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舍三间,良田二分,便可无忧一世。
茶仙坝,位于四川宣汉巴山大峡谷桃溪深处,高山环绕,溪流潺潺,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农耕文化延续千年。一片世外桃源。
历年历代,被大山环抱
每时每刻,与青山为伴
世代的贫苦
世代的坚守
终是换来这世外桃源
山不及我,我来及山
茶仙坝大白岩
大山的子民
终是享受大山的馈赠
崖柏、红豆沙、水杉、银杏
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
在这里安静生长千年
野生金银花、百合、柴胡、党参、黄连
当归、石斛等名贵中草药
造福了世世代代
崖柏
座座高山
是一道道天然的屏障
是动物的天堂
云豹、猴子、野山羊、鹿子、锦鸡、画眉、娃娃鱼
等珍贵野生动物
在这里和谐共生
画眉
自强不息的土家人
硬是在高山绝壁之上
凿出条条古道
大红岩栈道就是升级改造古栈道而成
全长3.6公里
狭长栈道环绕在崖壁之上
蜿蜒如长龙栖卧
茶仙坝大红岩栈道
如今的茶仙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良辰美景
尽收眼底
道路
自脚下起,从头上过
犹如穿梭林间的五线谱
写下对生活的赞歌
茶仙坝步道
一杯浊酒,褪去疲惫
一声笑语,胜却无数
尝遍世间无数
最爱这土家浊酒
玉米、高粱、等五谷杂粮酒
土家酒肆
约上三五好友
左邻右舍
喝上几大碗
干个几大坛
都是土家的好儿女
藏酒
酿酒人
世代相承
发酵、蒸馏、出酒、存储、过滤等等
每一个生产环节
都精益求精
只为酿出人人都爱喝的酒
酿酒
总是盼望丰收
总是不辞辛劳
年年岁岁
丰收的喜悦犹如生活的蜂蜜
滋润着一年的辛苦劳作
驱除着身体的疲倦与劳累
粮仓
丰收变成一种
对来年寄满期望的喜悦
欢声笑语
歌唱丰收
是这里生活的态度
每当欢庆的时候
这里都会
跳起巴山舞
唱起巴山歌
太阳那个溜溜照巴山
巴山那个溜溜十八弯
跟着二姐我上山顶啰
一路溜溜的风光
看呀嘛看不完
~
丰收喜悦
只见弯刀在手中挥舞
犹如世外高人
根根竹子
变成丝丝篾条
编制现场
编织的
簸箕、背篓、箩筐、斗笠等等
十分精致
竹画、书法、动物等等
精妙绝伦
竹艺长廊
竹艺长廊
竹艺作品琳琅满目
既十分古朴
又显得非常时尚
竹艺长廊
逃离机械的世界
重回手工时代
体验这里的慢生活
如鱼儿
进入了大海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宁静惬意
磨玉米
滚滚的石磨
碾过饱满的五谷杂粮
磨成面、压成浆
做成香喷喷的馍馍
揣成可口的粑粑
叶儿粑、苞谷粑、荞麦粑,碗儿糕
糍粑、甚至是揣辣子
都是让人回味无穷
揣糍粑
形如蕨草,实为吊桥
极具土家特色
一桥通南北
一桥隔虚实
这桥
过去是茶仙坝外出的必经之路
桥的那头通向繁华
桥的这头与世无争
蕨草吊桥
吊桥的设计灵感来源于
巴山背篓
两头强调空间的进入感
中间打开
可观赏周边的景色
蕨草吊桥
蕨草是巴山常见的草本植物
其生命力强、茎韧
吊桥提取蕨类植物的叶做装饰
选用麻绳和原木木板作为主要材料
既绿色环保
也与自然融入为一体
还折射出巴人逢山开路
逢水架桥的精神力量
岁月长虹
曲径通幽处,红路似长龙
任世间纷扰,我自独安好
牛得自由骑,春风细雨飞
青山青草里,一笛一蓑衣
日出唱歌去,月明抚掌归
牧羊
身居深山
依然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
只不过
是那么淳朴
走向希望
望着天上的碧云
戏着脚边的溪水
看着耕作的阿郎
顾着绕膝的儿女
织着过节的新衣
……
这里是秘境茶仙~
来源:四川文旅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