耒阳小水铺车站,一代人心中无法抺去的记忆

2019-08-14   耒阳生活圈

小水铺车站,一个建站八十多年的老火车站,如今只剩下残砖断垣,只留下永远的记忆。

站在小水老火车站的旧址,看着飞速驰过的列车,看到两条轨道辅就的铁路,看着曾经红绿灯闪烁的地方,油然涌出一种莫名的感慨:时代的步伐太匆匆了,仿佛瞬然之间,一个熟悉的东西便不复存在,只有历历在目的回忆和若即若离的惆怅!小水铺车站的整体撤离,让曾经人流熙攘,耒阳境内四大火车站之一的小水铺车站,一下变成一段京广铁路再普通不过的区间,一段只有双轨铁路的行车区域。

没有了喧哗,没有了哨响,没有了愰动的旗帜,更没有了红绿灯光,如果一个不熟悉历史的人走进这里,绝对不会想到,这里过去曾经是耒阳客流量排名前三的老火车站。

旧貌切割得是那么彻底,再熟悉的人,哪怕是住在附近的人,今天来到这里,也看不出老小水铺车站任何过去的一丝印痕,一丝马迹。

随着高铁的发展,今天的京广铁路,除了货运,客运已锐减至一半,而曾经面向大众的慢速列车,早已不复存在,绿皮车厢更是难寻踪影。

曾经穿梭于公平圩、李家村、小水铺、浪石坪、灶市、田园、哲桥、瓦园这些耒阳境内的慢速列车,早在十多年前就已停开,没有了客运,李家村、浪石坪、田园、段家庄、瓦园这些耒阳境内的小站,便没有存在的必要,而小水站虽然没有了客运,但仍然承担了货运任务,因此一直存在到了上几年。如今,随着高速公路货运的增强,铁路货运也逐步减少,于是,类似于小水铺这样的老车站,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退出舞台。小水铺车站撤除后,今天的耒阳境内,只剩下公平圩、灶市和哲桥车站。

始建于1935年的小水铺车站,也成为耒阳境内京广铁路四大老车站唯一退出历史舞台的车站,八十多年的历史,浓缩成二条轨道,一条往南,一条往北,把时代的变迁,演变成一段故事,一段往事,当然,有些记忆是永远无法抹去的。

小水铺车站因建于小水铺而得名,最早为两股道,京广铁路复线修通后,变成三条,从民国开始到解放后,小水铺和公平圩、灶市、哲桥站一样,均为四等小站。客运方面,小水铺车站由解放前的一对,到解放后的二对,再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四对,年发送旅客一万多人次,最多二万多人次。货运方面,小水铺车站以发运煤炭为主,年运送货物十多万吨,多时二十多万吨。上了年纪的人都知道,小水铺车站最辉煌的历史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小水铺及周边乡镇个体商贩增多,客流量增大,四对列车过境停靠这里,人流熙攘,好生热闹。那时候的小水铺站,站长有近千米,建着主站台、售票大厅、乘客休息室、铁路货运仓库、铁路职工家属区、生活区,还有工棚、服务区、更有道钗、红绿灯设施。光车站工作人员就有几十个,他们穿着铁路制服,拿着信号旗或信号灯,吹着哨子,好不神气。小水铺车站的繁华,也带来了小水铺的整体繁荣。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小水铺是耒阳红薯粉皮集散地,是粮食交易主要区域,更是竹器、矿产品、农副产品集贸区。当时的小水供销社,虽然是一个乡社,但比一般区社货物销售量都多。由于名声在外,当时小水铺车站外来人员也非常之多,主要是从事商贸交易的商贩,有的来自岳阳,有的来自衡阳,最远的来自武汉,他们乘列车来到这里,从小水铺圩场进购红薯粉皮,肩挑背扛,再挤上列车,那种盛况,如同电影画面,定格在久远的记忆中。可以说,小水铺的红薯粉皮,伴着小水铺车站的兴盛而走向外界,让耒阳这一传统产品,至今声名远扬。

今天的小水铺谭鸣红薯粉皮仍是耒阳在全国叫得最响的品牌,这和以往的沉淀,肯定有一定关联,厚积才能簿发。小水铺车站的客运高峰期,大抵都是冬末季节,寒风凛冽,却有不少扛着大包小包的人,坐在候车室里,焦急等着列车的到来。当列车轰鸣着停在站台上,只见人流攒动,乘客蜂涌而上,有的从车门口,有的干脆从车窗爬,那种景况,对今天的人来讲,早已陌生,但在当时,却再也正常不过。住在小水铺车站附近的一谭姓中年人,至今仍记得这样一件往事,上世纪八十年代,几个外地来小水铺做生意的人,由于没有乘到车,夜里就坐在车站候车室里,互相挤着取暖,渡过漫长的冬夜,直到第二天才乘车离去。

那时候的人都很淳朴,舍不得花钱住旅社,宁肯在车站挨冻挨饿,当时没有空调,热天一身汗,冬天打哆嗦,在车站这类人到处都是,习以为常。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交通的飞速发展,公路,特别是高速公路的增多,小水铺车站这种人流拥挤的盛况,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衰落,列车锐减,人流锐减。

进入二十一世纪,高铁的开通,更是把小水铺站这种小车站,挤兑成列车不停,没有任何客流的小站。如今,小水铺车站结束了它过去的繁荣,撤除了所有设施,成为一段历史,成为京广线上成百上千压缩撤除的车站之一。时代在前进,小水铺车站记载着耒阳铁路的往事,当我们回眸这座车站的历史,骤然发现,武广耒阳车站,正以微笑的姿态,挥挥手,把新的故事写在耒阳人眼前。这将是更加恢宏的故事,更加令人自豪的耒阳明天!

小水铺车站因建于小水铺而得名,最早为两股道,京广铁路复线修通后,变成三条,从民国开始到解放后,小水铺和公平圩、灶市、哲桥站一样,均为四等小站。客运方面,小水铺车站由解放前的一对,到解放后的二对,再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四对,年发送旅客一万多人次,最多二万多人次。货运方面,小水铺车站以发运煤炭为主,年运送货物十多万吨,多时二十多万吨。上了年纪的人都知道,小水铺车站最辉煌的历史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小水铺及周边乡镇个体商贩增多,客流量增大,四对列车过境停靠这里,人流熙攘,好生热闹。那时候的小水铺站,站长有近千米,建着主站台、售票大厅、乘客休息室、铁路货运仓库、铁路职工家属区、生活区,还有工棚、服务区、更有道钗、红绿灯设施。光车站工作人员就有几十个,他们穿着铁路制服,拿着信号旗或信号灯,吹着哨子,好不神气。小水铺车站的繁华,也带来了小水铺的整体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