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咱中国自己的枪,最有名的当属国产的95式枪族系列了,作为95式枪族“饱受争议”的明星枪,95式自动步枪,简称“95步”,由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208研究所研制,是继87式自动步枪之后,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二种5.8毫米口径步枪,与95式班用机枪一道,于1997年首先装备驻港部队,以后陆续列装陆海空三军作战部队和武装警察部队,成为全军列装规模最大、通用性最强的单兵武器之一。
“95步”一亮相,它超酷的外形就受到好评。由于采用牛犊式结构,无枪托设计,导气式自动方式,机头回转式闭锁,外部材料大量使用工程塑料,它一改苏系枪械细长、扁平、笨重的风格,突出了短粗、轻巧、便携的特点。外部装置的多功能化、布局的紧凑、结构的优化,使得“95步”造型美观,彰显帅气,可媲美法国FAMAS自动步枪、美国M4A1自动步枪、奥地利AUG自动步枪。
小口径枪族化是世界步枪发展的主流,95式5.8毫米自动步枪于1989年提出研制指标,1995年完成设计定型。它的设计既博采了63式、81式、82式、86式和87式的优长,又规避了长期困扰设计者的仿制与研制、大口径与小口径、单体与族系,以及长与短、轻与重、简与繁等诸多争议,成功走出了一条自主研发小口径、轻便型、系列化枪族的路子,在设计理念上实现了重大创新,使中国真正走出了自主研制具有中国特色枪械的路子。
当时在各大媒体发表文章中有这样的评价:“以自动步枪和班用机枪为主的我军95式新一代轻武器,与目前国内外同类产品相比,具有体积最小、质量最轻、直射距离最远和威力最大等特点”,“最具代表性的小口径枪族,设计合理、性能先进、结构新颖、使用可靠、操作方便、造型美观,总体性能和主要战术技术指标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这标志着我国轻武器研制发展已实现历史性跨越”。
“95步”广泛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整体技术性能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结束了我国枪械使用优质木材、只有少量应用工程塑料和不用轻金属的历史。枪械的全部钢构件均采用化学复合成膜黑磷化处理,铝合金零件均采用硬质阳极氧化处理,枪管精锻,塑料件注塑成型,关键零件数控加工,较好地解决了枪械的环境适应性、实战可靠性、战场可维修性和多姿态射击精度等问题。
各项综合测试表明,“95步”的综合指数位居世界十大名枪前茅。如单发射击精确度指数达到9.5,与法国的FAMAS相近,但优于美国的M-16和苏式AK-74。在定型之前,“95步”经历了最为严格的环境试验,试验参数设定比以色列名枪TAR-21还要苛刻,其对恶劣环境的适应性在部队的作战训练中也得到了充分检验和印证。同时,95式全枪族有78.7%的零部件可互换使用,族内自动机件完全通用,这对战场换件抢修极为有利。
“95步”火力比较强,由于采用了更加接近最佳口径的5.8毫米,加之弹体重、弹药性能好、发射速度快、射击精度高,以及可加挂35毫米榴弹发射器,保证了“95步”的点面火力强度和侵彻力。“95步”的弹体初速930米/秒,战斗射速单发40发/分,连发100发/分,直射距离375米,有效射程400米。它标配5个弹匣,每个容量30发。一般使用弹匣供弹,必要时也可使用弹鼓供弹。
试验表明:“95步”使用的5.8毫米枪弹,与北约通用的5.56毫米枪弹和俄式5.45毫米枪弹相比,在弹头重、枪口动能、400米动能、600米动能,以及等距离内的侵彻力和杀伤威力等方面,均有明显优势。在600米距离上贯穿2毫米厚的冷轧钢板后,还可继续贯穿14厘米厚的松木板,在300米距离上贯穿10毫米冷轧钢板的穿透率为100%,而美国的M4A1、法国的FAMAS、奥地利的AUG等国外同类枪械则相对逊色。高射速、强火力对于实施班突击,达成战术配合目的十分有利,这也充分反映了95式枪族追求整体性能的先进理念。
作为最基本的单兵武器之一,“95步”列装以来,除了经历训练、执勤等日常任务的考验,还经历多次实战任务的考验,广受部队官兵好评。特别是其短枪身,既方便携行,也方便运行。其机件的高通用性,既方便生产,也方便维修。高可靠性可确保全天候使用,尤受官兵称道。在多次中外联演、联训、联试中,外方试用人员也普遍反映,较国外同类枪械,“95步”的动力特性更平稳,持枪、瞄准舒适,射击时的后坐力和震动较小,点射和连射火力猛、精度高。
95式步枪虽然是我国轻武器设计的一个里程碑。但由于是初次独立研制现代化步枪,难免存在一些不足,饱受争议和吐槽:
一是无托结构优劣,这是“95步”的最大争议了。
无托枪因为枪托的取消,枪托的作用由机匣取代,握把只得向前移至弹匣前端。扳机对击发阻铁的控制要通过传动机构来完成,使射击机构复杂化,并且还会带来射击精度,瞄具装置及人工机效等方面的问题。但是无托结构在行军或乘坐装甲车辆时就体现出很多优势,短小紧凑的结构使士兵在狭窄的空间仍然可以灵活运用。个人认为如果设计成像81、AKM那样的可折叠枪托型就可完美地解决问题。这类枪的枪托折叠后比无托枪还短,适和在狭小空间和快速推进中使用;而枪托打开时又能抵肩射击,提高了射击精度。
二是人机工效,这是“95步”最令人失望的。
与西方比中国步枪在人机工效上的差距还相当大。枪是为士兵设计的,枪的设计要迎合射手的习惯,而不是要射手适应枪。“95步”的抛壳孔在右边,一般的射手应该都应对自如,但是对于左撇子来说则相当危险,射手在射击时半个脸完全暴露在抛壳孔一边,很容易被弹出的滚烫弹壳弄伤。而像M-16, FAMAS等都设计了一个抛壳倒向板利于左撇子。
三是缺少了空仓挂机装置,这会给射手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
在战斗中一梭子子弹很快就打完了,士兵要及时补充弹药,如果没有空仓挂机装置,只能继续抠动扳机才行。试想一个士兵端着一把没子弹的枪就等于自杀,况且“95步”的弹匣并不是SG55、AUG那样的透明弹匣。
四是设计缺陷,美中不足的弹匣设计。
虽然射击精度,可靠性,外观都不错,但“95步”没有设置突出的弹匣座,射手在装弹时是很不容易的,需要对准弹匣缺口,再向后扳弹匣,看似简单,但对于没有受过专门训练的人是很困难的,往往出现对不准缺口,或者是对正了又因弹匣前弯过大,向后扳弹匣时卡笋不能夹住等问题。而这种问题在新兵训练中就有充分的体现。
此外,受当时研制条件和认识水平、技术实力的限制,“95步”设计、制造方面也有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如内部机件设计过于复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战场抢修。不同批次、不同部位的机件质量控制标准不统一,给枪械维修后的质量控制造成困难。功能扩展方式过于简单,虽有利于简化结构,但也限制了后续改装向多功能化、模块化发展。
为此,中国先后对95式枪族进行了批次改进。通过简化设计、增设空仓挂机功能、增加枪筒重量、降低瞄准基线等改进,95式改进型的人体功效更加优良,技术和战术性能有了新的提高,实用性进一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