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凹叔。
最近,猫腻小说《庆余年》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庆余年》完结了。
这部打破了男频IP改编扑街诅咒的剧,在19年年末,大爆特爆。
上映5天,全平台累计播放量突破3.3亿。
收官时,集均播放量2019年top1。
豆瓣评分7.9。
可以说,庆余年是一部老少咸宜,极其成功的IP改编剧。
毕竟,这部剧集合了老戏骨+神编剧+实力流量+精美服化道等近年来能够助推剧集火爆的元素。
不过,作为观众的我们,除了关心剧集的制作,还关心剧集的内容,也就是剧情和世界观。
这部剧最令人津津乐道的,其实是它隐藏在今人穿越到古代这一表面故事下的深层设定。
在剧中,有许多若隐若现的线索暗示了这并不单纯是一个普通的穿越故事。
神秘强大的五竹、地位微妙的神庙、真·女主角叶轻眉留下的信息,通通都指向一个西斯空寂的事实:在正文时间线之前,其实人类已经发展出了一个科技高度发达的文明。
这种将古代故事和现代科技相结合,让不同时代的元素相拼接的设定,会让本来平常的世界观展现出丰富的层次,让故事具有独特的魅力。
近来大火的蒸汽朋克世界观就印证了这一点。
曾经在pc上大火的独立解密游戏《机械迷城》就使用了蒸汽朋克世界观
不过,这种做法难道只有现代的文艺作品才会使用吗?
当然不是。
1
春秋科幻硬核朋克文学,有木有?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这样一本书,它具有下面这些特点:
想象汪洋恣肆,影响百代千世,崇尚无为而治,讲述哲学故事。
它创造了无数成语,也为后世许多文人提供了一处轻灵安逸的休憩空间。
相信爱读书的你,一定已经想到了这本书的名字,来,大声喊出这本书的名字,这本书是?
没错,这本书就是《列子》。
没错,列子也同样具有以上特点。
一提起诸子百家,我们一定会说儒墨道法。但这并不是说,除此之外的其他思想就没有参考价值。
《列子》就是这样一部看似无关紧要,实则非常值得研究的书。
最近,获得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耀称号的王蒙老爷子依旧笔耕不辍,出了一大批写给年轻人的智慧,谈《论语》、谈孔子、谈孟子、谈庄子。
这些人你可能都认识,或者在课本上学过。
谈完了这些我们熟知的先贤之后,王蒙先生接下来写的不是别人,正是列子。
《王蒙谈列子》
王蒙 著
磨铁图书出品
现在你知道列子的地位了吧。
在《王蒙谈列子》中,我们能够读到一种惊心动魄的想象力。
它写了中国最早的机器人故事。
周穆王到西部巡视时,遇上了工匠偃师。偃师要给穆王表现技艺,穆王同意了。
又过了几天,偃师带着另一个人来到穆王面前,说:“这是我打造的会唱歌会跳舞的‘人’”。穆王仔细一看,那‘人’的举手投足,进退俯仰,几乎与真人无异!
不过,或许是知道读者们有些将信将疑,于是列子又让这个‘人’故意眨眼挑逗穆王的侍妾。穆王大怒,要杀偃师。
吓坏了的偃师连忙剖开这个‘人’,出示‘人’的内部给穆王看。
仔细看,原来这个被制造的‘人’体内的五脏六腑体外关节都是用皮革、木材、白垩、黑炭、朱砂等人造代用物品组成的。
(《机械心》的男主人公就拥有一颗机械心脏)
穆王拿走它的心,它的嘴便不会说话;拿走它的肝,它的眼睛就不能再看东西;拿走它的肾,它的脚就不能走路。
这一篇,简直就是古文版的科幻小说。列子不单写了自己的科技想象,还写了随意使用科技可能带来的恶果。
它写了一次惊天的换心手术。
鲁国公扈和赵国齐婴二人生了病,一起去找扁鹊医治,扁鹊很快为他们治好了。
但接下来,扁鹊对他们说:“你们以前患的病,是从外进入肺腑,用药物和针扎能治好,现在我要说的是你们与生俱来的病,要不要为你们治疗呢?”
他们患了什么病?是性格“病”。
扁鹊认为,公扈心智刚强但中气柔弱,所以计谋多少决断。齐婴心志柔弱但中气刚强,所以计谋少而十分专横。只要将二人的心换一换,就能克服他们心灵上的缺陷了。
接下来,扁鹊为两人做了换心手术。不过,后面的剧情,才更为深刻。
两人做完手术,告辞回家。
但是,公扈却回到了齐婴的家,并且认为齐婴的妻女是自己的家人。齐婴回到了公扈的家,将公扈的家人当做自己的家人。
两家人因此打了官司,后来扁鹊来说明了原由,官司才不打了。
这个故事真是精彩。短短几十字,就提到了许多医学上的病因问题和器官移植问题、哲学上的自我问题。
最后一段,更是几近于缸中之脑的探讨了。
当你的性格和记忆与他人互换,你是否还是你自己?
