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有两个时代,诞生了许多能臣名将,一个是春秋战国时代,一个是三国时代,说起三国,最为出名的人物恐怕就是诸葛亮。他神机妙算,运筹帷幄,隆中对三分天下、智取荆州、舌战群儒、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等等,皆是耳熟能详、家喻户晓,诸葛亮简直成了智慧的代名词。
正因为诸葛亮有雄才大略,所以刘备才三顾茅庐,将诸葛亮请出,以辅佐他成就大业。可是为什么刘备屡次出征打仗却不带着诸葛亮?例如益州之战,夺取益州是诸葛亮《隆中对》的重要策略,这次战斗的胜败,直接关系着刘备势力的兴衰,但是如此关键的战役,诸葛亮却不在刘备身边。
自从建立蜀汉政权以后,刘备更不带着诸葛亮了,如夷陵之战,是三国时代最大的战役之一,这场战役,刘备投入极大,关乎着蜀汉的国运,为何也没有带上算策无疑的诸葛亮呢,是因为刘备不信任诸葛亮吗?其实,刘备不是不想带着诸葛亮,而是不敢让诸葛亮离开后方,不带诸葛亮,才是信任诸葛亮的表现。
一、不敢将后勤交给别人
古代冷兵器时代,动辄几万、几十万人参加,所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那时候打仗,粮草后勤是最为重要的。战国时代,著名的长平之战,廉颇本可以将秦军几十万大军拖住,让他们功亏一篑,但是就是因为赵国粮草不足,后勤跟不上,赵王才派赵括跟秦军决战,最后导致廉颇的策略功亏一篑。
像刘邦跟项羽争夺天下,正是因为萧何掌管着后勤,能够及时向刘邦提供补给,刘邦才能屡败屡战,最后战胜项羽。可以说,冷兵器时代,粮草就是三军命脉,刘备正是因为充分的信任诸葛亮,才让诸葛亮留守后方,掌管后勤,输送粮草,守护好蜀军的命脉。由此可见,刘备不是不带,而是不敢带,不敢把粮草后勤交给别人。
二、不敢让诸葛亮兼领兵权
诸葛亮身为蜀汉的丞相,已经掌握了蜀汉的财政、民政大权,并且诸葛亮学究天人,有经天纬地之才,在他的治理下,蜀汉百姓安居乐业,因此诸葛亮在国内有着极高的声望,如果此时再带着诸葛亮,到时候再让诸葛亮掌握军权,那刘备将置于何地?即使在好的君臣关系,也不可能不设防,因此刘备对诸葛亮还是有所提防的,他还是不敢让诸葛亮兼顾财政、民政、军政。
三、不敢不为蜀汉留后路
兵法有云:“不言胜,先言败”刘备一生谨慎非常,他每一次出征都经过深思熟虑,像益州之战、夷陵之战这种关乎国运的大战,他更不能不认真考虑失败的后果,倘若带着诸葛亮,一旦战争失败,刘备诸葛亮两人同遭不测,那么蜀汉的江山该交托给何人?在蜀汉,除了刘备,只有诸葛亮的威望最高,即使他刘备战败牺牲,有了诸葛亮坐镇国内,蜀汉政权不会太过震荡,能够平稳的过渡新君继位,所以他不敢带着诸葛亮冒险。
由此可见,刘备屡次出征都不带着诸葛亮,不是他不想带,而是不能带,不敢带,他一生小心谨慎,只有让诸葛亮坐守后方,他才能安心的在前线征伐作战。