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去吊唁去世的一位亲戚。中午吃的是大锅菜,我拍了几张照片发在网上,有网友留言,“这是参加人生哪一锅菜?”在我们石家庄老家,但凡家里过红白喜事,都是吃大锅菜。所以,人们习惯把大锅菜比作人生。总结出每个人的一生,最多只是这三锅菜:出生一锅,结婚一锅,挂了又是一锅。席间,人们也总是感叹吃大锅菜应该且吃且珍惜,因为大家吃的不是菜,是人生。
大锅菜,俗称“熬菜”“ 杂烩菜”。《赵州民俗》记载它是一道味美价廉的大众菜。从古至今,赵县人婚丧嫁娶,好友聚会,一般都离不了大锅菜。它用白菜、冬瓜、豆腐、粉条、猪肉等作为食材,先把豆腐切块油炸,待凉后再切成斜刀小块儿,将猪肉白菜、冬瓜等也切碎备用。炒菜时倒上油,油热把肉倒入,再倒酱油翻炒, 炒至五六成熟后,加水放粉条开始炖,待肉九成熟时放盐倒入豆腐、白菜或冬瓜细火慢炖,直至猪肉烂粉条软豆腐香出锅,十人吃了九人赞。
大锅菜系地地道道的农家菜,是石家庄乃至河北特有的风味家常菜,是大多数河北人餐桌上的最爱。大锅菜的味道在人们的记忆里有着很久远的醇香,它不仅好吃,而且那菜香里面,还饱含着故乡浓重而又朴素的人情味道。
要说正宗地道大锅菜,还是农村做得最好。虽说做这道菜一般都是用大锅,但家乡用的是那种很大的大铁锅,固定在一个泥抹的大灶台上,大锅菜一般都用猪肉、白菜、粉条、豆腐、海带、丸子等,冬瓜、土豆也十分常见。肉可以是五花肉、可以用熟肉,各有风味,比较起来还是生肉片现炒来得香。
熬大锅菜事先要泡好粉条,把红薯粉条在温水浸泡,使之变软;卤水豆腐分割大块上锅蒸,除去水分和豆腥,再切成小块,在油锅里炸成豆腐泡;大锅菜选用的蔬菜一般为大白菜,也可以是冬瓜、土豆、茄子、西葫芦等时令菜;猪肉切成一寸长、二分宽的肉块备用。
熬大锅菜最为关键的一道工序是炒肉,一般选肥瘦相间的五花猪肉。在当院盘起炉灶,支起大铁锅,锅下燃起噼啪作响、爆着火星的劈柴。锅里放几瓢油,油热加葱、姜和五花肉,大铲搅拌,肉色发黄,烹入料酒、倒入面酱或者豆瓣酱,炒到七分熟,炒糖色,再倒入酱油,和提前熬好的花椒大料水漫过肉。
肉片炖得软烂时,将粉条、丸子、豆腐、海带丝、蔬菜一起放入,加盐和各种作料。再看那一身油腻的掌勺大厨,挥动大铁铲,锅里的五花肉片、红薯粉条、各种蔬菜随着汤汁上下翻腾,霎时间,浓浓的香气便弥漫了半个村子,这地道的乡村味道,总让人垂涎欲滴,食欲顿生。
大锅菜讲究一个熬字,各种食材齐全后,大厨从灶膛撤出多半木柴,用文火慢炖一两个小时,锅里的菜经过烟熏火燎和细火儿慢炖,沸腾翻滚中,飘溢出阵阵沁人心脾的菜香。味烂在锅里,多利营养,复合味道,简约而不简单。当熬制到肉烂汤浓时,撒上一把碧绿的香菜末,色香味便齐活了。热腾鹏,油汪汪,香喷喷,让人馋诞欲滴,牙口好的撕一块烫手的油酥饼,不喜欢油腻的配一个白生生、喧腾腾的馒头,敞开肚皮吃吧,一连吃两碗都不嫌撑饱。
家乡的大锅菜虽然有些土气,但却能上得大席面。而将人生比作三锅菜,竟总结得如此精辟,人生三锅菜,出生一锅,别人吃菜你得吃奶;结婚一锅,别人吃菜你在洞房内;挂了一锅,别人吃菜,你却睡棺材!三锅菜将人生概括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