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区首批10个美丽乡村建设村“生态宜居”基本呈现,今年启动第二批

2019-10-31   北京朝阳APP

记者了解到,朝阳区于2017年9月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前期工作,2018年实施第一批美丽乡村建设,包括何各庄村、马泉营村、半壁店村、高碑店村、高井村、么铺村、郎辛庄村、郎各庄村、东窑村、东村。

“按照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和北京市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部署,我区第一批10个美丽乡村建设村分别结合自身实际,实施‘清脏、治乱、增绿’等工作,完善基本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努力打造设施完善、有地域特点的美丽乡村。”朝阳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在朝阳北路与东五环交汇处的东北角,一幢幢整齐划一的二层小楼,在一排排绿色中,显得时尚漂亮。这是高碑店乡高井村下辖的白家楼自然村。村内道路两侧还铺设彩色沥青慢跑道,最大限度地满足村民就近健身休闲需要。

白家楼自然村开展了美丽乡村建设,房屋外立面更换了防火保温板,塑钢门窗换成了隔音、防尘的断桥铝门窗,房屋墙面粉饰一新,乳白立面、咖色线条,下部加贴了深色瓷砖,显得时尚漂亮。村内实现雨污分流,自建中水处理系统,实施资源再利用,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100%。天然气、自来水、网络、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等市政配套设施逐步完善。

截至目前,第一批10个村完成道路工程50万平米,排给水、燃气管线工程16万余米,强弱电改造21万余米,绿化17.9万平米,公共服务设施改造20处,村民文体活动广场新建23个,停车位新增1600余个,农宅节能保温改造740套,路灯壁灯安装3000余套,垃圾楼、垃圾挤压站建设5座,公厕新建及改造36座等改造提升工作,村庄居住条件更加宜居、生态环境更加优美,便民设施更加完善,绿色健康、和谐舒适的生态宜居目标基本实现。

除硬件建设外,美丽乡村文化软环境也得到进一步提升。朝阳区委农工委、区农业农村局提出以“引领有组织、凝聚有阵地、行动有队伍、规范有制度、育化有活动”等为核心的“五有十二做到”标准,促进美丽乡村文化软环境建设整体提升。高井白家楼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家风文化墙、“十个必须十个不能十个做到”规定;高碑店村阳台绿化、党员绿地认养,半壁店村党群服务中心、村史馆,东窑村一卡通图书馆、体育公园,东村廉政文化广场,么铺村文化小景、民居文化墙,郎各庄村快板刘文化大舞台、“十不准十不租”出租房管理制度,郎辛庄村历史文化浮雕,何各庄村、马泉营村“三字经”村规民约等特色点位、特色做法纷纷呈现。

今年,朝阳区农村地区在充分吸收第一批美丽乡村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启动了崔各庄乡奶东村、高碑店乡小郊亭(自然)村、方家(自然)村,黑庄户乡万子营东村、万子营西村、大鲁店三村、小鲁店村,金盏乡西村、黎各庄村,十八里店乡老君堂村等10个美丽乡村建设前期准备工作,各村先行开展私搭乱建拆除、堆物堆料清理。截至目前,10个村共拆除私搭乱建点位1100余个、6万余平米,为村庄规划建设腾出了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