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美国人兴风作浪,清朝不敢动他,李鸿章派人淹死他

2021-04-12   勇哥读史

原标题:一个美国人兴风作浪,清朝不敢动他,李鸿章派人淹死他

1860年春天,为了阻止太平军进攻上海,清朝雇佣了一支洋枪队来保护上海的安全。这支洋枪队后来命名为“常胜军”。

1862年10月,常胜军统领华尔在与太平军作战时负伤死去,由白齐文继任统领。

白齐文是美国北卡罗来纳州人,生于1836年,时年26岁。白齐文在法国部队里服过役,还参加过克里米亚战争。他是一个典型的冒险家,在澳大利亚、印度等国游历,寻找发家致富的机会。最后,白齐文来到了上海这个冒险家的天堂,停留下来,直至加入常胜军。

白齐文是一个脾气暴躁的人,甚至可以用“无法无天”来形容。虽然从编制上来说,常胜军属于江苏巡抚李鸿章管辖,可李鸿章根本就管不了白齐文,很难调动常胜军。

1862年11月,李鸿章想把白齐文和常胜军调动到南京去,参与进攻太平军。白齐文趁此机会去找道员杨坊索要拖欠的军饷,将他痛揍一通,又抢走了4万元洋银,闹出了一场轩然大波。

李鸿章当即奏报朝廷,撤掉白齐文的职务,悬赏5万两银子通缉,并对常胜军进行整顿,以英国军官戈登担任统领。朝廷完全支持李鸿章的建议。12月24日,朝廷在上谕中要求李鸿章与英国方面进行交涉,将白齐文缉捕归案:“白齐文以劫饷殴官之犯,自应按中国军法惩办,现经英国提督士迪佛立押解来沪,由英国兵船看管,并未交出……仍着李鸿章饬将白齐文迅速交出,毋得任令含糊了事,将此由六百里各谕令知之。”

这时候,朝廷对白齐文的态度是强硬的,一定要李鸿章将他抓捕归案,进行惩处。

可是,短短一个多月后,朝廷的态度就发生了变化。

原来,白齐文闯下这么大的祸,并没有看在眼里。他居然大摇大摆跑到京城去,见到了美国和英国公使,请他们出面为自己说话。美国和英国公使罔顾白齐文殴打中国官员,并抢走库银的事实,联合为他说情。

朝廷惹不起两国公使,只好在1863年2月15日重新颁发了一道上谕,将案子发还给江苏巡抚李鸿章,要求对白齐文从宽处理:“现在白齐文赴沪,该抚(李鸿章)即欲稍宽其罪,必当使所犯各节一一认伏,然后量为施恩,则白齐文既感该抚之恩,又感不杀之惠。”

朝廷不能始终坚持强硬态度,让李鸿章感到无可奈何。既然朝廷靠不住,那就靠自己吧。

李鸿章唯一能做的事情,是尽量堵住白齐文回任常胜军统领的道路。

那时候,白齐文自以为有美国和英国公使撑腰,产生了回任常胜军统领的想法。3月4日,白齐文回到上海,趾高气扬地去找李鸿章,要求官复原职。李鸿章又好气又好笑。他可没有想到,世界上居然有如此厚颜无耻的人。李鸿章没有跟白齐文废话,吩咐手下将他赶出去。

白齐文被李鸿章拒绝后,一怒之下,带着十几个手下抢走了常胜军的“高桥号”轮船,购买了大量军火,跑到苏州去投靠忠王李秀成的部将慕王谭绍光。

白齐文投奔太平军的消息传来,让李鸿章震怒不已。好家伙,白齐文又挑战了他的底线。李鸿章下令贴出海捕文书称:“不拘军民及外国人等,有将白齐文擒斩者,赏银三千两。”

谭绍光见白齐文懂得一些军事训练知识,便拨给1000多人让他进行军事训练。白齐文投奔太平军,是想独立带领一支军队,可不是当什么训练官。可是,他作为一名曾经与太平军作战的常胜军前任统领,刚刚投奔太平军,谭绍光怎么可能委以重任?谭绍光只允许他统领自己带来的十几号人。白齐文很失望,很快就离开了苏州。

白齐文刚到上海,就被美国领事抓住,送到日本横滨治病,不允许他再到中国。这种做法看似限制白齐文的行动,实际上是对他的保护。因为李鸿章下定决心要抓捕他,谁也阻拦不了。白齐文在日本呆了一年多时间,于1865年2月回到上海,又被美国领事遣返回日本了。

白齐文没有死心,还想到中国来“捞一把”。当他得知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在福建漳州一带活动时,从日本乘坐轮船直接去了福建。没想到,白齐文还没有找到太平军,一到厦门就被闻风而动的清军抓获了。

李鸿章获悉后,派人将白齐文押送苏州。当他们来到浙江兰溪时,押送的清军悄悄地将白齐文淹死了。当尸体运送到上海时,已经腐烂不堪,难以辨认,人们只能根据尸体嘴里的金牙判断是白齐文。

美国领事找不到证据,算是吃了哑巴亏,此事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