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当面威胁刘伯承:若非你是南昌起义的参谋长,我就杀了你

2020-06-13   卫星说娱乐

原标题:此人当面威胁刘伯承:若非你是南昌起义的参谋长,我就杀了你

引言

1935年4月在被迫放弃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后,红军开始长征,同年10月张国焘另立"中央"。在当时"临时中央"的名单上朱德、刘伯承也都在其中,并逼迫二人公开在报刊上发表反对毛主席和北上的言论。朱、刘不肯照做,两人拒不合作的态度激怒了张国焘及紧随他的陈昌浩等人。"老不死"、"冥顽不灵"便是当时陈昌浩对朱德的蔑称,张国焘更是几次三番当面威胁刘伯承:"若不是念在当年你是南昌起义的参谋,早已枪毙了你了"。

张国焘

短暂软禁时期

这之后,朱、刘二人便被严加看管起来,形同软禁一般,对两人对外接触也控制的极为严苛,并派人带走两人的马匹,对两人严防死守。朱、刘如同身陷囹圄,度日如年。后来刘伯承坦言:"张国焘待我们与俘虏无异",成日来的严加看管,造成刘伯承倍感不适,精神恍惚,也是因为如此使得他患了青光眼,仅存的左眼视力也消退许多。

一次刘伯承意外得知外界消息,并对朱德道:"情况不妙,看样子,外面要准备逮人了,也不知道他(指张国焘)想好了没。"朱德哭笑不得:"人家有这个能力,不好说啊!"刘伯承突然严肃地道"你还剩几把枪?""一支小型,还有两把博克。你呢?""五支。"言罢,两人相视而笑,昔年战友不需要明言,对方的心思便能猜的差不多了

撤职下放

历史上还真有张国焘下属提枪准备宰掉刘伯承,但被张国焘挡下了。倒不是因为他良心发现,生了惜才之心,在他看来朱、刘两人活着的价值更高,正是因为两人都很熟悉四川的情况,川军中不乏诸多老部下,善用他二人,便能减少许多部队南下时遇到的不便。

然而死罪可免,活着却仍要遭受诸多折磨,不久,在张国焘授意下,刘伯承总参谋长一职被罢免,改任红四方面军大学校长。这也是刘伯承生平第二次被撤职,加上南昌起义失败后失去职务之事,算来共有三次。刘伯承不仅十分坦然面对,还乐呵呵的做了总结:"三参总戎幕,一败两罢官。"

刘伯承

遭遇“刺头”

彼时刚刚赴任大学校长之际,刘伯承就碰到了第一个"钉子"——余天云,作为红四方面军中最年轻的军长,也是张国焘的红人,年少得志的他作风彪悍,身上有着浓浓的土匪头子的气息。

红1与4方面军会师后,时任四方面军团长的周道源见朱德骑的马瘦小又是风范,便主动将自己的红毛大骡子送给了朱德。被余天云得知后,他在干部会议当众对周道源大加斥责,周道源过后还因此挨了顿揍。曾经在阿坝开会时批判朱、刘二人时,余天云做势要动手打人,在徐向前加以阻拦时才息了心

余天云虽然对张国焘唯命是从,但南下行军之际遇到许多硬坎,难免发泄几句不平。未曾料想此举传到张国焘耳中,便借机以行军途中置士兵性命于不顾,派人打周时源之事搬出来,裁撤掉他的军职,并下放到红军大学重新改造。仕途不顺又不敢再埋怨张国焘,就拿教员开涮,对于特别是来自红一方面军的教员挑三拣四,屡屡生事。

余天云

一次郭天民上课,余天云便问道:"教官,今天讲什么?"郭天民答:"防空。"余天云从鼻子里哼了一声:"哪里还用你教?飞机谁又不认识。我们四军可不像你们一军那么懦弱!"把郭天民气得扬长而去。

彭绍辉原为红三方面军团指挥员,两军会合时被派往常驻红四方面军任军参谋长,不久后也被张国焘下放到此处。余天云便在课上对他出言嘲讽:"一个被撤职的参谋,有什么资格当讲师?老子什么都不会,也照样打胜仗!"

彭绍辉知道余天云是想有意为难,对他的话充耳不闻。不料余天云蹬鼻子上脸,居然派警卫扰乱课堂秩序。时任校长的刘伯承闻讯赶来并加以制止,余天云却也不卖他半分颜面。动怒之余,命人缴了余天云和警卫员的武器

彭绍辉

结语

刘伯承在中央苏区就曾主持红校,对课堂秩序和教员的最严最为看重。为了扼杀这股邪气,专门书写文章加以批判,这些既没文化又缺少政治头脑,到处生事的学员进行了严厉批评。余天云自恃作为张国焘的红人,而刘伯承只是下放的"政治不可靠者",不仅毫不收敛,公然持枪对着刘伯承,并对其大肆谩骂。

被激怒的刘伯承方言:"不处分此人,便不再开课!"由于余天云的做法已招致众怒,且使得红校无法正常运转,张国焘不得不亲自处理此事,勒令余天云当众道歉,同时缴械,此后又把他关禁闭反省。余天云认为自己里子面子都没了,觉得无颜见人,一怒之下在部队行军时投河自杀。不过此后红校的学习空气也逐渐浓厚,正气终将压倒所有不正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