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这波操作真叫人又爱又恨

2019-11-28   洞察楼市

1

过去20天,上海人过的很复杂。

深圳双十一新政之后,深圳的楼市一下子热了起来,居然有了跳涨,这让北京和上海低迷沉闷的市场也起了涟漪。

关于豪宅税背后的市场困境,北京、上海和深圳面临同样的问题。既然深圳可以调整豪宅税的认定标准,那么北京和上海是否也可以?

就在坊间关于北、上非普线调整消息满天飞的时候,北上政策面很快都有了回应。

先是北京住建委公开表示“目前北京还没有具体修改普通住宅标准的时间。

随后是11月19日上海市房屋管理局发布关于延长部分规范性文件有效期的通知,表示于2014年11月20日生效并即将到期的上海普通住房标准将继续实施,有效期延长至2024年11月18日。

我们看这两个回应,相比北京没有具体时间,那就是还有可能,也可能今年底,也可能明年,总之,是有可能的。

而上海则是直接断了念想。有效期延长至2024年11月18日,换句话就是,5年内甭想了!

这个回应一出,上海原本燥热了一下的市场,瞬间伴随着失望从归平静了。

可是为什么呢?

面临同样的被豪宅的尴尬,深圳是放开豪宅税,北京是还有盼头,而上海市直接断了念想呢?

而另一方面,上海在限购放松方面却走在了一线城市的前头。

先是8月6日,上海临港试验区宣布放宽购房限制。

从以家庭为单位的限购,转为以个人名下房产数量限购,购房资格由5年社保要求转为3年社保要求。

接着是11月20日,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人才购房新政。虽然这次市承接此前定向限购放松政策,但是重点在潜在购房资格的开发和支持。

比如:

1、在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对特殊人才直接落户、居住证加分、缩短“居转户”年限等方面内容;

2、包含购房政策制度调整、公租房、人才公寓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那么,作为一线城市,作为中国调控政策强标识性城市,有三个问题摆在我们面前:

1、为什么上海一方面灭了楼市的小火苗,另一方面却放宽了临港新片区的限购政策?

2、从大的政策基本面说,这代表什么?

3、从小的买房投资角度看,这是不是上车上海的机会呢?

2

在上海放宽临港新片区限购新政的时候,碰巧赶上我在破竹上做了一场直播,对于上海为什么放宽临港新片区限购政策这个问题,我的回答很简单——

那就是把潜在购买需求赶到这里,因为这里需要接盘侠。

熟悉上海市场的朋友都知道,这里天量供应,库存巨大,且价贵。所以在直播当天我很明确地说,我对上海自贸新片区的价值是认可的,但是如果买房投资,直白一点是炒家的坟场,是巨坑!凡是问要不要趁着政策放松在空港新片区买房的,我的回答都是不要买

但是,这个政策一出,这个距离上海市区60公里板块的房子还是瞬间被抢空。

事实上,同样的目的,想要达到同样效果的局部限购放松政策,在上海之后还有多个城市跟进:

1、10月15日,南京六合区宣布:只要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且可提供南京市居住证和学历证明,就可以在六合不动产登记中心开具购房证明。

2、同一天,天津宣布:限定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宝坻中关村科技城两个片区,对户籍暂未迁入天津市的职工,其家庭在天津无住房的,可购买住房1套,不再提供在津社会保险或个人所得税证明。

3、以及成都天府新区的购房新政:

虽然有关部门先是承认后来又出来辟谣。但这不重要。自2018年因城施策以来,各地关于政策面松绑的辟谣,事后都证明是真的。只不过是把公开操作变成只做不说了而已。

但不管怎样,无论是上海的临港新片区、南京的六合还是成都的天府新区,无论是放宽落户门槛,还是直接赋予特定人群以购房资格,都大概率是个坑,至少从投资的角度看,价值不高。

我们在讲选城市的时候讲过,限购越严格的城市越有价值,这一点从一二三线城市现有的政策力度可以直观的反应:

一线的限购限贷到操作面的认房认贷;
二线的限购放松门槛儿降低,首贷资格认定也有尺度;

三四线是直接限购限贷形同虚设。

我们在讲选板块的时候讲过,不限购的区域没有价值,这背后是政策面对购买力的强力外推,目的是托底远郊楼市。

我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城市跟进,或官宣或私底下。

3

如果你看懂了局部限购放松背后的逻辑,那么就会明白,上海为什么一方面不留余地的灭了楼市对非普线调整的希望,另一方面却放宽了临港新片区的限购政策。

因为这两个政策动的不是同一块蛋糕,一个是核心主城,一个是远郊新城。

在深圳双十一新政之后,我正好在破竹上也做了一场直播。关于北上会不会跟进非普线调整,是我们直播当天回答的第一个问题。

我的答案很直接,就是北上不会跟进!

原因只有一点,因为北上非普标准与贷款政策有直接关系,所以北上调整非普认定标准意味者限贷政策的变动。

先看北京贷款政策——

1、家庭在北京没有住房,并且在全国范围内没有任何商贷记录和公积金贷款记录,购买普通住房首付35%,非普通住房首付40%。

2、家庭名下在北京有1套住房,或者在北京无住房但在全国范围内有过商贷记录或公积金贷款记录的,购买普通住房首付60%,购买非普通住房首付80%。

再看上海贷款政策——

1、家庭在上海无房,并且在全国无商贷或公积金贷款记录的,执行首套房标准,首付35%。

2、在上海有1套房,或者在上海无房但在全国有商贷或公积金贷款记录的,执行二套房标准,购买普通房首付50%,购买非普通房首付70%。

简单说,如果北上也跟随深圳调整普线,直接的结果就是降低了首付比例。

比如北京,目前市场价500万,银行评估价450万,在非普时代,买家需要4成首付,180万;成为普通住宅后,买家首付只需要3.5成首付,即157.5万。

虽然深圳非普的调整也客观的降低了首付比例,但北上的非普调整等于官宣降低首付比例,这两者对市场的昭示性和影响力是完全不同的。

这也就是我说北上不会这么快跟进的依据之一。

4

我们还可以大胆预测一下,北京2020年非普线会有一次调整,但绝对不会是深圳这种直接取消对价格的限制。北京的力度会非常小,对市场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那么,上海呢?上海最新的表态已经说明了,至少明年是不会调整的。

同时,这也在一定程度的上明示了明年上海大概率只有季节性行情,从楼市周期看,依然是小年。

但,这对上海来说并不是一件坏事。

从目前深圳的市场行情看,2020年的小阳春一定会比2019年好。在这里也要特别的对广州的朋友说一下,广州强劲的购买力以及深圳市场热度的示范效应,广州2020年的3、4、5月楼市热度会喜人的。这是我们在广州调研最直观的感受。

那么,像上海这种城市,二手房成交量连续多月都在2万套以上,在政策面依然“严防死守“的上海,横向比较以后,上海房价已经整体上处于“价值洼地”状态了。

这就是目前的中国楼市,因为城市等级和轮动效应的存在,在楼市的大周期中,有城市领涨,有城市会跟进,而有的城市就会成为洼地。

总之,有的城市机会在消逝,而有的则就要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