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渡口、古桥、古树、古厝将精准修缮,恢复滨河村落历史人文气息
N海都记者 石磊磊/文 包华/图 通讯员 林晶
“门前一泓水,潮至势迟迟。”这是严复在《梦想阳岐山》中的诗句。“严复故里”——仓山阳岐村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保留了古渡口、古桥、古树、古厝等特色景观。
飞檐下雕刻有小狮子,彰显出主人的地位
25日,海都君从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了解到,仓山区阳岐风貌区一期建设工程今年内将启动。工程将围绕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严复故居和严复墓的修复进行,对这座福建省历史文化名村的滨河景观和街巷,进行精准提升。
门脚边的木狮子别具一格
25日下午,海都君探访了位于乌龙江北面,三环路以南的仓山区阳岐风貌区。
该片区是福州现存少有的滨河村落景观。阳岐河两岸,至今还保留着古渡口和古代驳岸遗址。据专家考证,阳岐河与乌龙江相连,靠近阳岐村的这一段乌龙江,被当地人称作“阳岐江”。从唐代到北宋,这里是福州向南的主驿道重要节点。这段水道,江面宽阔,水流平缓,也是古人从永泰进入福州的必经之处。
严复故居一进栽种了两棵树
时过境迁,阳岐村目前的环境亟待整治。记者看到,村口枝繁叶茂的古榕被各种杂乱的厂房所遮挡;村内道路上有不少渣土残留,车辆经过时尘土飞扬;阳岐河两岸的古厝,被各式红砖和灰色水泥墙遮挡,其中的一些古建,木构损坏缺失,亟须抢救。
民国时期的封火墙和木结构的建筑,见证了阳岐村的历史沧桑
在阳岐风貌区,严复故居是最早修复的古厝,海都君25日探访时,古厝内在进行展陈布置,未来这里将展出和严复有关的历史人文资料。
修复后的严复故居大门
文史专家表示,福州有两处严复故居。三坊七巷郎官巷,是严复晚年的居住地。而阳岐的,是严复的祖宅。
据介绍,严复故居两进均为面阔三间,穿斗式木构架,双坡屋顶,两边设封火墙。严复幼年父丧之后,举家从台江苍霞洲迁回阳岐,即住此处。村民翁先生说,阳岐的严复故居,被称作“大夫第”,原先古厝里不仅有大量精美灰塑和木雕,还有各种匾额,包括“大夫第”的匾额。去年,仓山区对严复故居进行修缮,整个过程以“不改变文物原状”及“最小干预”为原则,在古厝中,你还能找到它数百年间变化的轨迹。
据相关部门介绍,今年内,阳岐风貌区将参照福州仓山区盖山镇阳岐村保护规划(2018—2030年)整治提升。相关工程不是大拆大建,而是针灸式处理。传承阳岐乡愁记忆,打造充满魅力的水乡风韵和深厚底蕴的名村聚落。
严复故居内一切修旧如旧
片区内,除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严复故居,还有市级文保单位午桥。它始建于宋代,跨度40余米,桥墩为船形,是市区少有的位于古驿道上的古桥。古桥栏板上“午桥古迹”题刻,很多人认为是蔡襄的书法。此外这里还有区级文保单位严氏宗祠、不可移动文物登记点高氏祖居。
根据工程方案,该片区的修复有两条主线,一条是按照历史风貌恢复驳岸、渡口、河畔绿化景观,绿化植物以榕树、荔枝等乡土植物为主,并保护片区内的4株古榕;另一条是对环故居的70多处不协调建筑进行景观整治,恢复几道巷、岭头路等街巷的传统风貌。
编辑:小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