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一开学就上课睡觉的学生。
新学期第一天就遇到一个棘手的问题。
一个学生上课睡觉,还不顾班主任的提醒。一了解情况,原来暑假两个月时间已经让他养成了没日没夜玩游戏的习惯,都开学了,作息还没有调整回来,早上上课时间正是他的困点,困点到了就他最大,感觉天王老子也管不了他。
把他叫办公室,我一看,问题好像还要更严重一点:
睡眼惺忪、满身臭气(不知道多少天没洗澡了)、衣衫褴褛裤子上都是破洞(一点不夸张),头发乱如稻草,像是两个月没有理过发了,油发已经只能从中间向两边分开,否则就要遮挡视线;人么歪歪斜斜的,也不正眼看你,一副“老师你赶紧批评我,我好回去睡觉”的无奈样子。
我简单分析了一下这个学生的情况:
非离异家庭、非留守儿童;父母是外来务工人员,家里好几个孩子,平时忙于打工,疏于对孩子的管教。上学期爸爸就多次来过学校,在学业上明确表示对孩子不抱有希望,但孩子现在年龄小,就是希望他初中混出,然后再去打工补贴家用。
02、和学生正面“交锋”:要学会刚柔并济!
我在这个学生斜眼打量我的这段时间,脑子飞速运转,然后得出了问题的症结——家长。
解决好了家长的问题,其实这个孩子的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于是,我先郑重其事地向这位学生了解事情的具体情况,虽然从班主任那里我已经听过了,但是我让他再讲一遍,意义是不一样的。
- 一来这个时候他昏昏欲睡的,让他脑子动一动,有助于提神;
- 二来讲的过程,也是让他对暑期里的错误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起码要知道,暑期里没日没夜玩游戏这一点是错误的。这个错误,由他讲出来,是让他直面错误。这样,在教育上我们就占据了心理上的优势。不管怎么样,咱占理儿啊!
他说完,轮到我说了。我从他的衣着、发型开始,到他的精神状态,都仔仔细细给他进行了一番点评。每讲一个内容,我都注意观察他的表情,留意他是否认同我的说法。如果他表示不认同,我也给他辩驳的机会。这个过程中,其实我在意的不是他辩驳什么,而是他有没有认真在听我说话。要想引导转化一个人,前提是必须他要把心放到你这里。起码,这个过程中,他的心已经在我这里了。
第三步,下重手。
我确定他已经认识到错误,并且已经把心放到与我的交谈中之后,我决定下个重手。
我从电脑里翻出上一学年的学生违纪情况记录,里面赫然记录着他的两条处分信息:一个是因为在校抽烟受到处分;另一个是因为之后在校喝酒又加重了处分。今天也算是他三进宫了。
然后我缓缓地告诉他,“学校是学习的地方,我们并不欢迎违纪违规的同学。上学期你的表现你自己应该很清楚。学校也给了你改过的机会,但是你看看你开学第一天的表现,还是没有一点想要读书的样子。那么,根据学校的规定,你这样的情况,是要做退学处理的!”
他很震惊地看着我,应该是吃惊我怎么会突然画风一转,如此严厉起来,“睡个觉也要劝退?”他显然有些措手不及。
我接着讲,“你爸爸上学期来过学校,他对你的要求你还记得么?”我引导他去回忆,目的是试探爸爸在他心中的地位有多高,是不是可以作为这次谈话的筹码。
很幸运,我发现他对爸爸这两个字的触动还是比较大的,于是接着讲:“你爸爸说过,我的儿子读书读不起来也没有什么办法了,但是做人还是要做好的!你现在这样的表现,对得起你的爸爸么?”其实,说句实话,因为接触的家长太多了,我也忘记他爸爸有没有讲过这样的话,但是我知道,这句是放诸四海皆准的;这么说,肯定没错。
果然,他终于忍不住开口了,“老师,我这次知道错了,再给我一次机会吧!”
