,山东人啥都大,
个头大、馒头大、葱也大,
而山东人的酒量更是大大大……
山东人到底有多能喝呢?
看看外地人的说法:
同时在山东人的酒桌上,
也存在着喝酒鄙视链:
能喝白酒就不要喝红酒;
能喝红酒就不要喝啤酒;
能喝啤酒就不要不喝酒;
甚至有时候,
如果你用一个小酒杯给山东人倒酒,
山东人可能觉得你在“侮辱”他:
总之对于山东人来说,
喝酒就没有少喝这一说,
一旦上了酒桌,就只有两种结果:
一般来说,
中国人喝酒都讲究个理由的,
比如遇到喜事、逢年过节啥的,
要不就是吃饭聚餐增添些兴致。
天热了,喝点酒解乏;
天冷了,喝点酒暖身;
遇好事了,喝点酒庆祝下;
做错事了,喝点酒认错;
搬家了、买房了、交朋友了、
开心了、难过了……
都值得喝上一杯。
而且不仅山东男人能喝,
山东女人也同样能喝,
还记得李清照么,
印象中一个婉约派的女文青,
但因为出生于山东,也是天生爱喝酒,
不少诗词中总有喝酒的事情。
那么问题来了,
山东人为什么那么能喝酒呢?
要知道山东自古就物产丰富,
更是有名的粮食大省,
这就为古代山东人酿酒,
提供了最充足的条件。
所以在中国,
山东算是酒文化最浓厚的省份之一,
当地的好酒也是不少,
而且山东人自古豪爽好客,
因此在漫长的岁月中,
发展出了“劝酒”文化。
虽然现代人提起劝酒都非常不喜欢,
但早期的劝酒行为,
其实带着几分好客和关爱。
就像现代人招待客人的时候,
喜欢拿出家中最好的东西一样,
古代山东人自认最好的待客之物就是酒。
在古代,酒绝对算是一种奢侈品,
倒酒不喝会被认为是浪费粮食的,
因此古时山东人请人喝酒,
一是怕浪费粮食,二是希望客人能尽情享受,
所以常常劝对方多喝几杯。
虽然后期中国各地的一部分人,
将劝酒变为了一种让人反感的行为,
但早期的山东人劝酒,
确实是基于热情好客和他们淳朴的品质。
实际上,酒对中国人来说非常重要,
它既是一种食物,也是一种文化,
承载着各地的风土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