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超第25轮,切尔西客场与莱斯特城战平,联赛连续不胜场次已扩大到3场。比赛中,兰帕德的几处调整,一度解决了球队在之前几场比赛中出现的问题,可由于战术体系中的缺陷,以及临场调整的不力,让球队丧失了对比赛的控制。从这场比赛中,可以看出兰帕德的指挥还存在不足之处,半个月后,他们将连续面对争四对手曼联和热刺,以及与拜仁的欧冠淘汰赛,兰帕德还需要继续完善球队的战术体系,才能确保球队在关键时刻不掉链子。
双后腰稳定中后场,切尔西开场后占据主动
客场面对莱斯特城,兰帕德没有继续使用433阵型,而是排出了4231,将芒特从中前卫调整到了前腰位置。433与4231是兰帕德本赛季常用的两种站位,在之前关于切尔西的文章中,我曾专门分析过蓝军这两种体系的优劣势,其中4231体系能够确保中后场的有序运转,从而让切尔西的进攻推进以及整个战术体系都能保持稳定。
不过,相比433体系中若日尼奥+两名中前卫的三中场组合,双后腰配置需要球队在后场增加一名人员预算,这就不可避免地削弱了前场的攻击力量。尤其是切尔西前场没有支点型中锋,攻坚能力不足,这种情况下继续减少进攻球员人数,便会将球队在进攻端的问题放大,从而让球队陷入被动。
可对阵莱斯特城,兰帕德使用4231体系也算是对症下药,因为莱斯特城整体运动能力很强,瓦尔迪领衔的前场,经常在对方半场展开高位逼抢,以此来打乱对手的进攻推进节奏。这也意味着,切尔西使用4231体系时,后场球员虽多,可莱斯特城却也是照单跟进;切尔西前场进攻球员虽少,可莱斯特城的后场人数也不多。
从人员数量来看,双方前后场之间都是此消彼长,总体数量相当,但实际上,这种局势更加利于切尔西的进攻。因为亚伯拉罕对空间的需求比较高,对方半场人员密度减少,非常利于他的发挥。另外,4231体系也能让芒特获得更多参与进攻的机会。在上一篇分析切尔西的文章中,我曾列举过芒特的数据,只要是他拿球机会不多的比赛,切尔西都踢得比较困难。
而4231的站位,明确了芒特的前腰角色,让蓝军新星的位置不再像打433时那样模糊。上半场,芒特拿球次数28次,虽然仍然位列凯帕之外的倒数第二,但与佩德罗(30次)、奥多伊(35次)、坎特(33次)相比,他的进攻参与度并不低,还送出了6次关键传球。解决了亚伯拉罕和芒特的问题,切尔西在上半场得以打出相当迅猛的攻势,如果亚伯拉罕和奥多伊在门前能够发挥得更好一些,蓝军很可能会提前取得领先优势。
佩德罗回撤理顺进攻推进,但同时带来体系缺陷
战术体系能够运转流畅,除了莱斯特城自身的战术比较对口味,兰帕德对佩德罗的使用也相当关键。在首发名单中,佩德罗的位置是左边锋,但从拿球位置分布来看,西班牙老将与球门的距离比较远,他的实际位置更像是左中前卫。兰帕德做此安排,目的是保证后场运转的稳定,莱斯特城的高位逼抢尽管对蓝军进攻有利,但其逼抢的威胁性仍然不容小视,佩德罗回撤到中场,可以利用他的经验为若日尼奥提供支援。
而且芒特的活动方位也同样更加靠近左路,一旦莱斯特城对佩德罗实施压制,那么芒特便立即贴近支援。这一思路,与之前安排威廉在右路回撤拿球较为相似,也同样让球队的进攻推进十分流畅,尤其在由守转攻时,切尔西的几次快速推进让莱斯特城只能用犯规来阻挡,也正是基于此,切尔西在下半场很有针对性地加强了对定位球机会的把握。
不过,切尔西的这一战术也存在问题。之前威廉在右路回撤拿球时,坎特要插到锋线保持压迫,而佩德罗的回撤之后,左边锋留出的空间却没有人能够补上,因为芒特的主要任务同样是策动进攻推进。这一安排虽然理顺了中场,但锋线人员的减少,大幅减弱了球队的前场压迫力度。
