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岛工作生活的朋友们,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青岛作为新一线城市,经济发展活力十足,人口吸引力也逐年增加,近两年的落户政策也在积极吸引人才,连住宅市场的房价均价都到了18000元/平米,但商业发展却也一直不温不火,偶尔会听到新开业不到一年的某某商场停业整顿之类的消息,专业人士解释这背后的原因有点扎心。
房小妹看了下目前青岛商业市场,发展比较好的市南万象城、海信广场、李沧乐客城、市北凯德mall,崂山的金狮等(欢迎青岛小伙伴补充),但也有一些命途多舛的商场,今天以香港中路的商业(青岛商业比较核心的区域)为例,给大家盘点下青岛商业发展背后的一些情况。香港中路商业发展概括:青岛中心2014年开业,2015年基本凉凉。海航万邦2014年开业,2015年关闭。阳光百货2016年关闭,百丽广场2018年关闭。银座商场(香港中路店) 2016年开业,2018年李沧和谐广场的银座百货闭店,香港中路店人气也是一直堪忧。未来广场2018年开业,2018年随着地球港的关闭,基本宣告失败。
青岛香港路商业发展背后原因梳理:
1、消费力不足(城市平均消费活力较低)
青岛的旅游城市一个属性,房价高、工资一般,虽然有过统计说青岛平均工资月收入7000元/月,但很多朋友反应自己的实际收入根本不到7000,房贷压力大,收入低,可支配消费金额少,所以整体上城市消费活力弱。
老市南区居民,一般来说老城区的居民消费力相对会弱,不是他们没有钱,是年龄偏大,消费频率低,单次消费金额也低。
山东人普遍较节俭,拒绝铺张浪费的恶习,山东年轻人比较喜欢攒钱。
2、城市范围内多中心化商业发展趋势,客户分流,年轻人消费个性化等等,让大家逛街不再集中,再加上同区域内的商业竞争压力也大。
乐客城、凯德mall、金狮等等对标一线城市的商场不断在青岛的其他各个区域开花,开始分散客户人流量,大家逛街不再那么集中,年轻人消费个性化,根据自己喜好去选择区域,青岛逐渐出现多商业中心化,于是香港路的商业吸引力逐渐降低。
港路办公商务区从麦凯乐到海天中心,4㎞的距离上分布了很多商场,高端有海信广场、低端有家乐福,中间有永旺、麦凯乐、银座百货,更有人流量超集中的万象城,区域内竞争压力也较大。
3、消费习惯、城市交通决定了部分商场晚上活力不足
城市商场热不热闹,就看这个城市大家晚上喜欢去哪,职场人士、学生群体。
首先是山东人比较务实,去商场吃牛排还不如路边野混沌。另外学生产生不了多少消费,但是他们有时间,可以带动活力,青岛恰恰商业区内的学校相对少。而有钱有消费力的单身白领比起逛商场,更喜欢攒钱,已婚的晚上宁愿早回家陪家人,也不想浪费时间泡商场,更别提那些已婚。
再加上青岛城市公交系统的不完善,部分公交9点半就停运,有了地铁之后虽有改善,但仍有部分区域市民晚上出行逛商场较难,地理位置较远的市北、李沧市民很少选择在晚上去万象城逛街。
结合以上总结分析,大家应该清楚了青岛香港中路商业发展起起伏伏的原因,从局部看整体,房小妹也能感受到青岛整座城市商业发展情况,虽说有不太乐观的地方,虽然还是偶尔会听到哪里的商场停业了,哪里的超市转型了等等消息,但随着城市不断发展,人口持续涌入,商场不断转型,城市商业发展也会越来越稳,像现在青岛做的城市夜晚亮化工作,就盘活了部分商业例如情人坝等。
欢迎大家积极留言,表达您对城市商业发展的看法,还可以留言表达您对青岛城市商业发展的独特见解。与房小妹积极分享您的看法和经验,也帮助更多人了解青岛商业,了解房地产市场。麻烦大家积极收藏、转发,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