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带娃,极累,今天特别累,但躺在床上又想记录一点什么,写投资类的文章肯定没时间了,突然想起自己从体制内出来已经4年多了,这里,就躺着床上用手机简单的记录一下自己的心情吧。
4年多的时间,不长不短,但足以看出一个人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多大的变化。
4年多以前,也就是2015年,我不顾各级领导的真诚挽留,毅然决然的在众人不解的眼光中,放弃了所谓体制内的大好前途,从某国有大行辞职。
其实当时辞职的念头出现,自己并没有完全想清楚未来要去做什么,只是实在是不想过那种日子了。
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日子呢?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忙!工作对我而言已经没有什么难度了,也就是每天日复一日的重复劳动,可就是非常忙,每天早上七点多出门,到晚上十一二点回家,到周末很多时候也要加班1~2天。所以这种忙啊,忙得没有办法来思考自己,沉淀自己,只是为了忙而忙。
所以当年龄在往35+迈进的时候,心里内心的那种惶恐和迷茫,无法用言语来表达。我知道,只要我不离开这个单位,最多也就是再忙个八九年十来年,然后就争取调个闲职,基本上可以保证我一辈子衣食无忧,旱涝保收,再加上当时自己工作表现优异,深得领导认同,在这十来年里,怎么职位和收入都会有所提升,但这种一眼能够望到退休的日子,我确实不想再过了,于是就坚决辞职了。
换了单位,不这么忙了,我就有了很多的时间来思考自己的人生和拓展自己的能力圈。
2015-2017年,是我最充实的两年,我当时在某股份制银行分行负责业务推动工作,小孩当时没有在我身边,所以每天我的时间都是我自己的。工作不太忙,白天工作闲暇,我都非常努力的学习金融行业的各种知识,特别是投资银行的业务,两年下来,我基本上成为了投资银行和综合金融的半个专家,并且发表了一篇资产证券化的论文在某金融期刊上。
下班后,若无其他事情,我就时间用于学习研究投资和写作。一般来说我会在家附近的咖啡馆从7点学习到10点关门,回家后继续学习到12点。
结果慢慢的就在网上写了一点名气出来,2017年一家出版社主动联系我,希望我写一本书。
2017年我觉得差不多了,就从这家股份制银行离职出来,加盟了一家新三板公司任董秘,不用坐班,一个月只去上班三天,平时有事的话线上处理就是,所以就更加自由了。不过小孩回来了,开始上幼儿园,精力有些分散。但是因为白天时间多了,很多时候我混迹在母校的图书馆,效率较高,所以当年是我写文章产量最多的一年。
2017年底发现这家新三板公司是个坑,于是回来了,另外一位朋友所邀,加盟了一家主板上市公司,负责资本市场融资这一块。工作不忙,但是时间管得比较死,工作的内容正好和投资相关,所以产生了1+1>2的效果。当然所有的自己能把控的时间也全部奉献给了看书和学习。2018年完成了书籍的撰写,并于2019年上半年出版。
2019年,我基本上彻底的成为了自由人,可以说是没有工作了。不过我觉得现在也不需要一份工作来证明自己了。
工作无非两个目的吧,第一就是挣钱,第二就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虽然现在我钱也不是太多,但无论如何,我现在上不上班,但我从各种渠道来的收入肯定是超过我上班的打工收入了,所以打工挣钱也就无所谓了,而且我的这个收入是随着时间越来越多的,呈现一种复利现象,和工作的工资收入有着明显的区别。
再看人生价值,很多人把体制内当个什么什么一官半职当成自己的人生价值实现,但我已经完全无感了,这也许和人的追求不一样吧。我现在觉得能把自己的所有时间耗费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就是一种人生的价值实现,如果做自己所喜欢的事情,能顺便把钱挣了,那就是更高阶的人生价值实现吧。
从体制内辞职的人不少,但我发现到最后应该90%的人是后悔的,我应该属于10%的那一类不后悔的人吧。
体制外的确是血雨腥风,惊涛骇浪,虽然当年我在体制内工作非常的忙和累,但实际上那些工作是没有挑战的,只是耗费时间而已,但外面可就不一样了呀。
所以很多人跳槽出来,不适应,所以他们很怀念体制内的日子,可惜回不去了。
很多人跳槽出来就是想找一份更轻松的工作,更高的职位,更高的收入。而我的出发点和他们不一样,我出来是想拓展自己的能力圈,找到自己的内心,慢慢的追求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慢慢的过渡到不上班,所以这个出发点是不一样的。而出发点不一样,就导致了人在做某件事情当中的视角不同,从而轨迹也不同。
我非常遵从慢即是快这个道理,只要每天努力,往能力圈外拓展那么一点点,一天下来,可能这变化几乎微不足道,但每天进步那么一点点,加以时日,这个变化就会越来越大。回首望去,4年多时间,我的人生轨迹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4年多时间我至少看了400本书以上,写了超过200万字的各种文章,这就是时间馈赠给我的礼物。
我非常满意我现在的生活状态,有时间学习,有时间做投资,有时间陪家人,特别是陪着孩子慢慢长大,把每一分钟的时间都耗费在了自己认为所值得的事情上。
不过,我发现好像我好像在我周围所认识的人当中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所以,在没想清楚之前,千万别从体制内辞职。体制内,真的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