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知道的90后

2019-09-26   良大师

作者:徐大维

首发:公众号良大师(ID:liang_da_shi)

一位新晋升的管理者,在后台给良叔留言。

他说团队都是90后,而他是70后,不太了解这些人,想让良叔谈谈90后的特点。

我在平安时,做过几个部门的总监,手下有不少90后。后来,我自己创业,也有很多90后员工。

在和他们的接触中,有一点了解。

但也许不算全面,所以仅供这位读者参考。

我总结了90后可能有的三大特点:快、变、颓

先说说“快”。

很多90后,没有太多耐心,当然这个和年纪有关。然而,也应该和成长环境有关,尤其是富裕家庭的90后。他们多半是独生子女,需求都能得到及时回应。

其次,和社会发展也有关系。无论是电子游戏的及时反馈,还是外卖的快速到家,或者知识付费,其实都起到了提速的作用。

从底层来看,这是城镇化发展以及移动互联网共同造就的。前者让任何事,都变得更有效率,后者更迎合人性,给人提供及时反馈的满足感。

再说说“变”。

一个90后,往往具有两副面孔:一副线上,一副线下。而且,很有可能是两副差异极大的面孔。

比如线上,他们可能在某个论坛里的留言是:“你这个臭不要脸的,信不信老子砍掉你的狗头?”

但如果在地铁里,他们表现的则是:“不好意思,麻烦你让一让”。

这种分裂性,我的一位自媒体朋友和我聊过。

一次他发表了一篇有争议的文章,引起了不小轰动。一个网友多次语言暴力威胁他。他选择了报警。

后来发现是一个非常单纯的90后。他们单位的领导,都不相信是他干的。

这个现象其实很好理解。其实,就是网络世界带来的变化,造成了现实和虚拟世界的并存。这对领导者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

说说“颓”。

我们那个年代的人,很怕简历有断档。如果你拿这样的简历去面试,面试官会特别怀疑你这段没有记录的岁月。

但是,这种情况对90后却很正常。我面试时发现经常有90后,有一年半载的空闲期。

当我问他们这段时间在干嘛时,得到的回答是:“也没干嘛,就是在家歇着。”

你看这挺有意思的。他们不担心没饭吃,有恃无恐。

很多管理者会有一个共同的问题:他们认为90后缺乏斗志,很难激励,也没有什么雄心壮志,更沉迷于自己的小确幸。

这是什么原因呢?我觉得主要来自于人口流动带来的社会普遍繁荣。

中国知名社会学家郑也夫,曾分析过这种情况,他得出一个结论:“中国面临着一个几万年,未曾有过的局面:温饱问题大体解决了。

“生存是严酷而艰难的”,这个上帝制定的通用法则,被打破了。

也就是说,无论你干什么,总有口饭吃,不会饿死。这让人们对向下滑落的恐惧感,荡然无存。

那么向上攀爬的动力,为什么也减弱了呢?也是人口流动的原因。

早期阶层固化还没形成,大家拥有更强的拼搏意识,就像70后那样。

但90后成长起来时发现,早期发迹的阶层人士,通过财富已经打造了厚实的壁垒。

比如学区房打造了教育壁垒,不动产投资打造了财富增值的壁垒,所以摆在他们面前的出路,并不多。

而这代人,又是移动互联网的原著民,通过各种信息早已觉察到这点。因此,与其寄望于渺茫的未来,不如拥抱实实在在的当下。

这就是“颓”的问题根源。

当然,以上只是我很片面的分析,不代表全部的90后。也仅仅是与70、80后对照的结果。

但假如这三点成立,那我们应该怎样管理90后呢?这个答案,我想留给我90后的读者们。你们喜欢什么样的领导,欢迎留言告诉我。

良叔小随笔,天天相见,再坚持71天。

-END-

运动一下 ——摄于2019年9月25日图片描述(最多50字)

本文作者简介:徐大维,畅销书《超级个体:打造你的多维竞争力》作者,公众号良大师主笔,原平安集团渠道总监,香港理工大学管理硕士,知名培训顾问,简书签约作者。欢迎关注公众号良大师(ID:liang_da_shi)。

点击了解更多,跟良叔学多维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