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毅品文团队一恒独步,无授权禁转!
新四军第7师自皖南跨过长江,在无为县境内建立了较为稳固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以来,依靠灵活多变的战术,包括当地开明人士和老百姓的大力支持,很快在皖东地区打开了轰轰烈烈的抗日局面。
无为县位于长江北岸,对岸就是皖南重镇芜湖,再沿长江而下不到100公里的距离,就是汪伪首都南京。
自第7师在这里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不断打击日伪军通过长江向上、下游运送的各种物资,汪伪政权,包括日军侵华司令部怎能容忍第7师在他们眼皮底下猖狂呢。
为此,日军不仅从江北侵华日军中派出部队进行清乡,也频繁的从江南的芜湖,甚至南京调集部队进行清剿。
起初,日军对第7师扫荡采取的办法是喜欢大造声势,故意夸大兵力和武器装备,企图恐吓第7师,把第7师从无为县赶走。
无奈的是第7师每次都能提前得到日军前来扫荡的具体兵力和装备情报,更为日军这种骄狂的战术所不齿,所以日军每次浩浩荡荡而来,总以失败而告终。
时间很快来到1943年,这一年的3月中旬,狡猾的日军总结了数次对新四军第7师扫荡,毫无战果的教训。
日军改变了战法,由大张旗鼓的扫荡,改为偷袭的方式。利用大雨天气又是黑夜,调集了6000多人的部队,由铜陵渡过长江,向新四军第7师师部所在地,无为县红庙乡三水涧村发动突然袭击。
日军的目的很明显,就是充分利用恶劣的天气,而且还是在半夜,站岗放哨的士兵警惕性不高。
新四军更缺乏先进的通讯设施的特点,集中优势兵力进行突然袭击,务必做到把第7师指挥机关一锅端,让第7师群龙无首,好各个击破。
由于雨越下越大,天漆黑一片,前来偷袭的日军行踪又非常诡秘,在前端担任警戒的哨兵,没有发现雨夜下行军的日军。
[活跃在江淮大地的新四军]
当日军距离第7师师部三水涧村不到6华里的时候。终于,担任警戒的战士发现了长蛇一样移动的队伍,马上感到这是日伪军前来偷袭。
哨兵想到,赶回去汇报已经来不及了,便毫不犹豫的马上对天鸣枪报警。
清脆的枪声在寂静的夜里传得很远,熟睡中的皖江军区司令员兼第7师代师长谭希林,多年养成的战斗经验,让他马上惊醒,肯定发生了重大事情,不然哨兵也不会开枪报警的。
容不得多想的谭希林立即从床上起来朝师部赶,边走边想,必须马上拿出对策,跳出日伪军的包围圈。
这时,第7师主要领导陆续到了师部,谭希林对刚刚坐下的第7师其他领导说,军情紧急,作为军事主官现在由他进行分工。
最后,他把阻击日伪军的重任留给了自己,因为,谭希林的理由很充分,更不容置疑。
因为他是是皖江军区司令员又兼第7师代师长,掩护部队转移,全力以赴,阻击袭击的日伪军,是军事主官义不容辞的责任。
时间紧迫,第7师其他领导按照分工,立即带领第7师机关以及根据地机关人员在日军尚未形成包围圈时,往巢县(现巢湖市)和含山县进行转移。
日军已经从各个方向合围而来,谭希林带领担任阻击的指战员们,在夜色下,向前行进,掩护向后撤退的部队,在三水涧村外面建好了阻击阵地。
日伪军一路行进,速度明显加快,谭希林已经能够较为清晰的看清日伪军的身影,随即下令,打,战士们手里的武器迅速射向急行军的日伪军。
日伪军显然早有防备,没想到会遇到如此顽强的阻击,很难向前推进。
由于始终下着大雨,更是天黑,日伪军的火炮无法发挥对第7师的阻击阵地进行炮轰,只能依靠轻重机枪对第7师阵地进行射击,一时双方陷入胶着状态。
谭希林紧靠前沿指挥,密切关注日伪军的动向,战士们见首长和他们一起战斗,信心倍增。
在激烈的战斗中,谭希林号召战士们必须坚持到天亮,才能撤退,因为第7师机关和根据地机关同时转移,必须销毁大量的机密文件。
如果不能把文件销毁,一旦落入敌人之手,无疑会对活跃在长江南岸,隶属于第7师领导的地下组织带来灭顶之灾。
战士们当然知道留下来担任阻击,就意味着什么,纷纷表示就是死也要在死在战场上,为第7师机关和根据地机关人员的安全撤退争取时间。
[向困守山头的日伪军进攻]
艰苦的阻击战打了大半夜,直到谭希林又一次打退日伪军的进攻,他判断出时间已经过去5个小时了,第7师机关应该基本撤出了三水涧村。
谭希林这才带领阻击部队,按照决定的撤退计划,迅速撤出战场向含山和和县一线转移。
日伪军并没有因为谭希林率部转移,立即扑向第7师司令部所在地的三水涧村,日伪军也知道,第7师指挥机关听到风声早已撤离了。
为此,狡猾的日伪军同样改变了战术,一路尾随谭希林率领的这支阻击部队的后面,紧咬不放,目的很明确,只要是第7师就行,
谭希林针对日伪军采取紧盯战术,迅速采取了对策。
此时,天色已经大亮,谭希林在率部向含山和县撤退途中,并没有忘记活跃在当地的地方武装,以及活动在这一地区的隶属于第7师指挥的部队,他以皖江军区司令员兼第7师代师长的双重职务,下达了这样一条命令,沿途民兵和第7师所部,都要抓住时机对这股日伪军不断进行骚扰,想法设法拖住敌人。
同时,他带领的阻击部队,充分利用对当地地形的熟悉和老百姓的大力支持,在含山县广阔的丘陵地带伏击日伪军,带着日伪军在茂密的丘陵中转圈圈。
已经突出日伪军重围的第7师各部,陆续集中到了一起,利用各种方式和日伪军战斗。
第7师连续两天在大雨里和日伪军战斗,彻底打破了日伪军的图谋。
由于战线的拉长,特别是恶劣的天气所影响,日伪军当时制定的是至多几小时解决战斗,竟然打了2天,不仅弹药消耗殆尽,更没有吃的。
无奈之下,日伪军在被第7师消灭300多人,负伤无数的情况下,只好仓促撤回铜陵。
当然,此次日伪军的大扫荡也使第7师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自此次日伪军扫荡之后,第7师接受了血的教训,建立了严密的预警机制,直到抗战结束再也没有发生过这样的状况。有什么意见,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请支持毅品文团队的各种原创文章及实体书,独立专业有种有料)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KFl423YBur8RWXSAnOP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