前面让他退学的话,本身是吓他的,既然他有认识到错误,还开口求饶了,那我自然也是要回旋一下,要有一点表示的,但这个表示我感觉又不能表示得太彻底,否则前面的工作又都白做了。
于是我对他说:“你知不知道错,老师一点也不在乎,我更在乎的是你家长对于这件事的看法。你退学也好、想继续读书也好,其实你说了也不算,这种关系到你一辈子的事情,需要你家长来和我谈。你看一下,什么时候约你的家长方便?”
他显出了很为难的样子。我追问,“你或者有更好的处理方案么?”他呢喃了半天,我也听不出在说什么。
最后他很艰难地给了我他的决定——让家长中午来。
03、和家长正面“交锋”:要利用家长完成我们的学生转化工作。
中午,家长来了。
是个很瘦弱、老实巴交的男人。我把今天孩子的情况和他进行了反馈。他当然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就是他平时不管孩子啊。
但是,我话是不能直接点破这一点的,只能试探,“学校有学校的规章制度,一个学生违反了学校的制度,学校如果不处理,这是对其他孩子的不负责,反过来去想,你的孩子生活在一个学生违纪也不管的学校,你也肯定不会放心,你说是不?”
他点点头。
我继续,“你的孩子的情况我已经和你讲过了,根据学校的规定,像他这样的情况,我们是不欢迎他在校就读的。这件事,我想听听你的意见!”
其实,大部分家长都不是能言善辩的,面对你的有备而来,他十有八九都会措手不及。这位家长也是。坐在我面前,只见他欲言又止、止了又想言,半天都没有说出一个所以然来。
我为他做了总结,“第一条路,是回老家就读,现在就可以去联系起来了;第二条路,休学一段时间,在家里调整好了再来学校。”
他更加紧张了,因为显然他哪条路都不准备要走。我其实心里也知道这一点。我的目的也不是想让他退学,而就是想听听他说困难。而这些困难其实也不是让他说给我听,而是想通过他的口说给在他旁边战战兢兢的儿子听的。希望这个儿子能听出来,爸爸送他读书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自己不好好读书、不遵守纪律,后续又是多少麻烦的事情。
他果然开始说自己的困难。一说起困难他就变得口齿伶俐、滔滔不绝了。这正是我想要的。为了让他说得更精彩一点,我充当起了“捧哏”的角色,认真倾听的同时,也给他积极的回复。他越说越起劲。再看他旁边的儿子,一脸痛苦。
感觉他困难说差不多了,我也可以收网了,顺便也要给自己一个台阶下,于是我要假装一下被他的困难“触动”到了。
我对他表达了我的同情,“养个孩子真不容易啊,关键是还不听话,你这个当爸爸的太难了!”他一脸认同地看着我。
我接着说,“有你这样一位负责任的爸爸,我想他以后肯定会有所改观的!”他显然很受用这样的话,露出了笑容。
“这样吧,再给他一次机会吧。今天的事情我就不往学校报送了。但是,孩子的目前的这个状况你也知道,是需要有改变的。你说是不是?”因为我明显做出了让步,家长对我后面的要求表现出了极大的认可。
我继续说,“你看这样行不行?趁现在中午时间,你先带孩子回家洗个澡,然后找个地方给他先理个清爽的发型吧。怎么样?”
他赶紧向我保证,“好的,老师,我马上带他去。”
再看看他儿子的样子,原本这个年纪的孩子都是比较反感理发的。但是经过刚刚那么一些个大阵仗,此刻的他一言不发,温温顺顺地就同意和爸爸回去理发了。
我下午再见到这个学生。嘿!已经是板寸头,忒精神了!
