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的家训

2020-01-18   闲读神话

朱元璋出身贫寒,经历了许多磨难,才最终建立明朝,成为高高在上的皇帝。和天下所有父母一样,朱元璋也希望子孙能够坐稳他打下的江山。

但子孙生长在皇宫之中,从小享尽尊崇,不知人情世故,如何能避免子孙既不受伤害,又不成为败家子呢?他殚精竭虑,花了整整六年时间,经过七次删改,最终写出一部《皇明祖训》,要求子孙一切行动按祖训进行。

祖训的内容,从如何行政到如何安排饮食起居,一应俱全。

为了保证子孙们生命安全,祖训规定,皇帝在和亲信大臣商量机密时,带刀侍卫只能离十丈远,这样,即使大臣有暗杀之心,也不能得逞。

侍卫们的警备、衣甲,时刻都不许离左右,还要在宫门口养几匹良马,万一皇宫内发生政变,就可以骑上马出宫,不至于丧命。

每天晚上都要警醒,仔细听听屋外的动静,还要经常到院子里,看看天气星象,如果发现有什么灾难的征兆,也可及时做准备,免得被弄得措手不及

祖训还教导皇子皇孙必须管理好后妃。如果妃子生病,白天可以找大夫,大夫进宫时必须要有监官、门官、局官各一人,太监三人,老妇二人一起陪同。

如果妃子晚上生病,就只能硬挺着。如果妃子中有人有浮夸之词,必须严加责问。

后妃的衣食、用具、金银等供应,需要尚官先行奏知,然后监官复奏,一切手续齐备才能到库房领取。

如果妃子私递书信出宫,要处以死刑。无论天子还是亲王,只能选择良家妇女聘娶,大臣送的不能要,免得中了奸计,娼妓更不能要,免得败坏门风。

亲王出行需要带哪些东西,也有明确规定:交椅一把、水罐一个、香炉一个、骨朵一对、香盒一个……带不齐或者带太多,都要受到相应的处罚。亲王进宫,皇帝要招待的话,只能于殿外,用简单茶饭,以家人之礼相待;君臣大宴中,亲王不许入席。

就连吃饭的细节,祖训也规定得清清楚楚:每天要早睡早起,酒要少饮,饭要按时吃,午后不许吃得太饱。若外出,可不受此限制。

但可惜,朱元璋制定的家训虽然面面俱到,其后代中却出现了许多不争气的皇帝,要么贪玩,要么胡闹,要么依赖宦官,一代又一代瞎折腾,最终葬送了大明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