它还写了一个物理学故事。
说是有一把剑,由于太锋利了,反而杀不了人。
原因是因为锋利的剑在劈杀时阻力为零,摩擦力也为零,人体挪移为零,砍杀过后,被切割成两层的人体立即原地合和,两部分人体无缝连接在一起。
被神剑所砍杀的人只能看见杀手剑客的动作,但却没有丝毫损伤。
刺客听了都哭了,铸剑师听了都笑了。
这什么沙雕剑啊……
像这样的故事,列子中还有很多。但拥有这种登峰造极的想象力的古籍,却很少。
2
故事书上的那些成语,你真的了解吗?
杞人忧天是我国的著名成语,凹叔相信,每一个第一次听这个成语故事的孩子,一定都会觉得杞人的担忧十分好笑。
今天的我们,从小便知道公转自转、星相轨迹,在我们看来,杞人自然是在无端的忧虑,担心一个可笑的问题。
但当我们读到《王蒙谈列子》时,我们才会发现,原来这个故事里其实包含着深刻的终极思考。
在杞人的忧虑得到解答后,长庐子和列子又发表了一段看法,而这段看法,才是原文的精髓。
长庐子说,天是气的积存,地是形体的积存,哪有什么物质会万古存在呢?
话锋一转,长庐子接下来这个结论,可谓是掷地有声,铿锵有力。
长庐子说:“夫天地,空中之一细物,有中之最巨者。”
对我们以及我们眼前的万事万物来说,天地是承载着我们的最伟大的存在。但这个世界上有比天地更大的天空,而我们所在的这方天地,不过是那片天空中的一个小角落。
在没有望远镜和天文学的时代,长庐子纯粹凭借自己的思考,就想到了宇宙的概念。
他所得出的这个“所谓的天地,不过就是更大的天地中的一个小角落”的结论,惊世骇俗但也确实千真万确。
和天地相比,人类过于渺小。担忧天地,实在是担忧得太遥远,但正是这种看似遥远的担忧,才是我们人类最为本质,最为珍贵的特性——好奇心。
可是这种好奇带给我们的是恐惧和悲哀,此时,列子跳出来了。
他说:“天地会不会毁坏,是我们不知道也永远不可能知道的,既然如此,我们又何必为这件事困扰呢?”
这是一种不可知论,但也是一种轻松玄妙,隐逸超脱的解答。
歧路亡羊的故事我们并不陌生。
杨朱的邻居丢了一只羊,邻居带领一家人去追,还央求杨朱的童仆帮忙去追。
杨朱很奇怪,只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这么多人去找呢?
邻居说,岔路太多,每条路都要有个人去啊!但最后,还是没能找回羊。为何呢?原来,岔路之中又有岔路,去追的人不知道往哪条路上走,最后只好空着手回来了。
歧路亡羊,代表了一种选择的悲哀。
路多了走起来方便,但同时给人带来了选择的困惑。
可是没有选择,似乎更是一种悲哀。
选择是麻烦的,如果不选择就更窝囊可悲。
人活着有活着的麻烦,智慧有智慧的麻烦,仁义有仁义的麻烦。
麻烦就是人生,歧路就是人生,亡羊就是人生,时时丢失、时时获得、时时找回、时时创造。
选择或许会造成错误,但有选择,才有自由。
除此之外,愚公移山、夸父追日、穆王西游、小儿辩日、高山流水、纪昌学射、疑邻盗斧、齐人攫金……这些我们熟知的寓言,通通出自《王蒙谈列子》。
传奇与寓言,奇妙与深刻,在《王蒙谈列子》中得到了微妙的平衡。
3
极致而浪漫
相比起传统文化中的顶级流量孔孟老庄,列子大概就是一个满嘴段子的故事大师。
如果要说思想性,列子不如老庄。但在民间性、趣味性、可读性、突破性、超越性、猎奇性上,列子可以说是全面碾压了同时期的所有著作。
王蒙先生说:“《红楼梦》和《列子》,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极致。”
列子将故事中的想象力发挥到了极致,因此才能锻造出传奇的极致故事。
我们所能看见的,我们所能接触的,都来源于我们自己的体验,因而,如果只通过经验来进行思考,我们的观点便会失之客观。
但是,我们的想象、我们的思考却是丝毫没有界限的。
康德说:“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
在几百年前,与我们凝望着同一片星空的康德,在方寸之间思考,却揭示了事物最根本的逻辑。
想象和好奇,才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读《王蒙谈列子》,一起去感受古人无限神奇的极致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