04、事后,我总结了一下处理这件事的要点:
1、要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不同学生不同处理方法。
这个学生过去是什么样子,是什么样的性格,有没有极端行为的记录,是单纯的厌学还是叛逆。在处理学生问题之前,我们必须要有所了解。对于这个学生的分析,我知道,他仅仅是厌学,同时带有一点父母管理不严的问题,而后面的问题其实是最关键的。所以,这件事情上,处理学生是假,教育家长是真。
2、要注意处理事情的节奏。
处理学生问题其实是有节奏的,但前提是,你一定要冷静,暴怒不应该是我们的节奏,最多只是我们的手段之一。在这件事上,学生本身没有“攻击性”,他只是累了,想在课堂上休息,但我们直接正面批评他对他也是不会有太大效果的。
所以,处理这件事情的第一步应该是把他引入到你的谈话环境当中,让他适应你的节奏。等他进入你的节奏之后,你再夸大处罚的力度,比如我提到的退学。不管真假,对于这个学生,我知道是肯定有效果的。
等他感到震惊了,你又千万不要给他和你死磕的机会,像我这件事上,退学只是吓他,你别让他和你杠成他真的要退学了,这样你就下不来台了。
最后,这件事的落脚点应该还是家长。利用家长要注意两点:
- 1、注意家长的情绪,别用偏激的话试图让家长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样做容易让家长对你产生意见。有个词叫“捧杀”,这里我错误的用一下,就是你要通过捧的形式,利用家长的虚荣心去“杀一杀”孩子的问题;
- 2、利用家长,开口要大,收口要小。开口大是为了引起家长重视,收口小是为了容易让事情等到圆满的收场!
3、不同家长要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但有一点原则是一样的!
因为我们面对的家长是千奇百怪的,什么样的人都会有,我们如果只有一种应对策略,那显然是不可能一路畅通的。家长来学校之后,你也要观察家长的情况、和他当时的状态。
或是来势汹汹找麻烦来的;或是老师让我来我一脸懵就来的;或是对孩子很关心特意来找老师了解情况的;或是对孩子一点不关心,来学生只是敷衍老师的要求的;都有不同的应对方式。
但是,这些年的学生工作让我感觉到,不管什么样的家长,我们在应对的时候,有一点原则是一样的:就是大部分家长吃“捧”、而不吃“激”。你要激他有时也可以,但前提是你这个班主任在家长心目中有比较高的威望,否则久而久之家长容易有对立情绪,而捧就不会有这样的问题,大部分家长,即使是不关心孩子学习的家长也很吃这样的话,“你真的是一个肯为孩子付出的家长”,“有你的这样负责任的家长,孩子真的不知道珍惜啊!”
这种心理具体叫什么我不知道,但有一点是:在来学校的家长中,没有家长是自认为对孩子不关心的。
这一点,就是我们用来引导家长的重要凭借。
05、结语:
分享这样一个案例,一方面是对自己昨天处理方式的一个反思、总结;另一方面也是给大家的学生管理提供一点参考的素材。学生问题是千奇百怪的,处理的方式也是千变万化的。我的这个方式不一定好,也不一定最为有效,但我觉得,这个方式有以下几个优势的地方:
- 1、老师不用和学生怄气,全程不需要扯着嗓子批评学生;
- 2、学生触动比较大,避免了对我们的教育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的问题;
- 3、程序到位,环环相扣,学生始终没有离开我们的管理范围,对老师个人来讲比较安全;
- 4、在教育学生的同时,家长也得到了教育,并且代我们完成了学生仪容仪表的整顿工作。
最后,我想说一句心里话。学生问题的产生不是偶然的,而是一个漫长的积累的过程,这也决定了我们学生问题处理工作也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早上我们教育了学生,我们不能寄希望于下午他就得到转变;这是不现实,也是自欺欺人的。
这个讲法好像看起来挺让人绝望的。但其实也不必。我们很多时候处理学生问题的目的,并不在于能够迅速转化学生,而是防止事态恶化。能做到这一点,已经功德无量了。
以这件事为例。可能一时改变不了这个学生懒散的个性,但是,起码在上课睡觉、在校的仪容仪表这些事上,他的嚣张态度得到了遏制。其他同学也会因为对他的处理而得到正面的促动。
在这一点上,不知道大家是怎么考虑的,你有不同的想法,也可以和我进行交流!
你好,我是君山,一线教师,爱谈一点教育,感谢你的阅读,如果你也喜欢分享教育问题、讨论教育现象,欢迎关注我,君山期待与你进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