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洋中,有一只世界上最孤独的鲸鱼叫Alice。
因为它的频率与众不同,世间没有任何生物能听到它的声音,与它同磁共振。
所以,它的悲与欢,只能独自消化。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Alice执着地在海里寻觅一个同伴,在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漫游后,一个研究团队终于发现了和Alice一样频率的鲸鱼,从此,它终于可以不再忍受孤独。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像孤独的Alice,在人生的漫漫长河中,等待和寻觅一个与自己频率相同的人,只有遇到一个和自己的灵魂共振的人时,我们的生命才不再孤独。
因为思想频率不同,生活频率不同,曾经无话不谈的朋友也会渐行渐远,关系变淡。
生活阅历的不同,导致彼此见识和格局的不同,共同的话题越来越少,直到相对无语;
因为距离的遥远,彼此之间越来越生疏,不知觉间发现对方的喜好已不复从前,原来美好的友谊之间已隔起了一道墙。
归根结底,在结伴而行的路上,如果两个人前行的频率不同,迟早会有一个人先行离开,把另一个人留在身后。
爱情也是如此。在一段感情中,最难得的,莫过于共同成长。
就像舒婷在《致橡树》中所描写的: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世人都羡慕杨绛和钱钟书的爱情,他们对事业有着一样执著的追求,一样坚强的信念。相同的频率,一致的步调,让他们在爱的滋养下,相濡以沫,共同扶持,相互成就。
在钱钟书创作《围城》遇到瓶颈时,是杨绛的支持和鼓励,给了钱钟书坚持下去的勇气和力量;后来,杨绛编写话剧时信心不足,也是钱钟书给予了她最大的鼓励和信心。
两人就这样,以相同的频率,默契地走过了一辈子。
在任何一段关系中,只有和频率相同的人在一起,感情才能走得更远,心才能靠得更近。
频率不同,注定不是一路人。
就像周杰伦唱的一句歌词:海鸟和鱼相爱,只是一场意外。
一个属于蓝天,一个属于大海,频率不同,悬殊太大,感情注定是一个悲剧。
频率相同的人,才能看懂你的悲欢。
很多时候,人们终其一生,不过是为了寻觅一个能与之交流的灵魂,进而化解生命的孤独。
女星林心如在12岁时,就经历了父母离婚。她的母亲喜欢养花,她的父亲总是向花盆里弹烟灰、扔烟头,还经常不洗澡、乱扔袜子......
她的母亲一意孤行地离了婚,即使被别人指责为“太过矫情”,也不在乎。她母亲只说了一句话:“他人很好,但过不到一块去,毕竟一辈子太长了。”
后来,林心如16岁的时候,继父出现了。他给林心如母亲的花花草草换上了漂亮的花盆,拉着她母亲的手去江边散步。
继父不但尊重她母亲的爱好和习惯,而且认真地参与进去,和她母亲一起工作,一起分享,母亲脸上的笑容比过去多了许多。
直到这时,林心如才真正明白:唯有频率相同的人,才能欣赏你的好,懂得你的苦。
余生太长,如果和一个频率大相径庭的人生活该有多累;余生太短,如果不能和一个频率相同的人生活该有多遗憾。
生活路上,人人都是孤独患者,但是这世上一定会有一个和你频率相同的人,他也许离你很近,也许很远。
如果可能,像Alice一样去寻觅和守候,找到那个人,温暖彼此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