上图是佩德罗、芒特和奥多伊在上半场的触球位置分布,从中不难看出,蓝军的进攻资源集中于左路,在这种情况下,右路奥多伊的弱侧攻击质量便成为关键。而奥多伊虽然在肋部以及禁区前沿获得了不少拿球机会,却只有1次射门。弱侧攻击没有跟上,让切尔西未能形成有效的压制,传控体系的根基由此动摇。本场比赛,切尔西的控球率仅有50%,比本赛季场均控球率低了7.3个百分点,也是11月国际比赛日以来的最低值。
因位置所限,AZP利用芒特和佩德罗牵制前插的配合太少
造成这种情况,与奥多伊的发挥有很大关系,开场后他在禁区线上的射门抡空给球迷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但更主要的原因在于,切尔西的前场左路没给对手制造出足够的压力,未能把莱斯特城的防线重心吸引过来,所以莱斯特城所谓的防守弱侧,其实并不弱。
临场调整不及时,主动权完全丧失
压迫力度不足的问题,在坎特身上也体现得非常明显。本赛季,坎特场均传球56次,传球成功率83%,可是本场比赛,坎特这两项数据出现大幅下滑,传球37次,成功率只有73%。从坎特大幅下降的数据中,能够看出切尔西右路进攻遇到的阻力。而且罗杰斯的反应非常迅速,在成功挡住切尔西的弱侧攻击之后,莱斯特城随即沿着这一路发动反攻。
由于重心偏左,坎特的防守覆盖面积也受到影响
由于切尔西的进攻推进更加偏向于左路,坎特也势必要向左靠拢,一旦莱斯特城断球成功,沿着切尔西右路打出快速反击,那么坎特很难在第一时间赶回右路防守。几次反击过后,莱斯特城成功地将切尔西压回低位,蓝军在前20分钟本来占据57%的控球率,可上半场后25分钟,控球率跌落到47%,场上的主动权开始易手。
不过莱斯特城在上半场后半段也没完全控制住比赛,切尔西退回低位后,莱斯特城中后场的兵力反而更少,这给亚伯拉罕、佩德罗等人留出了快速反击的空间。切尔西的几次反击,莱斯特城不得不用犯规战术才阻挡住。下半场,莱斯特城有意识地加强了中后场的控制力度,蒂勒曼斯或者麦迪逊回撤到后场支援乔杜里。这一安排既稳定了莱斯特城的中后场运转,又增加了中后场的人员密度,会再像上半场那样给亚伯拉罕留出大片空间。
对于前后场兵力的变化,兰帕德没能及时应对,球队的中场防守一度陷入混乱。以第一个失球为例,麦迪逊回撤将坎特吸引到了前场,而芒特也没有及时回撤,让若日尼奥补到坎特留出的空当,莱斯特城随即利用这一缺口迅速推进到前场,最终由巴恩斯将比分扳平。
这个丢球,可以说是切尔西下半场的缩影,吕迪格两次利用定位球得分,是球队仅有的2次射门机会,如果不是这两个进球,球队下半场的进攻数据会更加尴尬。兰帕德的应对不力,让球队完全丧失了对比赛的控制。科瓦契奇和威廉的上场虽然稳定了场上局势,却没有带来实质性的改变,切尔西在进攻端仍然没能打开局面,最终只能接受一场平局。
两队二番战的过程与首次交手时极为相似,都是切尔西开场时占据场面优势,但随着比赛的进行,主动权被对手一点一点地夺走。这一过程显示,兰帕德的临场调整与罗杰斯相比还逊色不少,但更大的原因,还是在于兰帕德对球场空间的运用存在不足。比如他能够很好地将芒特进攻参与度不足的问题解决,却也同时忽视了左路前场的空间利用,导致球队前场压迫力度的减弱,由此失去了主动权。接下来切尔西将迎来十几天的调整期,希望兰帕德能够借此机会,继续完善球队的战术体系,以更好的状态迎接下半月的恶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